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刺血和解结三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有所宜。结果:三种方法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明显。结论:针刺调气,刺血活血,解结能松解病程较长患者的筋结,联合应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结筋病灶点是构成经筋类疾病的基本病理概念,也是达到“解结”目的“靶点”,具有阻碍正常人体经筋组织运动造成局部疼痛发生的特点,并且局部伴有经筋组织的纤维化及发生无菌性炎症的特点。“龙虎交战针法”作为传统的镇痛类针刺手法,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疼痛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改善局部微环境、松解局部肌肉筋膜组织、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针对结筋病灶点的治疗具有很高的适用性。本研究从结筋病灶点经筋刺法的操作方式“龙虎交战针法”针刺结筋病灶点的优势和将“龙虎交战针法”与经筋刺法相结合使其更适合结筋病灶点的病理属性共3个方面探讨了使用“龙虎交战针法”结合经筋刺法针刺结筋病灶点以达解结和镇痛作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刺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其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醒脑开窍,镇静止痛;和血养血,调整阴阳。以委中穴为主刺络放血治疗腰痛、血管性头痛、湿疹、发际疮,中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风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属中医“偏枯”“偏风”范畴,其病位及病理表现与维筋相交“伤左角,右足不用”的理论一脉相承。巨刺属古代九刺之一,通过“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的操作方法调整机体气血阴阳,是维筋相交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特殊针法。维筋与肢体功能活动联系密切,对中风偏瘫的治疗意义重大。分期巨刺则是根据偏瘫早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不同临床表现,辨其经络及部位所采取以刺健侧为主的方法,针对患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突出。本研究从维筋相交与中风偏瘫的关系出发,认为维筋受损是偏瘫的核心病机,治疗应首辨偏瘫分期,采用分期巨刺,早期调益元神,恢复期疏导经气,后遗症期温运阳气,进而达到平衡阴阳、通经养筋的目的。故基于维筋相交理论指导临床,以期为治疗中风偏瘫及传承巨刺疗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筋结”是经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成因主要是外感邪气与经筋劳损相互作用,造成经筋气血瘀滞。“筋结”会影响气血运行,可导致经络失养、筋肉失荣、筋不养骨,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中医治疗“筋结”的关键在于“解结”,常用的“解结”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刺络放血、导引等。本文从“筋结”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筋结”的“解结”方法2个方面,对“筋结”和“解结”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壮医经筋理论是继承古典十二经筋理论基础上,结合壮族民间理筋医术,总结以"摸结诊病"和"解结治病"为诊疗原则,以经筋手法+经筋针刺+拔罐为治疗方法的壮医经筋疗法。该疗法配合壮医"火路"、"龙路"刺血疗法,共达"醒脑"、"息风"、"通神"、"松筋"等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良好疗效,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筋恢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分筋恢刺”法治疗本病的优越性。方法:从增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分筋恢刺”疗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筋恢刺法治疗原发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刺络,古称络刺,现多称放血疗法,是一种用三棱针等针具在人体某些特定的部位刺破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激发经气、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特殊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针浅刺配合"筋结点"解结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50例采用围针浅刺配合"筋结点"解结法治疗,常规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药物组50例采用口服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及常规组总有效率同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效,围针浅刺配合"筋结点"解结法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