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涛  王世成  张贵娟 《中国针灸》2006,26(10):725-728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配合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和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均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组F波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P<0.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结论经筋刺法及理筋手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电F波波幅及时限,提高阈值,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2.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孪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05);经筋刺法组(P<0.001)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肌张力的降低值(Ashworth量表)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Fugl-Meyer量表)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高痉挛状态正中神经F波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做出正确的评价.方法:治疗组30例,拮抗肌治疗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电F波的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P<0.01).治疗前后治疗组波幅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阙值均有提高,但治疗组(P<0.00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衡针刺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对中风后患肢高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项针加腹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项针加腹针治疗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项针、腹针,穴取风府、风池、天柱、中脘、关元等;对照组穴取臂臑、曲池、环跳、伏兔等,均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和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下降、时限缩短、阈值增高(均P<0.01).在改善患者上下肢Fugel-Meyer评分、下肢Ashworth分级、痉挛侧上肢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项针加腹针能降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刺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病人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电针夹脊穴组3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30例作对照,测定受试者治疗前后N20波幅与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原波幅缺如者波幅出现;不对称者转为对称;波幅对称者增多;潜伏期缩短.电针夹脊穴组病人的波幅与潜伏期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阳明经穴组波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夹脊穴法缓解肌肉痉挛的机理之一是通过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实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与调整作用,恢复伸屈肌张力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对照组用传统刺法,治疗30天。结果:对照组肘关节总有效率47.6%、治疗组66.7%,对照组膝关节总有效率61.9%、治疗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闫毓茜 《四川中医》2012,(9):125-126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筋恢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恢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并与临床常用针刺方法进行对比.方法经筋组法24例,常规针刺组24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的状态.结果经筋治疗组的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筋治疗组的疗效较优,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肌肉的痉挛状态,降低肌肉张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及对脑脊液Glu、GABA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有效方法.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对照组采用阳明刺法,运用高效液相检测治疗前后脑脊液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根据康复医学评定结果及脑脊液Glu、GABA含量的差异表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地缓解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且与调节脑脊液中Glu、GABA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110-11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治疗结果。方法:60例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针联合经筋剌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各30例,治疗30天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ALD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头针联合经筋刺法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5)痉挛程度缓解有效率达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AD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头针联合经筋刺法能降低卒中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