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心脑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DPN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心脑康胶囊口服,对照组予格列美脲和依帕司他口服。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神经病变症状TSS评分及感觉定量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BG、HbA1c、血液流变学、ET、NO、TSS评分及感觉定量明显改善(P均0.05),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心脑康胶囊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弥可保口服治疗。3周为1疗程,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3.33%、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略有下降,肌电图、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艾灸,针加灸治疗糖尿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曹少鸣 《中国针灸》1997,17(10):586-587
将4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针刺加艾灸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糖定量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以针加灸组的疗效最佳(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与中药隔物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对照组(31例)采用山莨菪碱治疗;治疗组(34例)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以及中药隔物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1d,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67.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及中药隔物灸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同时亦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胰体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12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胰体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25例,口服胰体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30例,口服参芪降糖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2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监测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和血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水平较高者检测血胰岛素受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对胰岛素水平低者有升高作用(P<0.05),高者有轻度降低作用(P<0.05),治疗后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加(P<0.05),结论:胰体康胶囊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糖,降脂及改善血流变学的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8.4444,P=0.0000)。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针刺治疗和弥可保口服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针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提高DPN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针刺治疗DPN疗效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测定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健康人群100例,均未进行治疗,同时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比两种检测诊断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同空腹血糖伴随血糖的升高同糖尿病病变呈正相关,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蓉 《中医药研究》2009,(11):1272-1273
目的观察抗糖平对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影响,判断抗糖平的疗效。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相对应的西医治疗,同时加用抗糖平50mL,早晚各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糖平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SI、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3例,进口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瑞格列奈是一种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DP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0例(经络舒胶囊合温和灸+糖尿病基础治疗)和对照组40例(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中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经络舒胶囊配合温和灸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隔附子饼温和灸足三里、膝眼的方法,观察其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隔物温和灸组用隔物温和灸治疗,穴取患膝犊鼻、内膝眼、足三里;药物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关节主症疼痛量表(VAS)、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严重性指数的改善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隔物温和灸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药物组(P<0.05).隔物温和灸组基本临床痊愈率为80.0%,起效时间为(10.91±4.17)天,药物组为53.3%、(12.28±4.60)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糖通痹方治疗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方法: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方法建立2型DPN大鼠模型,选取健康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安糖通痹方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和VitB12组,分别测定造模前后ET水平及NO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造模成功后各用药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治疗后,安糖通痹方大剂量组的大鼠血清NO显著升高(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大鼠血浆ET显著降低(与小剂量组、VitB12组比较,P<0.05).结论:安糖通痹方可以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含量,具有对周围神经和血管的保护作用,且大剂量组效果优于小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平  阳仁达 《中医药导报》2011,17(1):97-10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数据采用专用软件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篇研究共69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DPN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0001)。针灸对DPN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0.00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0.0005或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说明,较之西药治疗,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好疗效。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较低,尚不能充分肯定,需高质量的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将D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在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甲钴胺治疗,半个月后,观察一氧化氮含量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针刺组患者血清中NO含量有所升高,但t=-1.436,P=0.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药物组NO含量有所下降;t=1.236,P=0.22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t=0.191,P=0.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3.005,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可能与提高NO含量有关,但不能完全用此途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DPN患者62,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和3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族。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针灸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智斌  牛文民 《河北中医》2009,31(5):725-727
目的观察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0.5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2组均6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制与调节ET和NO平衡失调,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理化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患才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用血液流变学和电生理检查作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理化指标,对89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分析。78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和11例植物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病变针刺组治疗前后理化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植物神经病变针刺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差异显著(P〈0.01);药物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雪  周翎 《光明中医》2009,24(8):1521-1522
比较针药疗法与口服西药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DPN患者按随机1:1分为针药组与西药组.针药组以针刺通里、少府、曲池、少海、足三里、阳陵泉、血海、太溪、委中、太白、三阴交为主,配以口服糖周宁一号(院内制剂)治疗;西药组口服西药弥可保.结果:针药组疗效明显优干西药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DN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对照组45例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1.1%,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显效所需疗程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