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群子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得到了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及中药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群子参数,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群子参数分别对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阳性阳离子中药,较阴性阳离子中药和阴性阳离子中药的归经作了总结。提出当群子参数R1<6时,中药以入肺经为主;当R1为6~9时,中药以入肾经为主;当R1为10~12时,中药以入肝脾经为主;当R113时,中药以入心经为主。同时根据各组织器官的相生相克关系(从群子参数变化趋势得出),考虑每一种药又兼入其它经。这些为中药归经的内在本质提供了理论解释,为建立传统医学归经学说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用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R1,R2)界定中药阴阳性的两种方法:根据生命动力元素重度进行统计和根据生命动力元素含水离子亲电强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第二种方法更适于描述中药的性味和阴阳性:群子参数R1较小且亲电强度分布低的中药属于阳性,且大多数以甘、辛、淡、温为主;群子参数R1较大且亲电强度分布高的中药属于阴性,此时大多数以苦、酸、涩、寒、凉为主。同时还发现以具有最高磁矩的铁离子为中心磁矩,向两侧越来越变小,当以Ti、V、Cr、Mn、Mo、Zn等低磁矩元素分布为主时,该中药药性属阳,而以Fe、Co、Ni、Cu等低磁矩元素分布为主的中药则药性属阴。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用量子(群子)统计力学的方法来定量地研究中药的药性阴阳,这是一种能够使西方医学界可接收和理解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R1,R2)界定中药阴阳性的两种方法:根据生命动力元素重度进行统计和根据生命动力元素含水离子亲电强度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第二种方法更适于描述中药的性味和阴阳性:群子参数R1较小且亲电强度分布低的中药属于阳性,且大多数以甘、辛、淡、温为主;群子参数R1较大且亲电强度分布高的中药属于阴性,此时大多数以苦、酸、涩、寒、凉为主。同时还发现以具有最高磁矩的铁离子为中心磁矩,向两侧越来越变小,当以Ti、V、Cr、Mn、Mo、Zn等低磁矩元素分布为主时,该中药药性属阳,而以Fe、C0、Ni、Cu等低磁矩元素分布为主的中药则药性属阴。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用量子(群子)统计力学的方法来定量地研究中药的药性阴阳,这是一种能够使西方医学界可接收和理解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提出抗癌中药的药效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指出绝大多数高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介于高阳性与高阴性间的过渡区段,作者认为:中药抗癌效果与中药中最深层次的催化、激活动力元素的某些特殊分布有密切关系。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电荷强度分布要适中,或者在同一中药中兼有阳性和阴性的生命动力元素群分布。通过对不同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研究。论述了多种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并根据参数值将抗心血管病功能中药分为四类:高阳性的强心功能中药(R1为3—5,ξ≤5.6);偏阳性的降压功能中药(R1为6—9,ξ为5.6—5.7);偏阴性的降压和降血脂功能中药(R。为10—12,(为5.6—5.8)以及高阴性的降血脂功能中药(R约为12,ξ为5.7-6.0)。阐述了抗糖尿病中药处方的主导思想,提出了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中药的化学物理解析,为定量地研究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药效等问题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的依据,可为开发新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处方提供研制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提出抗癌中药的药效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指出绝大多数高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介于高阳性与高阴性间的过渡区段,作者认为:中药抗癌效果与中药中最深层次的催化、激活动力元素的某些特殊分布有密切关系。抗癌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电荷强度分布要适中,或者在同一中药中兼有阳性和阴性的生命动力元素群分布。通过对不同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分布的研究,论述了多种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与量子(群子)统计力学参数的关系。并根据参数值将抗心血管病功能中药分为四类:高阳性的强心功能中药(R1为3~5,ζ≤5.6);偏阳性的降压功能中药(R1为6~9,ζ为5.6~5.7);偏阴性的降压和降血脂功能中药(R1为10~12,ζ为5.6~5.8)以及高阴性的降血脂功能中药(R约为12,ζ为5.7~6.0)。阐述了抗糖尿病中药处方的主导思想,提出了抗心血管疾病、抗糖尿病中药的化学物理解析,为定量地研究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药效等问题提供了现代科学理论的依据,可为开发新的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中药处方提供研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药的功效用深奥的中国古代哲学语言来描述,很少与现代物理化学理论有关联,致使中药学传统理论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作者深感有必要把中医中药学理论国际化,使东西方医学界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促进其发展。作者从现代化学物理论中的元素的氧化电位(V),含水络合离子的亲电性强度(ζ)及各种离子在水中的溶度积(pKps),各种离子对其它离子基因的络合能力(1gβ_1)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界定生命动力元素群和有毒元素群的定量方法,当运用量子统计力学的群子统计理论观察中药的阴阳性与药味之间关系,可发现中药中不同有机成份的形成与中药中生命动力元素群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当定量观察抗癌、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等的中药的生命动力元素的分布与统计参数,定量地界定出这些药的功效与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便可以将中药理论提升到当代化学物理及统计力学理论范畴来研究。由此可为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探索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论,并为进一步搞好抗癌、抗心血管病、抗糖尿病、抗艾滋病等中药的配方开辟了指导性思路。 本文是系列论文《关于中药传统理论的当代化学物理及群子(量子)统计力学理论的诠释》的首篇,它提出了中药中作为生物活性中心的各种化学元素成为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元素至少需要满足的8个条件:不能与人体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分子化学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探讨(1)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特殊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归经的历史沿革、中药生物体的自然本源,阐述中药成分群与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空穴通道结构自主作用的普遍规律:作为天然超分子 "印迹模板"聚集体的中药,进入人体后,必然寻找到与自身"印迹模板"相吻合的人体经络脏腑的超分子主体发生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与自复制作用,从而产生针对经络脏腑的特异性药效,宏观上表现出中药归经现象。这种作用规律可采用体外、体内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体外方法主要采用超分子化学结构分析、动力学与热力学参数测算方法;体内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客体成分分布、谱效动力学参数、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分析方法,其中穴药法能化简超分子主客体关系的研究。因此,中药归经是揭示自然界生物体主客体大小分子按"印迹模板"相互交流的普遍规律,是阐明中医药理论物质基础的第一道屏障,是实现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突破口,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药归经理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较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以后,中药归经理论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归经学说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性理论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药物的性能,对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对归经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目前常用中药的归经情况用统计的方法作了初步的归纳分析,现将统计结果及有关讨论作一介绍。由于历代本草对药物的归经记载出入较大,本文以凌一揆编高校第五版《中药学》教材为蓝本,参考《中药大辞典》、《中草药药理学》(吴保杰编)、《中药学》(周凤梧编),取所载有归经的中药进行分析。一、药物归经与作用部位的关系一般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些病变部分(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发生作用的部位和范围。现参考《中药  相似文献   

10.
对中药归经与引经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珍 《河北中医》1988,(1):30-31
中药归经、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从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些部位的特殊选择性作用。如某药只对某经或某几经有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无作用。归经理论的形成,可追溯到《内经》的脏腑、经络、药理学说。《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可视为归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收集237例CFS患者,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在调查群体中CFS分为:精髓空虚,阴液亏虚,脾肾阳虚和肝火亢盛4型,解释比例为61.68%。结论:CFS的中医病机包括虚实两方面,其中以虚为主。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帮助CFS中医证候的合理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研究现代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用药参考。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检索其现代中医医案库中所整理的来自于期刊文献、书籍、名医工作室的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验案,经过数据筛选、清洗、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等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处方501首,涉及药物245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甘草、茯苓、瞿麦、生地等,性味以寒性、平性、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及肝经为主,核心处方以八正散和知柏地黄丸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多用清热、燥湿、利尿通淋之药,同时滋阴补肾、疏肝解郁,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药性角度分析抗衰老中药并阐释不同类别的药性特征。方法:从知网中检索相关文献,收集了51味抗衰老中药,基于药性数据用ward法聚类研究。结果:这些药被分为十类,第一类性寒味苦归肝经,清肝火;第二类性寒味苦归脾经,清脾热;第三类性寒味甘,滋阴;第四、五、六类分别为性平归肝经,性平味甘归肺经和性平味甘归脾经,平补肝、肺、脾;第七类味甘归肾经,补肾气;第八类性温归脾经,补脾气;第九类性温味辛归肾经,补肾祛寒;第十类性温味甘归肾经,补肾阳。结论:抗衰老中药基于药性被分为十类,每类作用途径不同,体现了抗衰老中药的药性特征,适应于治疗不同的衰老患者。此外,对抗衰老药的分类有助于辨证和配伍使用,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发现可为抗衰老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癌症是世界的难题,是全球人类的灾难。西医放疗、化疗、手术被誉为抗肿瘤的“三板斧”,是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何乃举主任中医师遍访全国中医界名家及民间老中医,加之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从伤寒六经辨治癌症的思路经验,从六经辨证仲景已经把癌症早有定位,按照六经辨证学术研究,脏腑本能之气衰败,三阳经外感入里化内热,内热不除,耗伤三阴,引起三阳内闭,闭则不通,聚焦在脏腑,泛滥成灾,这是肾亏骨空内伤。内伤三阳热耗,形成阴不足,阳有余,阴阳失调,必然使脏腑大病。按六经辨治方法,泄内实热,顺水行舟,给病邪找出路,热去阴自复。开鬼门解表,洁净腑利小便。把握伤寒六经辨治规律,诊治癌症也有十之六七,也能见病之源,病跟经走,方跟病行,经病同行,六经大道找病,切中病源。  相似文献   

15.
发作性睡病是继睡眠呼吸障碍之后,引起日间过度思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目前,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尚未规范统一,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体系,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用相关中药来改善症状及减少其发作次数。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将从病名、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的用药规律,为相关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FA)官网中检索1997年12月12日以后审批的中药保健食品,运用Excel 2010建立保健食品中药原料总数据库1个,子数据库7个(中药子数据库、药性子数据库、药味子数据库、归经子数据库、功效子数据库、药对子数据库、角药子数据库),然后对7个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并将用药频率在1%以上的中药导入SPSS 24软件,按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分层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39种改善睡眠中药保健食品,经纳入、排除筛选,最终纳入354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味中药为酸枣仁、五味子、茯苓;按功效分类,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种中药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高频药对或角药包括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茯苓、酸枣仁+五味子+茯苓等;中药药性以平性最多,药味以甘、苦、酸、辛为主,归经以肝、心、脾、肾为主;核心药物经聚类分析形成5个类群。结论:改善睡眠的中药保健食品所用中药性味以甘平、甘温(热)、甘寒(凉)为主,多归肝、心、脾、肾经;经数据分析得出的21味高频中药可作为改善睡眠保健食品的核心药物,尤其前6味高频中药应加大研发力度;药物配伍方面,养血安神药可与补虚药和收涩药配伍,也可与平肝息风药和利水渗湿药配伍;治疗原则为:有虚证者治以补气、补血、补阴,有血瘀、湿浊、阳亢、心肝火实证者治以活血、利湿、平肝潜阳、清泻心肝实火,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再配合养血安神药或镇心安神药。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虚实夹杂体,西药降压多以血压数值来评价,但兼顾不了患者亦虚亦实临床症状,因而现代许多医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领域,尝试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一局限性,丰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原则:平衡五脏及阴阳。虽然其发病部位在清窍,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因而从肝脾肾三脏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