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辅助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1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乱数表法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焦氏头针联合康复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FMA评分、RMS值。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RMS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焦氏头针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早期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头针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原则,选择135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康复组(45例),康复组(45例),头针组(45例)。分别采用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单纯现代康复治疗和单纯头针治疗。治疗6个星期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6个星期后,三组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康复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对比,头针康复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针康复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康复组和头针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早介入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治疗,二者合用,协同提高疗效,可作为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头针结合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降纤酶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采用头针结合降纤酶为主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30d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降纤酶为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对52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26例,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结合手功能康复器训练。采用盲法对受试者进行治疗的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对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后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改善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接受焦氏头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ADL和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氏头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属全球高致残性疾病,在我国神经系统疾中预后差[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逐步升高,我国的卒中负担将进一步加剧。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87%[2]。目前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调脂、营养神经、康复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但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案,遗留多种后遗症,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3]。研究显示针刺被广泛用于治疗中风以及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及分析头针为主配合Bobath训练对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0年期间由围产期缺氧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患者50例,初次接受小儿头针配合Bobath训练年龄在12个月以下,并完成4个月治疗,病史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Gesell发育商数(DQ)评价及对比分析,并进行治疗前后头颅影像学比较。结果治疗后社会适应DQ、大运动DQ、精细运动DQ、语言DQ、个人社交DQ均有明显提高(P〈0.01)。头颅影像学方面,治疗前存在前纵裂增宽27例,痊愈率63.0%;存在侧裂增宽32例,痊愈率62.5%;存在额顶颞叶脑表面蛛网膜下腔增宽41例,痊愈率68.3%;胼胝体发育不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存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11例,存在小脑软化、萎缩1例,大枕大池1例,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存在额顶叶软化7例,基底节区软化2例,治疗后均有改善;存在髓鞘化延迟4例,痊愈率25.0%。结论头针配合Bobath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明显的促进患者智力、语言的提高,运动的改善;对额顶叶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头皮针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P300潜伏期、波幅值及简式LOTCA认知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9.026,P=0.037)。结论早期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有积极影响,可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6 0例采用头针结合腹针 ,对照组 4 0例采用常规针刺。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CSS量表 )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治疗 4周后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 6周后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组在治疗 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相比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头针结合腹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常规针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单予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有明显提高,而治疗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头、体针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东台市中医院急诊收住入院治疗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行坐位保持,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嘱咐患者多活动肩、肘、腕关节,并根据患者能忍受最大限度,进行旋、展、收等运动。对照组另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S-QOL)、脑灌注指标[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大脑前动脉(arteriae cerebri anterior, 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的平均血流速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满斌  王琪  刘延颖  许军峰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183-2186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圣愈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肢体肌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0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3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等综合治疗,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肢体训练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头针疗法以及口服圣愈汤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应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简易筛查表》评估语言功能,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肢体功能,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DS评分降低(P 0. 01),ESS评分升高(P 0. 01),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评分显著升高(P 0. 01),FMA评分、FAC评分升高(P 0. 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DS评分较低(P 0. 01),ESS评分较高(P 0. 01),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评分显著较高(P 0. 01),FMA评分、FAC评分较高(P 0. 01),总有效率较高(P 0. 01)。结论:头针疗法联合圣愈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肢体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加用康复治疗,包括Brunnstrom技术、Bobath疗法和神经肌肉本为易化法(PNF)。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为主的针刺治疗,头穴取运动区和足运感区,体针取内关、水沟、曲池、合谷、尺泽、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解溪。两组疗程均为30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出院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以膝过伸的步态行走,造成患侧膝关节疼痛及其他病变,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本研究观察头针结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偏瘫步行障碍患者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并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脑卒中后步行障碍患者40例,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1.2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以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提高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90例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A组)、康复治疗组(B组)、头针结合康复治疗组(C组).A组采用头针治疗,穴取健侧项颞前斜线、项颞后斜线;B组采用现代康复医学疗法,进行肢体功能治疗;C组采用A组与B组疗法相结合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14±0.36)显著低于A组(8.94±0.56)和B组(8.64±0.49)(P<0.05);且C组ADL能力评分(88.39±10.02)和临床疗效(90.0%)均显著高于A组(74.19±12.12,76.7%)和B组(72.29±11.52,73.3%)(均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方案和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组增加头针治疗及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各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记录三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站立走计时测试(TUG)、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评估时间(T)。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及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P<0.05),TUG、ATE及T降低(P<0.05)。与观察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BBS及FAC升高,TUG降低(P<0.01)。结论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参照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针康法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针康法治疗后,肢体肌力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康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