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彦平 《河北中医》2009,31(11):1699-1700
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正常人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频发的危险性期前收缩及患者因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的功能性期前收缩应给予干预治疗。2005-05—2009—03,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心律失常并期前收缩32例,并与空白对照组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根生 《河北中医》2009,31(7):993-994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可见于正常健康人群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治疗多选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由于毒副作用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2006—04—2008—05,笔者运用止悸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50例,并与心律平治疗4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其中以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尤著。各种器质性疾病患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各种心脏瓣膜病等均可能发生此类心律失常,而在部分人群中并没有器质性疾病,亦可见此类期前收缩,即非器质性期前收缩。有研究表明,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1]。在临床中,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多为化学制剂,虽能较快速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但大多数药物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有致新心律失常的风险,亦可增加病死率[2]。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我们临床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非器质性期前收缩30例,并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贾玲允  陈二恒  王文暖 《河北中医》2010,32(7):1077-1077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患,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轻者活动受限,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虽然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单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容易导致新的心律失常。2009—07-2009—12,我们应用自拟补肾养心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4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室性期前收缩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轻者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有心悸、胸闷等不适表现,重者可引起室速,室颤,甚至生命意外~([1])。中药在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本文就稳心颗粒对非器质性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病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炙甘草汤联合倍他乐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与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炙甘草汤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平均期前收缩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电图平均期前收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平均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汤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无器质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效果显著,心电图平均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异位节律,且类型繁多,病因各异,但出现于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为数亦不少,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12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作一回顾总结。 首先,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摄全胸片及部分患者作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了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基础疾患。经治的125例患者中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并行心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20次/分),其中男性48例,平均年龄40岁(21~59岁),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室性早搏频次、血脂血糖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93.7%,对照组66.7%。治疗组对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杨文奇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127-127,94
目的: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内科住院的1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98例,占79.7%。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多,占32.7%,房性期前收缩28.6%,室性期前收缩16.3%,右束支传导阻滞10.2%,心房颤动9.2%,房室传导阻滞3.1%,严重的心律失常多源室早、短阵室速、房扑等也有出现,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心律失常占57.7%。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因素有关。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针对其病因及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重要,可有效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正常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几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因此,老年人中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效应,出现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正确认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的不足,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病死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