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10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运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氏 (Bell’s)瘫痪 ,为一侧面颊筋肉迟缓的病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2 0岁~ 5 0岁为多 ,男性多于女性。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呙”、“口眼口呙斜”、“口僻”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8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 ;男 5 0例 ,女5 8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13岁。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48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基本一致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组 别例数男女年龄 (Y)病程 (d)观察组 …  相似文献   

5.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34例中 ,男 15例 ,女 19例 ;年龄最小者 2 2岁 ,最大者 6 3岁 ;病程最短者 1周 ,最长者 2年 ;发病诱因 :感冒后 17例 ,受凉及吹风后 11例 ,面部疖肿感染 1例 ,牙痛拔牙后 1例 ,听神经瘤术后 1例 ,原因不明者 3例。2 治疗方法主穴 :风池、翳风、颊车、合谷、太冲 (均取患创 )。配穴 :不能闭眼者配丝竹空 ;鼻唇沟消失者配迎香 ;人中沟歪斜者配人中 ;口角歪斜者配地仓 ;舌歪斜者配廉泉。药物 :当归注射液、麝香注射液、维生素B12 液各 2ml,配成混合液。主穴注入 0 .5ml,配穴注入 0 .3ml。病情较重者 ,主、配穴用药量分别为 …  相似文献   

6.
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薛旗陈光明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玉屏风散穴位注射采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我科凤存安教授所创立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2组在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上二者总有效率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愈显率比较上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疗法同对照组相比,疗程短、疗效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用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及针刺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5%,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或着凉引起.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亦可能与面部的病毒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令口歪僻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而使本病发生.风寒之邪内侵则是本病发生的直接病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5岁最为常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面神经分布特点结合经脉循行路线精选穴位 ,用电针治疗本病 2 61例 ,疗效显著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收治本病患者 31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1例中 ,男 1 38例 ,女 1 2 3例 ;病在左侧者 1 2 5例 ,右侧者 1 3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40岁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7岁 ;病程在 1周内 98例 ,1周以上 1 63例。对照组 50例中 ,男 2 9例 ,女 2 1例 ;病在左侧者 2 4例 ,右侧者 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 40岁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5岁 ;病程在 1周内 2 0例 ,1…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 ,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 B1 2 及维生素 B1 注射液穴位注射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肌电图变化。结果与结论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募集电位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P<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取阳白、四白、太阳、颊车、牵正、地仓、翳风、合谷等穴位,加穴位注射甲钻胺注射液。结果治疗的66例中,痊愈49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7%。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甲钴胺保注射液,可改善周围神经活性,提高其兴奋性,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1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25%,对照组有效率73.53%,两组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面瘫穴加马钱子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针刺加风池穴注射腺苷钴胺、针刺加肌注腺苷钴胺和单纯针刺三种方法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差异,探讨针刺加穴注腺苷钴胺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又分为风寒、风热、风痰三种证型,治疗组32例应用针刺加穴注治疗,对照Ⅰ组30例应用针刺加肌注治疗,对照Ⅱ组31例应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各证型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症状评分等各方面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或P〈0.01)。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有良好疗效,其中针刺加穴注效果最好,针刺加肌注疗效次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热砭锥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使用House-Brackmann量表及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判定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9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0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4个项目分值差高于对照组(P<0.05),余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治愈率更高,对临床症状特别是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罗飞 《光明中医》2016,(18):2699-270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及治疗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95.95%。对照组有效65例,总有效率87.84%。经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14.67±2.13)天,对照组(15.63±2.56)天,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有效率,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当天及治疗1、2个疗程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1、2疗程后,两组H-B分级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24.24%与总有效率87.8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12%、75.76%(均P<0.05)。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42.42%(P<0.05)。结论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操作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进行急性周围性面瘫治疗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50例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组,另50例为单纯针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毫针对患者选穴进行针灸,得气后施予平补平泻手法,再接电针轻强度连续波刺激,每次留针30 min。对照组则使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一个疗程10次,持续2个疗程。疗效采用H-B评价系统分析研究与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则分别为32%、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且越早进行针灸治疗预后越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综述了近10年来不同电针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了不同波形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单一波形及多种波形混合,以探讨不同波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规律性特点,为临床规范化应用电针提供支撑,并对现存的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耳后拔罐配合电针(观察组38例)和单纯电针(对照组37例)治疗,观察组在耳后施以火罐闪罐后留罐5min。治疗前后采用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级及Nottingham分级系统量化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痊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有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耳后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电针,且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