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运动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用中药、西药配合运动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69例,总疗程14天。结果:69例中有63例坚持到疗程结束,治愈率50.8%,好转率30.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能配合运动者疗效较好(P〈0.01),单纯输尿管结石疗效显著优于肾结石及复合性结石(P〈0.01),近2周有肾绞痛发作者疗效较好(P〈0.05),合并尿路感染不影响治疗效果(P〉0.05),而肾衰竭却显著影响治疗效果(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肾及榆尿管结石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病人选择上应综合考虑患者能否同时配合运动、结石的部位以及是否合并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等因素,使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案趋向于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排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03例输尿管结石病人行中西医排石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治愈84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1.6%。结论:中西医结合排石疗法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有效护理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小结石的疗效。方法对5520例结石患者予以自制排石冲剂、山莨菪碱治疗,并同时大量饮水及适量运动,疗程2~90d。结果排出结石的直径大部分〈0.6cm,治愈率75.2%,总有效率88.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上尿路小结石效果满意,尤其适于输尿管结石或者直径〈0.6cm的结石。  相似文献   

4.
付宇  王丹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0):564-5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尿菅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100例榆尿管结石。结果:治愈80例,好转15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自拟排石通淋汤为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排石通淋汤为主,并加上西药黄体酮、阿托品等药治疗。效果:治愈96例,占77.4%,有效24例,占19.4%,无效8例,占3.2%。结论:中西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18例输尿管结石,有效17例(94.4%),无效1例.(5.6%)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单纯中、西医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中药以自拟排石汤煎服;西药予常规抗感染、消石素口服、654-2肌注及速尿静脉注射;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则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96.67%;纯中药组81、66%;纯西药组78.33%。一次性结石排出率分别为:71.67%、40.00%、5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直径在1.2cm以下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最好,且方法简单安全,费用少,病人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孔卫华 《山西中医》2004,20(5):26-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配合西Vit.K3治疗泌尿系结石30例,并配合大运动量的上下楼梯及跳跃运动。结果:痊愈17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95%CI=69.99%~96.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有协同作用,症状消失快,临床疗效高。  相似文献   

9.
综合方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小结郭云协河南中医学院医院(450003)主题词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金牛排石汤/治疗应用,黄体酮/治疗应用,@推按运经仪/治疗应用1993年3月~1995年8月间,笔者采用综合方案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取得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 《江西中医药》1995,26(3):53-53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18例张平(中国人民解放军187医院571159)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中西医结合疗法自1989年起作者用排石汤加肌注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门诊6例,住院12例;男16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养阴固精化痰渗湿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养阴固精、化痰渗湿法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养阴固精、化痰渗湿法加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西药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5.0%,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除血肌酐和尿素氮外,其他各项实验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养阴固精、化痰渗湿法结合西药治疗本病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尤龙 《世界中医药》2008,3(6):336-337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顺铂(C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82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西药联合腹腔灌注,对照组仅采用西药灌注,比较2组,临床症状、毒副反应、卡氏评分、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率95.1%,对照组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率73.2%,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机对89例PCOS不孕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促排卵治疗,西药组45例,促排卵成功26例,6例妊娠;中西药组44例,促排卵成功29例,9例妊娠.两组排卵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妊娠例数因较少,未行统计学比较.用RT-PCR技术检测促排卵后的子宫内膜降钙素的表达,设正常月经周期妇女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分别与对照组与中西药组比较,西药组表达明显减弱,对照组与中西药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提示西药的排卵率较高,加用中药后无明显的进一步提高,但使促排卵后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明显改善,提示中西药结合促排卵可提高PCOS不孕患者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借助医疗大数据分析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住院特点和合并疾病特征以及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全国9省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信息、出入院情况、合并疾病及用药信息。结果:39 77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8岁,主要集中于60~74岁年龄段,共12 420例(31.22%),男女比为1.78:1;入院病情急危者6 940例(18.58%),住院天数15~28 d的共14 477例(36.40%),患者主要在夏至及寒露2个节气入院;主要因急性脑梗死住院的共31 176例(78.38%),入院诊断中风痰阻络证701例(74.97%),气虚血瘀证101例(11.76%);合并疾病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21 938例(55.15%),糖尿病8 287例(20.83%),冠心病7 921例(19.91%);西药使用排首位的为阿司匹林,共20 924例(52.60%),中成药使用排首位的为疏血通注射液,共9 015例(22.66%),54.63%的患者住院期间同时使用了活血化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结论: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年龄主要为60~89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入院与节气可能相关,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中西药物使用排首位的分别为阿司匹林和疏血通注射液,且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小板药物常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结石直径在0.5厘米以上者先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西药及中药排石汤配合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在20天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痊愈+显效率为92.7%)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31.9%),两者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推按运经仪能明显提高肾、输尿管结石排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该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WHOICTRP,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VIP,Wanfang Data,CBM和CNKI,收集有关六味地黄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到2015年1月30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9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无论是单用六味地黄方还是联合其他中成药,临床总疗效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痊愈率方面服六味地黄方比服用其他中成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高,但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其单纯用药或者联合其他中成药方面,并未显示比西药要好。降低促卵泡激素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均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降低黄体生成素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并没有比西药好。升高雌二醇方面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用药均优于西药或者其他中成药,在降低Kupperman评分方面六味地黄方的效果并不比其他中成药要好。结论:单用六味地黄方或者联合其他中成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优于其他中成药或者西药治疗,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道,但是由于文献的质量不高,仍需要大样本双盲随机试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设治疗组30例,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4周)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强的松、潘生丁)1的,对照组26例常规西药治疗1年。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86.7%,对照组为57.6%(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B、血TG、TCH、BUN、Cr及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检测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1年后观察复发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19.2%(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降血脂、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医院电子医疗数据库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佳  谢雁鸣  杨薇  王永炎  赵维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79-3486
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为了解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常用中西药物及其联合使用方案,该研究选取全国15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药物及分类,主要采用关联分析方法了解常用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中,中药应用较多的为疏血通注射液(9 015例,占22.66%)、丹红注射液(7 369例,占18.53%)、血栓通注射剂(5 302例,占13.33%),按药物作用分则主要为活血化瘀剂(30 384例,占76.39%)、开窍剂(6 850例,占17.22%)、补益剂(5 997例,占15.08%);西药应用较多者为阿司匹林口服剂(20 924例,占52.60%)、桂哌齐特注射剂(10771例,占27.08%)、胰岛素注射剂(10 599例,占26.65%),按药物作用分主要为抗血小板药(23 049例,占57.95%)、血管扩张药(19 608例,59.29%)、抗高血压药(15 475例,39.90%)。而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时,以阿司匹林口服剂与二十五味珍珠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05%;按药物作用分类则以活血化瘀剂与溶栓药、胰岛素、血管扩张药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424%。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