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笑  郑骑坚  李忠虎  赵桂仿 《中草药》2015,46(13):1958-1965
目的研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n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绞股蓝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6对SSR引物对绞股蓝28个自然居群426份个体进行研究,计算遗传参数,分析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PL)为58.3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18,Shannon指数(I)在0.02~0.50。AMOVA揭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变异78.86%,居群内变异21.14%),居群遗传分化(FST=0.673)明显,基因流水平(Nm=0.142)较低。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倍性的居群间遗传关系较为明显。结论绞股蓝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遗传结构清晰;建议对绞股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的居群进行原地保护,同时对一些包含特有基因型的居群进行原地和迁地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2.
玄参3种栽培类型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玄参3种栽培类型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92个单株进行SRAP分析.运用POPGENE version 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20个SRAP引物共扩增出227条带,其中有119条呈多态性.②玄参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52.42%,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281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67 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sp)=0.252 6.在栽培类型水平上,PPB=21.44%,N_e=1.121 6,H=0.072 5,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_(pop)=0.108 3.③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栽培类型间遗传分化系数(0.562 5)与shannon's栽培类型分化系数(0.571 3)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栽培类型间.④栽培类型间基因流为0.388 9,说明栽培类型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⑤两两栽培类型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Ⅰ)的范围为0.808 2~0.913 3.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结论:栽培玄参的遗传多样性居中等水平,且栽培类型间的遗传差异大于栽培类型内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
羌活不同地理种群cpDNA trnT-trnL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路存  刘何春  周学丽  徐文华  周国英 《中草药》2015,46(22):3390-3395
目的对245份不同产地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叶绿体cpDNA trnT-trnL直接测序的方法和邻接法(NJ)对245份羌活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物种水平上单倍型多样性(Hd)指数为0.873,核苷酸多样性(Pi)指数为0.004 07;种群水平上Hd介于0~0.900,Pi指数介于0~0.054 4,与同属的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相比,遗传多样性水平居中;分子方差分析表明,羌活大部分遗传变异(77.55%)发生在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Nm=0.145)较低,群体间变异是羌活的主要变异来源;NJ树表明,受试的31个野生种群可分为2大类群。结论羌活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为栀子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4对EST-SSR引物对栀子19个野生群体573个个体进行研究,计算遗传参数,分析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发现栀子野生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703),栀子野生群体的基因多样度(Nei)平均为0.603,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1.10;群体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41)和较高水平的基因流(Nm=1.523),AMOVA方差分析结果(0.124)显示群体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Mantle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程度较低,TPM检验结果显示栀子73.7%的群体在历史近期经历过瓶颈效应。结论栀子野生群体目前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药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多样性。方法:用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RAPD)方法,对13个居群62个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和并头黄芩S.scordifolia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黄芩居群遗传变异测定。结果:用14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黄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值为95.5%,居群水平的平均PPB值为41.9%。黄芩样本RAPD聚类分析(UPGM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支,但显示出与地理位置有关三个类群。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黄芩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83%,居群内变异占81.17%。结论: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黄芩道地性与遗传变异和地理环境有关系,并提出黄芩栽培选种的策略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文山三七栽培群体变异类型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三七栽培群体的遗传背景及变异情况,为三七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APD方法分析三七栽培群体的NDA变化。结果 从160个10bp的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特异性引物对三七栽培群体中的七个变异类型共34个样品进行了PCR扩增,共扩增出了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变异类型之间的多态性差异达75.5%,同一类型不同个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为75.2%,结论 三七栽培群体从遗传背景来看还是一个杂合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通江百合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丽  滕中华  刘旭  李名扬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921-1926
目的 采用SRAP标记技术对通江百合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SRAP标记对通江百合10个天然群体100个个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1.32和NTSYS-pc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选择15对引物共扩增出170个位点,多态位点163个,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5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0.2631,Shannon's信息指数I0.3661;遗传分化系数Gst0.3672,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21~0.5749.结论 通江百合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大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部;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表现出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陈大霞  王钰  张雪  瞿显友  李隆云 《中草药》2012,43(8):1595-1598
目的 研究3种类型黄连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方法 对3种类型黄连的90个单株进行ISSR分析,运用POPGENE 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 22个引物共检测到164个位点,其中108个为多态位点;黄连3种类型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5.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 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1440,物种水平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为0.2302;在类型水平上,PPB为55.08%,Ne为1.2189,H为0.1360,类型水平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为0.215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类型间遗传分化系数与Shannon’s类型分化系数分别为0.0561和0.0652,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类型内;ISSR标记检测到类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流(Nm=8.4054),遗传分化程度较低;两两类型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的范围为0.9831~0.9897;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结论 3种类型的黄连遗传多样性较高,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人参农家类型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  程舟  杨晓伶  李珊  顾然其  万树文  张文驹 《中草药》2007,38(9):1392-1395
目的探讨人参农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人参的栽培和选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5种人参农家类型7个居群120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人参农家类型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8.85%;不同农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差异,和其他农家类型相比,长脖和竹节芦的遗传变异较小,且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97%;不同产地的同一人参农家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结论研究表明人参农家类型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各类型内部,而且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同一类型的不同居群内部。为促进人参新品种的选育,有必要在现有的栽培群体中补充不同产地的同一类型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应用cDNA-SRAP研究大黄不同功效组分型特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条件下3种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揭示大黄种内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DNA-SRAP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地下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共获得5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和4条表达量有明显差异的公共条带,其中4条功能已知,分别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光信号转导、植物抗病性及水分运输相关,5条功能未知.结论:克隆了不同化学变异类型大黄特异表达的基因,为筛选优良变异类型、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