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恢复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SARS恢复期的中医证候基本特征。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临床研究选取SARS患者共85例,其中前4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单纯西医对照组各20例,后45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例。中药辨证用药每日1剂内服,并观察2~3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血清学、肺部影像、生命质量自评量表的评估等。结果:在症状总积分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患者改善、X钱胸片评定积分变化方面,两组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生命评分变化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除活动受限、呼吸困难两项外,其余指标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系列方在改善SARS恢馥期患者症状总积分以及乏力等症状、X线胸片、肝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总分以及心理情绪因子等方面较对照组为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驻北京胸科医院医疗队从2003年4月28日~6月2日,共接治42名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出院,以下报告典型病例1例。1 病历摘要患者某男,34岁。病历号:北京胸科医院52092。主因“反复发热20天,咳嗽10天”于2003年4月17日收入北京胸科医院。患者3月26日因劳累而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7℃,继而咽喉疼痛,伴全身关节肌肉疼痛,无咳嗽及胸闷。曾在某医院门诊治疗,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主要症状的影响。方法:524例临床诊断为SARS的住院患者按照研究方案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18例和西医治疗组206例,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和Mixed统计模型分析两组治疗方法对症状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乏力、呼吸急促、气短等症状出现率治疗后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前者乏力时间较后者平均缩短1.5天,呼吸急促、气短、肌肉酸痛分别平均缩短2天、1天、2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可有助于改善SARS患者的乏力、气短、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非典”是一突如其来的恶性传染病 ,起病急骤 ,病势危笃 ,而且像其他传染病一样 ,肯定会与人类共存下去。任何一位医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 ,都有可能与“非典”打交道。但“非典”临床所见到底如何 ?中西医临床治疗如何用药 ?相信是广大非疫区医务工作者所关心的事情。我们请来自一线的专家 ,选取典型病例二则 ,所述不厌其详 ,以供广大读者学习并参考。  相似文献   

5.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4月30日至5月5日收入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92例确诊患者中,男51例,女41例。  相似文献   

6.
SARS患者恢复期的中医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SARS患者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以益气生津、健脾除湿立法处方,并静点化瘀通脉注射液250mL/d,1个疗程为10d,分析临床症状和胸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除胸闷症状疗效不明显外,其余如低热、咳嗽、气短、乏力、汗出、腹胀、便秘、纳差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胸片80%恢复良好,仅20%残留斑片影。[结论]中医药治疗SARS恢复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SARS患者临症观察和治疗中存在的棘手问题进行了探讨,就SARS的病机提出了热毒、正虚、血瘀、痰浊为主,病损在肺,同步殃及心、肾、脾胃等主要脏器;各期的主要病机为:发热期以毒与热为主,喘憋期以瘀和浊为主,恢复期以正虚为主;治疗上明确了激素在发热朗不用,喘憋加重期要足量使用,进入恢复期后,撤减激素时一定要谨慎;对恢复期的治疗、肺纤维化的问题和自限性疾病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1 中医在治疗非典中应负有责任1 1 国人的企望和要求 中医应当发挥治疗非典的作用 ,是广大群众的要求。国人受难 ,非典肆虐 ,染及四方 ,造成灾害 ,抗击非典责无旁贷 ,中央领导一再提出中西医结合。1 2 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 历代曾多有温疫流行 ,并随之名医备出 ,明清之际形成温病学派 ,吴又可的《温疫论》 ,内容丰富 ,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均有建树。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各有专论。1 3 近日同行广东省中医院总结的经验十分可贵 笔者作为肺系病专家年初曾应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会诊之时 ,已见其应用中医药治疗非典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病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霈 《中医杂志》2003,44(9):717-7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西医学病名。根据SARS的发病证候及主症;染易性和传变特点;病因与病机的推论;古今中医病名的适用范围,似可作出如下判断。1 SARS在中医病名中的使用 SARS的发病者皆因外感疫疠毒邪后起病。发热为其主症特点。故本病应属中医“外感热病”范畴。SARS为天行瘟疫毒邪袭人。《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SARS亦有这个特点。起病后迅速出现高热主症,1周之后逐渐出现胸闷、气短,2周之后其重者出现胸憋窒闷、气  相似文献   

10.
SARS病人恢复期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属中医“瘟疫”范畴 ,具有起病急、传播快、发热、乏力、咳喘等症状 ,恢复期病人常见低热、自汗、心悸、气短、失眠、焦虑等 ,影象学显示有些病人肺炎吸收缓慢。笔者对恢复期病人进行中医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 低热有些病人经使用激素、抗病毒药、抗生素等治疗后高热迅速控制 ,但遗留低热持续不退 ,伴有咳嗽 ,痰白粘稠 ,周身困重 ,个别病人伴有咽痛 ,性情急躁。舌质以红赤或红绛多见 ,苔薄腻或厚腻。笔者认为上述病证多为湿热久稽 ,热伤气营 ,久则肝郁化火所致。治宜化湿清热 ,清气凉营 ,平肝泻火 ,佐以益气养阴 ,不宜…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水平。方法:中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法加破瘀通络汤治疗,西药组采用西长短常规疗法,采用酶 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结果:中西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前sV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sVCAM-1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哮喘急性发作期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汤剂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2组的FEV_1、FEF_(75)、FEF_(50)、FEF_(25)、FEV_1/FVC和PEF显著高于治疗前,FVC显著低于治疗前,且2组间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IgG、IgM、CD4~+和CD4~+/CD8~+比治疗前上升(P0.05或P0.01),且2组间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IL-4、IL-8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因子的表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纡  樊永平 《北京中医》2004,23(2):90-92
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是 2 0 0 2年底至 2 0 0 3年在全球 30多个国家发生的严重烈性传染病。此病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 ,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特点。笔者于 2 0 0 3年 5月 8日~ 31日进入朝阳妇幼保健院SARS病房工作 ,共观  相似文献   

14.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2002年底至2003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发生的严重烈性传染病.此病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的特点.笔者于2003年5月8日~31日进入朝阳妇幼保健院SARS病房工作,共观察治疗确诊的SARS患者51例,其中1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择2003年5月14日~6月初在卫生部指定的收治SARS定点医院(北京玉泉医院)的住院病人,入选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例,西医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35±14.11)岁;基础病肝功异常2例,甲亢1例.对照组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4±10.85)岁;糖尿病1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选择 2 0 0 3年 5月 1 4日~ 6月初在卫生部指定的收治SARS定点医院 (北京玉泉医院 )的住院病人 ,入选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2 0例 ,西医对照组 2 0例。治疗组中男 8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 0 .35± 1 4 .1 1 )岁 ;基础病肝功异常 2例 ,甲亢 1例。对照组男 6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38.4± 1 0 .85 )岁 ;糖尿病 1例。1 .2 病例入选标准1 .2 .1 符合卫生部 5月 3日颁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1 .2 .2 符合SARS恢复期的诊断标准 :(1 )X线胸…  相似文献   

17.
益气通脉方配合西药治疗恢复期脑梗塞30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陈雷  张亚敏 《陕西中医》2009,30(6):651-652
目的:探讨益气通脉方合用西药治疗恢复期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恢复期脑梗塞应用益气通脉方(黄芪、党参、白术、川芎、桂枝等)治疗,同时设30例西药(尼莫地平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方治疗恢复期脑梗塞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2例SARS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73例,其中普通型60例,治愈51例(85%),无1例死亡;重型13例,治愈9例(69.2%),死亡2例。西药治疗39例,其中普通型20例,治愈13例(65%);重型19例,死亡9例(47.4%),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功能检测: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普通型病人CD_4~ T淋巴细胞由324±179/mm~3上升到786±360/mm~3(P<0.05),重型患者CD_4~ T由357±311/mm~3上升到445±332/mm~3(P<0.05)。单纯西药治疗组:普通型病人CD_4~ T淋巴细胞由343±254/mm~3上升到451±408/mm~3(P<0.05),重型患者CD_4~ T淋巴细胞由229±69/mm~3下降到205±108/mm~3(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SARS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能帮助患者恢复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的证侯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SARS康复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广东省中医院78例康复期患者在纳入研究时,肺脾气虚型占33.3%,气阴两伤型占25.6%,气虚血瘀型占25.6%,气血两虚型占15.5%.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的证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初步整理出SARS康复期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案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检查就诊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数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4个月、7个月、10个月和1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递增,2组患者的转阴率也逐渐呈递增的态势;治疗4个月、7个月、10个月和13个月后,观察组转阴率分别为55.00%、76.67%、86.67%、91.67%,观察组同一时间的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病灶吸收情况、转阴率等方面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