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一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者之间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且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疗效持续。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及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可以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预防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夹脊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星期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脊穴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验证头颈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优越性。方法取百会、风池、颈夹脊穴,穴位注射红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牵引、中药导入理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牵引理疗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颈椎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风池、天柱及颈部夹脊穴,与单纯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结合经络穴位按摩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舒适护理合经络穴位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顿尔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等指标,并在出院2个月后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随访,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及卒中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有减低,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满意率与依从性分为100.0%、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与70.0%,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随访资料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而复发率17.5%及卒中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结合经络穴位按摩护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良好,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8例和对照组156例。治疗组针刺后溪穴及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穴,对照组不取后溪穴。治疗后对两组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比较治疗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为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复发率分别为5.1%、13.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伍后溪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牵引配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法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行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B组(32例)单行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32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对3组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3组治疗后1星期、3星期、3个月VAS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治疗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6.9%,87.5%,75.0%,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3组之间治疗前后CG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A组、B组、C组在治疗后3个月外周血CGRP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较B组明显,B组下降较C组明显。结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单用常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起效慢,显效率不高,不是最优化的治疗方法;单行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夹脊穴注射当归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起效快,显效率高,但后者的远期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挑刺配合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挑刺配合压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挑刺配合压灸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将社区98例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为10.6%,对照组复发率为1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治疗中作用显著,同时又共同参与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起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夹脊穴)与对照组(阿是穴),每组35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腰部夹脊穴治疗跟痛症总有效率优于针刺阿是穴.  相似文献   

18.
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国桥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目的观察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门诊序号随机分为调督通阳针法组(治疗组)52例,常规针刺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取夹脊穴、头部督脉经穴为主进行治疗;对照组取手足三阳经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5.8%,对照组愈显率为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阳针法为治疗痉挛性瘫痪有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