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摄食-吞咽训练、针刺、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六周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治愈率(P0.01)和吞咽评分(P0.05)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予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等级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等级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较常规针刺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Z  Huang F  Yan HX  Min Y  Gao Y  Tan BD  Qu F 《中国针灸》2010,30(12):969-973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7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电刺激组(35例)和康复组(30例)。康复组给予常规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治疗,穴取风池、扶突、额三针等;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咯痰功能计分及吞咽功能透视检查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电刺激组为94.3%(33/35),均优于康复组的66.7%(20/30)(P0.01)。治疗后各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电刺激组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和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纯的康复训练疗效更好,针刺与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治疗脑梗塞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塞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吞咽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结合神经和肌肉电刺激理疗仪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宝珍  张洪来  张凯  刘媛媛  李猛 《新中医》2014,46(8):161-16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合组93.3%,针刺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应用针刺同时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两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 EMG)最大波幅变化情况。吞咽功能采用藤岛一郎吞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评价,咽喉部s EMG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采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SWAL-QOL评分及s EMG最大波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咽喉部肌肉活动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媛  赵正恩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2020,(2):238-240,25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首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35例,脱落2例)、电刺激组(31例,脱落3例)和联合组(32例,脱落3例)。分别予"吞咽"穴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肌厚度及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舌肌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舌肌厚度及VFSS评分变化幅度均大于穴位注射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和Vitalstim电刺激均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治疗作用,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项针组给予项针治疗,电刺激组给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项针加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分别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才藤7级评价法评估吞咽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2个月均优于治疗后1个月(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吞咽功能均明显优于项针组和电刺激组(P均0.05),而项针组和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项针、Vitalstim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效果优于项针加吞咽训练或Vitalstim电刺激加吞咽训练,临床中应采用综合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