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唐胜修  罗明富 《陕西中医》2006,27(10):1276-1277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小肠经下合穴背俞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58例偏头痛兼Hp阳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局部取穴组、下合背俞穴组和综合组。综合组取取以下两组选穴:局部取穴组取患侧头维、太阳、曲鬓等。下合背俞穴组取胃经小肠经之下合穴及背俞穴足三里、下巨虚、胃俞等。结果:局部取穴可使偏头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取下合穴背俞穴可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P<0.05),并使H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电针合穴和背俞穴能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即时镇痛效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效应差异。方法:采用3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和缓解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针刺或服药1次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88.6±430.1)分钟和(163.3±182.3)分钟,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缓解率分别为80.1%、76.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其在效应的维持上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毫火针宣通法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M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MS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降低,MSQ评分则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头痛持续时间、中度以上头痛发作天数及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毫火针宣通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疼痛发作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MO)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M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刺络放血治疗,均隔日1次,1周3次,连续治疗4周。在疗程结束后15d(近期)和疗程结束后2个月(远期)进行随访,比较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包括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综合评分)。结果:治疗后15d 2组症状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1,P0.05),治疗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治疗后2个月治疗组症状评分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对照组只有头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综合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70.00%,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63.33%,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刺络放血治疗MO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电针治疗,特别在改善偏头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与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每组30例。埋线组对风池、太阳、外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一次,治疗2次,共4周;电针组取穴与埋线组相同,其中风池、太阳一组,阳陵泉、足三里一组接电针治疗仪,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埋线组和电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后埋线组VAS评分较电针组低(P0.01),且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埋线组较电针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埋线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降低偏头痛患者VAS评分,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天丸联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源性活性介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2组患者在发作期均予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疼痛不能控制者加用佐米曲普坦片,症状缓解后停用;缓解期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连续治疗8周。观察组加服正天丸,连续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评价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评分,治疗前后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等血管源性活性因子。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评分及持续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或降低(P0.01);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头痛程度评分及持续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MSQ的角色限制维度(RR)、角色妨碍维度(RP)及情感功能维度(EF)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3项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6-keto-PGF1α、CGR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keto-PGF1α、CGRP、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天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偏头痛的发作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介质,纠正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状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龙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天龙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较对照组6.7%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龙汤能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缓解伴随症状,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用药后2 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记录治疗后24 h、3 d、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治疗起始及结束时偏头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h治疗组总缓解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后VAS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1、2、4、8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差别不大(P0.05),但持续时间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能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2 h内头痛程度,减轻偏头痛恢复期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频率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何庆勇  梁军  张月  张吉 《中医杂志》2008,49(2):123-12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与单纯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针刺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减轻头痛程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在减轻头痛程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偏头痛患者50例,并与西比灵和谷维素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患者在服药期内临床疗效,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一年后偏头痛的复发率。结果:血府逐瘀汤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70%)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发作次数与平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减少发作次数与缩短发作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