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柴胡散结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散结冲剂治疗乳腺增生病 (肝郁气滞证 ) 4 6 2例临床观察 ,采用随机盲法对照方法 ,结果表明 ,试验组总显效率为4 9 6 9% ,总有效率为 91 88% ;对照组总显效率为 2 8 17% ,总有效率为 77 4 6 %。两组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琼  张学全  陈家旭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13-1014
乳腺增生病祖国医学认为由于肝失疏泄,冲任失调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凝结聚而成“乳癖”。避免过激的情绪波动和繁劳紧张的工作,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是治愈本病的重要因素。因而通过现代心理应激的研究、中医的心理应激思想及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等方面,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乳腺增生病,为该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锦霞  宋爱莉 《新中医》2012,(12):69-71
目的:观察五脏情志疗法对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心理、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乳癖消治疗,治疗组60例予乳癖消联合五脏情志疗法,疗程均为2月,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记录I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乳腺彩超评分、QOL-BREF量表评分、SCL-90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乳房疼痛、伴随症状、乳房肿块、乳腺彩超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疗效指数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显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项因子及SCL-90因子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脏情志疗法通过身心同治,对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异常指标改善明显,可提高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大鼠血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中医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同时观察其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利用慢性多种不可预知的应激刺激随机组合,同时给予雌性大鼠肌肉注射苯甲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模。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静脉血中的雌二醇、孕酮、泌乳素、睾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结果:单纯注射苯甲雌二醇和黄体酮-乳腺增生组、单纯给予应激刺激-肝郁气滞组,既注射苯甲雌二醇和黄体酮又给予应激刺激-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E2、PRL、ACTH水平明显升高;P、T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利用慢性多种不可预知的应激随机组合,同时注射苯甲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模,通过观测血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较好地模拟中医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病激素水平改变的表现,初步建立肝郁气滞证乳腺增生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做一些分析,希望能够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1病因病机1.1中医对乳癖的认识1.1.1乳癖的病因中医学认为,情志变化在乳癖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情志因素是通过影响人的“气机”而致病。七情过激、过急、过久则有“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蜂针加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蜂针组、针刺组、蜂针加针刺组三组,每组40例。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均为100%,蜂针组愈显率为62.5%,蜂针加针刺组为90.0%,针刺组为65.0%,统计结果提示蜂针组与针刺组疗效相近,蜂针加针刺组疗效优于蜂针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蜂针加针刺是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glands,HMG)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是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目、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乳疠"、"乳核"范畴.虽然当前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的某些证型间有着一定的演变关系,但尚缺乏更为深入的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势及系统治疗的把握.因此深入开展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乳腺增生病科研开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小佩  庞玉霞  闫景彬 《新中医》2017,49(11):78-8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乳腺增生病(HMG)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HMG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三苯氧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方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P)、睾酮(T)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T和FSH水平均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血清PRL、E2及LH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肿块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肿块最大直径比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结论:疏肝解郁方治疗HMG肝郁气滞证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调节性激素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毅 《中医药学刊》2002,20(6):834-835,837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之主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国家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制订原则,通过计算机检索,结合多年诊治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辨证分型中各型临床主证。以规范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之主证,指导临床辨证及随证取穴。  相似文献   

11.
肝郁证辨证与相关蛋白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血清蛋白质组技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不同疾病组肝郁证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为样本,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分制备蛋白质图谱,分析比较正常组与肝郁证组血清蛋白质图谱,发现差异蛋白群。建立重复稳定的血清蛋白质技术,以期为进一步生物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与肝郁证相关的蛋白质;从整体上探讨肝郁证特有蛋白质的表达,研究揭示肝郁证候的重要相关蛋白质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中医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自明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目前研究已经从其对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分别诠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该文总结了柴胡疏肝散的学术渊源、单味药药理、有效作用成分,从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相关系统4个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对近年来已发表的柴胡疏肝散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柴胡疏肝散在肝郁证中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在大样本、规范化、临床及实验互相印证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网络药理学、中药超分子理论等领域,从微观角度把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有机相连,将中医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综合起来研究,以详细阐明柴胡疏肝散方药、证候、治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学麟教授认为肝郁证病位在肝,与脾肾等相关,肝郁证的成因绝非情志异常一端,其病机变化不同,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郁阳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虚证、肝郁血热证5种证型,治以疏肝解郁为大法,兼以健脾、养血、清热、滋阴,灵活辨证加减,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潘毅  高璟 《中医药学刊》2010,(6):1135-1138
目的:对心理应激人群中肝气郁结证者进行计量诊断。方法:对心理应激人群中肝气郁结证者以Bayes逐步判别、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以及频数优势法3种方法,分别结合原诊断标准指标、计算机筛选指标、计算机筛选指标+原诊断标准指标等不同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研究。结果:以Bayes逐步判别法分别以3种指标筛选法,建立了3种判别模式,其判别符合率均在92.7%以上,敏感度均在90.2%以上,特异度均在94.6%以上;以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别以3种指标筛选法,建立了3种回归模型,其诊断判别符合率均在92.4%以上,敏感度均在92.7%以上,特异度均在92.2%以上。结论:上述方法及指标不同组合所建立的对肝气郁结证的诊断或判别模式均具良好的诊断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百灵调肝汤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肝郁气滞型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共选择符合条件的110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胶囊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百灵调肝汤加减内服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治疗均4个月经为1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和卵巢体积;记录两组6个月经周期(MC)临床妊娠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FA,CRP和β-E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6个月经周期内,观察组的临床妊娠率为60%,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而卵巢体积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FFA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β-EP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百灵调肝汤加减治疗PCOS不孕症肝郁气滞型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同时减少卵巢体积,提高临床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FFA和CRP以及增加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心理应激人群肝气郁结证的潜在变量。方法:对心理应激人群中205例肝气郁结证以主成分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从26个肝气郁结指标中找出了12个潜在因子。结论:所寻肝气郁结证的潜在因子能较好地显示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在HAMD抑郁量表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方法对91例经中医辨证属于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型的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量表评分,并对两证型患者的HAMD量表7个症状因子结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证型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7个症状因子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肝郁气滞型患者在认知障碍、病情日夜变化症状因子上载荷较大,而肝郁脾虚型患者在迟滞症状、体重减轻因子上载荷突出。结论抑郁症患者虽然HAMD量表得分相同,但是其症状构成差异较大,更适合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生命早期应激是导致肝调畅情志功能变化的重要病因,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过程又在生命早期应激状态下得到更好地体现。鉴于两者的紧密相关性,病证结合开展生命早期应激反应状态下的肝失疏泄情志失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应激下肝调畅情志功能中枢改变与中缝背核、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尤以5-HT系统改变密切。调肝经典方剂四逆散及其加味可以显著改善生命早期应激状态大鼠的抑郁表现,与中缝背核5-HT1AR、5-HTT、CaSR、BDNF等蛋白表达、海马5-HT1AR-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改善海马和皮质Nissl体损伤有关。针对生命早期神经元生长及突触形成特点,早期(特别是青少期)应激状态下5-HT系统改变可作为观测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变化的核心靶点与通路。早期应激与成年后应激诱导的联合研究应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选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4 3例 ,并取健康志愿者 2 7例为对照组 ,同时填写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状态问卷 (DSI) ,采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 bcl- 2表达。结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SAS评分、DS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bcl- 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 ,其发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bcl- 2表达明显增高有关 ,这可能是该病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肝血瘀阻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嫣斐 《山西中医》2007,23(1):63-65
将流行病学的方法引入中医证候群体特征的研究,通过binary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原发性肝癌肝血瘀阻证出现频数较高的症状、体征为腹壁青筋暴露、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胁下症块、刺痛固定不移、舌紫暗有瘀斑、脉涩等,可通过β取值的大小确定该症状和体征与证型的关系程度,且HA和CD4取值愈大,肝血瘀阻证出现的可能性愈大。因此为临床原发性肝癌肝血瘀阻证型宏观和微观指标量化标准化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