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辩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临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α+β]、h3/h1,w/t等明显升 高,Ac降低,微血管袢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揭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  相似文献   

2.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辩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袁肇凯  杨运高 《中医杂志》1995,36(9):557-559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a/〔a+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襻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3.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阏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4/h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阏共性之外,气滞血阏病人出现HD、a/[a+β]、h3/h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管袢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流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阏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4.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 β]、h_3/h_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襻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_4—t_1]/t、t_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I)都明显低下,微血管襻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虚证夹瘀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1例老年虚证夹瘀证患者进行虚证和血瘀证辨证,分析其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变化,并与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老年虚证夹瘀证组虚证辨证以气虚证为主,阴虚证次之;脏腑辨证以心虚证检出率最高,肾虚证次之;血瘀辨证症状以疼痛多见,瘀在一脏(腑)为主,常见于心、脑、肝.舌象以舌色淡白或青紫、薄白苔为主,脉象以细弦脉为主.心电图异常率占74.93%,以缺血性ST、T改变为主;血流动力学检测表现为心搏出量和左心泵力下降,总周阻力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的流态、总积分值增高,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老年虚证夹瘀证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具有虚、黏、阻、滞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83例气虚血瘀及84例气滞血瘀冠心病患者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粘滞性的观察,并探讨了血液的浓粘聚不同倾向与血瘀证从气分型论治的关系,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遵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29],选择167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气短乏力、舌淡脉虚等症状明显,经辨证为气虚血瘀证83例,男32例,女51例,平均58岁。胸胁胀闷而痛、焦急不安或叹息或嗳气脉弦等症状突出,经辨证为气滞血瘀证84例,男57例,女32例,平均55岁。对照组60例,为年龄相仿的健康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5种血瘀证亚型兔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分析5种血瘀证的不同特性。方法 将60只日本大耳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外伤血瘀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造模前后分别观察兔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种血瘀证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明显升高(P<0.05);5种血瘀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具体分项积分中,5种血瘀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血瘀证组以血管增粗、管壁渗血为主;气虚血瘀证组以缺血、部分囊状扩张、部分血管怒张、扭曲为主;气滞血瘀证组以部分血管扭曲,瘤样改变,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外伤血瘀证组以血管扭曲、充血、血管怒张、血流速度减慢为主;寒凝血瘀证组以血管扭曲、缺血、色调暗为主。结论 5种血瘀证的微循环改变具有不同特点,可以反映5种血瘀证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8例气滞血瘀证和72例气虚血瘀症的冠心病患者与45例正常人的血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载脂蛋白B(apoB)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证型患者均存在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表现为apoA-Ⅰ水平降低,而apoB、apoB/apoA-Ⅰ水平升高;气滞血瘀证的血载脂蛋白代谢紊乱严重,表现为apoA-Ⅰ低于气虚血瘀证,而apoB、apoB/apoA-Ⅰ高于气虚血瘀证。分别运用理气活血方和益气活血方进行4周治疗,结果apoA-Ⅰ升高,apoB、apoB/apoA-Ⅰ降低。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均存在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病理变化,且前者较后者严重,辨证治疗可纠正其代谢紊乱。因此,血载脂蛋白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辨证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病案的证候与用药规律。方法:运用Excel及Python软件,对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收集的343个冠心病临床病案的证素、证候以及用药进行频数统计、权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结果:冠心病最常见的3个证素为血瘀、痰和气虚,最常见的3个证型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出现频率居前5位的证候为胸闷、胸痛、气短、苔白和舌暗,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中药为丹参、甘草、川芎、半夏和茯苓。结论:通过证素-证候分析得出,气虚血瘀特有的证候有苔白、舌淡、脉沉、汗出与气短,气滞血瘀特有的证候有瘀点(斑)舌与苔黄,痰瘀互结特有的证候有苔腻、纳呆、苔厚、脉滑与舌胖;通过证素-中药分析得出,气虚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气滞血瘀证用药可归纳为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痰瘀互结证用药可归纳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