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利化浊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胃炎伴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11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利化浊方(厚朴10 g,黄连10 g,半夏10 g,黄芩10 g,茵陈10 g,佩兰10 g,枳壳10 g,陈皮12 g,白豆蔻10 g,防风15 g,茯苓20 g,薄荷12 g)口服,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疗效、Hp根除率、治疗后6个月Hp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有关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Ⅱ、PGⅠ)、胃泌素17(G-17)]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6%,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82.14%,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两组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PGⅡ、PGⅠ、G-17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Hp复发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应用清利化浊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伴Hp感染脾胃湿热证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PGⅡ、PGⅠ、G-17表达,提高疗效与Hp根除率,减少Hp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平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抗H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胃平汤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根除率(90.77%)优于对照组(73.85%),P0.05。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5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T和GAS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平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PU疗效显著,可以提高Hp根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MOT水平和降低GA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彬 《新中医》2021,53(24):88-91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 例Hp 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并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Hp 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2 组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4、IL-10、IL-1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 根除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2.78% (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 阳性慢性胃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p 根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清热化湿和胃汤对脾胃湿热慢性胃炎(CG)患者疗效及中医证候、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脾胃湿热型CG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对照组采取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鳞屑、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情况及胃镜检查分级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3%)明显高于对照组(87.3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分级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88.87%)显著大于对照组(6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检查分级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分级程度为无、轻度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中度、重度患者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和胃汤治疗脾胃湿热型CG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成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潢川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用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 %,高于对照组的75.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2.6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化湿汤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铋剂四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热化湿汤,观察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的Hp阴转率、中医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χ~2=4.36校正,P 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5.45校正,P0.05)。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汤联合铋剂四联治疗Hp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明显提高Hp转阴率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骨桥蛋白(OPN)、β-caten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0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四联药物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安胃促愈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液p H值、OPN水平、β-catenin水平,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畏寒肢冷、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 H值高于治疗前,OPN及β-catenin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Hp根除率,降低胃液酸度,调节OPN和β-catenin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的慢性胃炎寒热错杂型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Hp感染治疗失败需补救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1例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组61例予半夏泻心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停药1个月后比较2组Hp根除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8.5%,对照组72.1%,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慢性胃炎疗效明显,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对Hp感染根除失败后再次根除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柴芍六君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对照组每次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阿莫西林分散片1.0 g、克拉霉素缓释片0.5 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加味柴芍六君汤(柴胡10 g,白芍15 g,陈皮6 g,制半夏10 g,太子参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甘草6 g,白花蛇舌草15 g,三七10 g,凤尾草15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完成治疗者共262例(治疗组135例,对照组127例),治疗组根除率为85.19%,优于对照组的6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7%,优于对照组的6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5.5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汤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愈疡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门诊与住院治疗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愈疡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8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1%,对照组Hp根除率为8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愈疡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