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漾濞泡核桃青皮中二芳基庚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柱色谱方法对漾濞泡核桃青皮的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2D-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4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枫杨素(1),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苯基)-3',4″-环氧-3α-庚醇(2),枫杨素(3)和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3α-庚醇(4)。其中,化合物1(二氢枫杨素,dihydropterocarine)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瑛  袁怡  崔保松  李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8):1019-1023
目的:研究宽苞水柏枝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宽苞水柏枝嫩枝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yricarin A(1),myncarin B(2),3α-羟基-14-taraxeren-28酸(3),myricadiol(4),trans-fendic acid 22-hydroxydoco-sanoic acid ester(5),docosy1-3,4-dihydroxy-trans-cinnamate(6),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8),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M(9),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11),3,5-二甲氧基-4-羟基-反式桂皮醛(12),香草醛(13),丁香醛(14),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6).结论:化合物5,6,12,13,14,15,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王亚楠  李敏一 《中草药》2019,50(3):541-545
目的研究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通过多种柱色谱、重结晶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并结合现代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3-(5-羟基-2,3,4-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1)、3-(3-羟基-2,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酸甲酯(2)、松柏醛(3)、2,3-二甲氧基-5-(1-丙烯基)苯酚(4)、丁香酸甲酯(5)、丁香醛(6)、银松素甲醚(7)、棕榈酸(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命名为角果木苯丙素C,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鲜竹沥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鲜竹沥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凝胶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鲜竹沥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chaliside 1(1)、(Z)-4-hydroxycinnamylalcohol4-O-β-D-glucopyranoside(2)、β-hydroxypropiovanillone-3-O-β-D-glucopyranoside(3)、dihydro-p-coumaryl alcoholγ-O-glucoside(4)、(+)-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5)、tortoside B(6)、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7)、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9)、苯甲醇-β-D-葡萄糖苷(10)、(1′R)-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醇-4-O-β-D-葡萄糖苷(11)、erythro-2,3-bis (4-hydroxy-3-methoxyphenyl)-3-butoxypropan1-1-ol(12)、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butoxypropan1-1-ol(13)、丁香脂素(14)、lirioresinol-A(15)、(E)-p-coumaryl alcoholγ-O-methyl ether(16)。结论其中化合物2~4、6、10~13、15、16为首次从鲜竹沥中分离得到,并通过二维核磁谱补充了化合物4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4)
目的:研究苗药大黄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Lichroprep RP-18、MCI-gel和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采用~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并结合参考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黄药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1)、(3R,5S,6E,8S,10E)-3,7,11-trimethyl-1,6,10-dodecatriene-3,5,8-triol(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methyl(R)-3-hydroxy-5-phenyl pentanoate(5)、methyl 2-O-feruloyl-3-(3′,4′-dihydroxyphenyl)lactate(6)、methyl isoferuloyl-7-(3,4-dihydroxyphenyl) lactate(7)、咖啡酸甲酯(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9)、原儿茶醛(10)、对羟基苯甲酸(11)、2,6-dihydroxy-2,4-dimethyl-3(2H)-benzofuranone(12)、4-羟基苯乙醇(1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二醇(14)、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5)、4-acetonyl-3,5-dimerhoxy-p-quinol(16)、(E)-2-(4-hydroxy-3-methyl-2-butenyl)-hydroquinone(17)、(1′R)-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l 4-O-β-D-glucopyranoside(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11)
目的:研究半边莲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半边莲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层析等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和NMR、MS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1)、6-羟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2)、5-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3)、5-羟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4)、3′-羟基芫花素(5)、芹菜素(6)、槲皮素(7)、木犀草素(8)、蒙花苷(9)、luteolin 3′,4′-dimethylether-7-O-β-D-glucoside(10)、异阿魏酸(11)和迷迭香酸乙酯(12)。结论:化合物1~5、10~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带叶卷瓣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色谱技术对带叶卷瓣兰8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带叶卷瓣兰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gymconopin B(1)、(2S)-二氢木蝴蝶素A-7-O-[β-D-芹菜糖基(16)]-β-D-葡萄糖苷(2)、2(S)-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3)、(-)-丁香脂素(4)、p-coumarate(a)(5)、豆甾醇(6)、β-谷甾醇(7)、3,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联苄(8)、7-羟基-4-甲氧基-2,3-二氧亚甲基菲(9)。结论: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苦楝子Melia azedarach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α,25-二甲氧基苦楝酮二醇(1)、苦楝二醇(2)、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酮(3)、松柏醛(4)、苦楝新醇(5)、(E)-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二苯乙烯(6)、5-羟甲基糠醛(7)、原儿茶醛(8)、芦丁(9)。结论化合物1、3、4、7~9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9,(11)
目的:研究巴西甘菊花Achyrocline satureioides(Lam.)DC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菊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菊花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2)、2-(1-氧戊基)-苯甲酸乙酯(3)、川芎内酯I(4)、β-谷甾醇(5)、β-谷甾酮(6)、 3,5-二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7)、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8)、坡模酸(9)、1-(2-甲基丁酮)-3-异戊烯-间苯三酚(10)、熊果酸(11)、高良姜素-3-甲醚(12)、胡萝卜苷(13)、棕榈酸(14)、亚麻酸甲酯(15)、4′-羟基-5,6-脱氢醉椒素(16)、3,3′-二甲氧基槲皮素(17)、异鼠李素(18)、4′-羟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苷(19)、3-O-甲氧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结论:其中,化合物2、4、9、19、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8~11、16、19、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李师  刘东彦  石晓峰  雷艳萍 《中草药》2014,45(18):2602-2606
目的对雪松Cedrus deodara松针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丙醇基)-2″-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S,8R)-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β-D-葡糖苷(2)、(7R,8R)-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6R,9R)-6-羟基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4)、(6R,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5)、莽草酸正丁酯(6)、奎宁酸正丁酯(7)、(6S,9R)-6-hydroxy-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8)、5-p-trans-coumaroylguinic acid(9)、(E)-1-O-对香豆酰基-α-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