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按标准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合理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及中药外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电生理的变化情况,并对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四逆汤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当归四逆汤足浴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足浴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四逆汤结合大剂量甲钴胺和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大剂量甲钴胺静脉点滴。在此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当归四逆汤组予当归四逆汤口服,西药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2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和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及2组间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加味当归四逆汤结合大剂量甲钴胺和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给予甲钴胺联合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43例仅给予甲钴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当归四逆汤。2组连续治疗30天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DPN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甲钴胺胶囊0.5mg,tid,口服。治疗组30例加味芍药甘草汤(白芍60g,甘草15g,当归15g,鸡血藤30g,桑枝30g,地龙10g,香附10g,川牛膝15g),浓煎,250mL/瓶,分2次服,125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测临床疗效、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NCV)、安全性观察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TC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有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当归四逆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a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DPN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弥可保片治疗,试验组接受当归四逆汤治疗。检测血液指标包括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Toronto评价神经功能。肌电图检测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波幅。结果: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HOL、TG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MNCV正中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正中神经和SNCV腓总神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运动传、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传导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AEGs和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当归四逆汤,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指标及AEGs及其受体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运动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AEGs及其受体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上加服当归四逆汤较加服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临床疗效,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最重要的是降低患者AEGs及其受体的水平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并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另外,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机制探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均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对照组应用弥可保500μgtid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RBC-AR、Na+-K+-ATPase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当归四逆汤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粘稠度,影响多元醇通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与自拟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西医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饮食调理、胰岛素注射和合理运动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后予以神经营养支持,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地巴唑,药量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组42例自拟方(山药10g,熟地黄、茯苓、黄芪各30g,天花粉20g,当归15g,葛根10g,川芎15g,泽泻、丹皮各12g,白芍15g,丹参20g、赤芍15g,木香10g;盗汗、烦热、失眠加黄柏10g,知母12g;畏寒恶冷、四肢欠温加淡附子3g,肉桂6g;肢体明显疼痛加乳香、没药各9g,延胡索炒15g;烦渴的加栀子、知母各2g),水煎200m L,早晚温服;西医常规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控制疗效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与自拟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与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降血糖药或胰岛素、合理饮食等。治疗组35例桃红四物汤(当归20g,熟地、川芎各15g,赤芍、桃仁、红花各10g),1剂/d,水煎200m L,早晚空腹口服;针刺:取三阴交、肾俞、足三里、膈俞穴斜刺1寸,使针感在局部或深部传导扩散;取四肢穴直刺1~1.5寸,使针感向四肢末端传导;以上穴位针刺强度要基于患者的忍受限度,针刺后留针30min;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糖、餐后2h血糖、血黏度、糖化血红蛋白、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500ug,每天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当归四逆汤加味,并在双侧足三里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各2ml,两组均以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而对照组仅为65.6%,两组比较,P〈0.05;且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合穴位注射治疗DPN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对148例2型糖神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在使用胰岛素等西药常规控制血糖及常规控制血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治疗组82例木丹颗粒,7g/次,3次/d,饭后0.5~1h口服。对照组66例甲钴胺0.5mg/次,3次/d,饭后0.5~1h口服。两组均连续56d为1疗程。观察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变化。治疗1疗程(56d)判定疗效。[结果]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木丹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治疗,2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TC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P均<0.05),且试验组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6.7%(23/3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Lat),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及潜伏期(La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mg,每日3次;弥可保注射液(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500μg,每日1次,肌注;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治疗;平均治疗30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6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运动传导速度(MNCV)、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个RCT,共1 9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27,95%CI(1.21,1.33),P0.00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5.28,95%CI(3.16,7.41),P0.001],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3.66,95%CI(1.78,5.55),P=0.001],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6.97,95%CI(4.59,9.35),P0.001],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3.68,95%CI(2.41,4.95),P0.001],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4.44,95%(0.96,7.91),P=0.01],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2.83,95%CI(-0.55,6.21),P=0.10],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D=4.05,95%CI(3.09,5.01),P0.001],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4.21,95%CI(2.36,6.07),P0.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且临床研究数量偏少,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渴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ET、NO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控制糖尿病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维生素B1针及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渴通脉胶囊,治疗8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加用消渴通脉胶囊可改善血黏度,有效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并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结论]消渴通脉胶囊治疗作用是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思路和确实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VIP、CBM、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linicalTrails.gov等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或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isk of Bias(ROB)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08例患者。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0.30,95%CI为0.24~0.36,P<0.00001)和降低Toronto积分(MD=-1.35,95%CI为-1.57~-1.13,P<0.00001),可显著提高正中神经MCV(MD=3.45,95%CI为2.45~4.45,P<0.00001)、SCV(MD=3.27,95%CI为2.10~4.44,P<0.00001)和腓总神经MCV(MD=2.99,95%CI为2.00~3.98,P<0.00001)、SCV(MD=3.43,95%CI为2.02~4.84,P<0.00001)的传导速度,降低全血高切度(MD=-0.72,95%CI为-0.98~-0.46,P<0.00001)和低切度(MD=-1.52,95%CI为-2.82~-0.21,P=0.02)水平。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RR=1.71,95%CI为1.49~1.9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篇RCTs中19篇研究明确无不良反应发生,4项研究说明有不良反应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降低Toronto积分,改善代谢紊乱症状和血流变。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较低,影响疗效的可靠性,今后还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