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对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病人,年龄35~6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颈丛神经阻滞组(Ⅰ组),颈丛复合针刺麻醉组(Ⅱ组)。Ⅰ组单纯施颈丛麻醉,Ⅱ组同时配合针刺双合谷、内关。对比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结果: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程度轻微。Ⅰ组术中SBP、DBP、HR均较麻醉前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P(0.05),Ⅱ组麻醉后上述循环参数略有上升,血氧饱和度略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确切,术中无牵拉反应引起的不适及躁动。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40-14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术后麻醉效果、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全程血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麻醉成功,但对照组Ⅲ级麻醉患者比例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越英 《中医药导报》2005,11(7):50-51,6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麻醉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2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单纯针麻组;B组40例,为单纯颈丛阻滞组;C组40例,为针刺颈丛复合麻醉组。3组病人在年龄、病程、体重、麻醉与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在麻醉镇痛效果方面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麻醉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组在手术前后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呼吸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结合针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杨能力  杨沛  王均炉 《新中医》2014,46(12):175-17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在BIS监测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46例。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复合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法实施麻醉,A组则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实施麻醉。对比2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情况。结果:T1~T44个时间点中,B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值均高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血氧饱和度[Sp(O2)]于T1、T22个时间点低于麻醉前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上述3项指标各时间点组内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BIS监测下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芬合剂行颈丛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各时间节点MAP、HR、Sp 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手术时各时间节点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结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镇痛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瑞英  窦峰诠 《河南中医》2014,(12):2375-2376
观察小剂量颈丛神经阻滞加穴位注射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颈丛神经阻滞加穴位注射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颈丛神经阻滞加杜氟合剂麻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糖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颈丛神经阻滞加穴位注射能有效避免颈丛阻滞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稳定,降低应激反应,保护和调节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右美托咪啶用于颈丛麻醉对改善甲状腺手术临床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颈丛麻醉甲状腺手术的95例患者,将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啶镇静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术中采用丙泊酚镇静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静效果相当,术中动脉压、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麻醉效果良好,对动脉压、心率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镇痛和调控神经循环功能的方法,以利临床应用。方法: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B组颈丛阻滞加气管内全身麻醉,C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的变化。B、c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组之间MAP、HR变化比较:T0、T5时点三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意义.T1、T2、T3和T4时点A、B两组和c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组内比较A、B两组T1-4与110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C组T2与T0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B,C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显著性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麻,加上合理的药物调控和镇静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颈丛联合全麻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致高血压,心率增快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颈丛阻滞麻醉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颈丛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颈丛阻滞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6、12、24、48 h记录静息及吞咽时VAS评分。当切口静息状态VSA评分3分时,给予镇痛药盐酸曲马多片进行辅助止痛,观察并记录术后48 h内盐酸曲马多片的使用总剂量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及吞咽时VSA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内曲马多使用量为(110±55)mg,B组为(210±48)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颈丛阻滞麻醉能有效缓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150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分别采用单纯颈丛麻醉和颈丛臂丛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完善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完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提高手术麻醉效果,且对机体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