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肄劼 《光明中医》2012,27(8):1645-1646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乳可下者,称“缺乳”.缺乳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半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产后缺乳的发病率占产妇的22.2%,且有上升趋势[2],因此产后缺乳的治疗、预防、和护理显得较为迫切,西医治疗没有较好的办法.中医认为缺乳多由于产妇气血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或因气机不畅、气血失调、经脉涩滞及痰气雍阻气机所致.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中医辨证实施护理,效果明显.先将临床辨证施护的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产后缺乳是产后哺乳期内乳腺无乳汁分泌或泌乳量少,不能满足喂养婴儿需要[1]。多发生于产后2周内,临床中以新产妇缺乳最常见。近年来,由于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剖宫产率上升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足、精神过度紧张等诸多因素,产后缺乳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产后缺乳症是指女性生产后产褥期内,分泌乳汁较少或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一种现象。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初产妇年龄增高和剖宫产率上升,产后缺乳症发生率逐渐提高。产后缺乳症不仅降低了母乳喂养率,亦可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本研究探讨产后缺乳症针刺疗法研究进展,从中医学认识、穴位选取、针刺辨证论治和针刺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症提供参考,并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可靠应用针刺疗法提供依据,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4.
陈瑞英 《河北中医》2011,33(2):248-249
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或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15 d,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临床以发生于新产后的缺乳最常见.2008-10-2010-08,笔者运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产后缺乳4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多发生在产后两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能发生在整个哺乳期。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日母乳分泌的增加,改善缺乳,满足婴儿哺育喂养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够喂养婴儿[1]。多发生在产后两三天至半个月内,也可能发生在整个哺乳期。随着剖宫产的增加,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对产后缺乳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促进产后最初  相似文献   

7.
辨证分型治疗产后缺乳3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产后缺乳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笔者辨证分型治疗产后缺乳30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缺乳的发病率约为产妇的20~30%,且有上升趋势。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缺乳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25~34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8例;产后未曾下乳者20例,产后下乳而后缺乳者38例;伴乳房胀痛者18例,合并恶  相似文献   

9.
<正>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物,产后缺乳在我国产妇中较常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1]。笔者采用穴位按摩结合中药热熨治疗产后缺乳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产后缺乳患者,均符合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5例。观察  相似文献   

10.
产后缺乳,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受产妇年龄偏高、剖宫产率增高以及产后哺乳条件反射等诸多因素影响,产后缺乳的发病率逐年递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与婴儿的成长.因此,对产后缺乳的产妇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乳汁为气血所化生,按摩可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肝下乳.基于此,为探讨临床中按摩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观察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98例运用中医特色按摩法治疗产后缺乳的病例,疗效显著,证实按摩能有效增加乳汁分泌,明显改善缺乳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