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展简况、特点、目的、基本功能、以及应用于糖尿病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总结。结果与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必要的,但目前还需要构建辨证论治个体化与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及中药处方的个体化与临床路径中干预措施的标准化,以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倪青  李云楚 《北京中医药》2018,37(5):387-389,400
临床路径起源于美国,1996年中国开始引入。其目标是通过对医疗护理程序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操作,以达到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的目的。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临床路径研究和制定工作,以充分发挥诊疗优势。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应突出中医"个体化"优势与特色,并以"求大同、存小异"为原则,注重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疗效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诊疗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与优势,但是基于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方法,却难以从中获得高强度的个体化诊疗证据。因此,只有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才能发挥中医诊疗优势,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现代化。本文在着眼于中医辨证论治主观性与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构建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医证候指标、西医疾病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价等作为个体化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指标的数据类型和特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个体化疗效综合评价模型,进而形成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具有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随着临床路径的推广,中医诊疗路径亦逐渐建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临床路径建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①按照疾病轻重缓急分别制定;②辨证论治与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的协调;③实施结果的评估与评价。加强对中医诊断指标体系及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提高临床证据质量与级别是建立临床路径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病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辨识病机在中医临床诊疗中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古今医家对病机理论的论述和发挥,总结了中医病机的内涵要素:病因、病性、病位、病症、病情、病理因素和病势。提出以病机为主导集成中医临床个体化信息、探索建立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云楚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18,37(5):390-394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方法,必须辨病与辨证结合,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确定治则治法,明确治疗方向;发挥中医特色疗法、中医护理优势。制定准备阶段,需成立临床路径组织机构,对路径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并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所需时间;设计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临床路径变异记录单。定期召开研讨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培训。路径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诊疗工作、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和出院后患者的自我管理5个方面。路径需要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同时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药师、营养师、检验科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医疗工作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临床路径的施行尚在摸索阶段,如何做到将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文章提出在路径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如下4个方面问题:1)区别医患双方,制定医患双路径表.2)分别轻重缓急,区分门诊与住院制定不同的临床路径.3)丰富门诊临床路径.4)细化住院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本院外科三个病种(肾结石、前列腺增生、腺性膀胱炎)在住院期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与西医临床路径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及其他相关因素,探讨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规律,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使之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外科住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腺性膀胱炎、肾结石患者,分别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与西医临床路径,比较其治疗效果及费用等相关因素。结果:三个病种中,只有肾结石的中医临床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住院总费用,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前列腺增生病、腺性膀胱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西医临床路径。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路径的制定需要结合疾病的规律,单纯的、并发症少的病种通过实施临床路径能达到预期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分析、优化以完善中医临床路径.使之达到应有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谢一心 《光明中医》2016,(21):3200-3202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给予常规护理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中医临床护理组在改善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症状及提高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方案,且随着实施时间的延长,中医临床护理方案疗效愈好。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建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完善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论治是建立在整体观理念上体现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的技术。然而,目前中医临床试验经常采用的随机对照设计并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观。适应性治疗策略是根据个体患者不断变化的状态调整治疗措施的一组决策规则,整个决策过程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和动态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一个适应性治疗决策的过程。因此,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时,引入开发最优适应性治疗策略的设计方法可以真实客观反映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在已发表的国外文献中可以看到已有一些探索开发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而国内真正使用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适应性治疗策略的概念及其重要组成部分,并概述了3种能够考虑远期疗效并能比较不同适应性治疗策略整体疗效的方法,以期为未来在中医科研工作中开发最优临床路径奠定基础及提供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整理近年来有关复方、单方及有效成分对艾滋病的治疗进展,表明中医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或稳定病毒增长,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因此,制定全国统一的临床诊疗标准,加强抗HIV中药研制的标准化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辨治艾滋病的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则指肝肾气血亏虚,实则指风、火、痰、瘀,以虚为本、实为标,在辨证论治、专病专方、针灸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但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药物质量控制差,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治疗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求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肾虚是其基本病机,兼见血瘀、痰湿、痰瘀互结、肝郁等。中药治疗能够改善卵巢局部微环境,改善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尤其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成功受孕率。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分型辨证、调期治疗、单方验方等,中西医结合疗效更为显著。但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疗效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辨证论治方案不规范,科研设计不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实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治疗天数、总费用、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的治疗天数、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的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管理,可明显缩短治疗天数,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探讨“方”与“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方法:整理《伤寒论》中有症有方的条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245条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方证知识库,先选择100条作为测试样本,然后分别以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的症状表现输入模型,进行“症状”到“药物”的预测分析。结果:模型预测正确率79%,对桂枝汤证及麻黄汤证各药物的预测误差均在0.1以内;对小柴胡汤、白虎汤证中主药的预测误差在0.1以内,对其它药物的预测误差在0.3以内。结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的模拟方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该思路可进一步应用于方证辨证论治体系中,为方证规范化及中医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艾滋病以来,医务工作者就对这一新生病种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努力探索其治疗方法,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指南及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但是艾滋病的治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指导仍很不完善,特别是中医治疗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虽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其作用机制不清;2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临床试验总体水平较低,说服力及可重复性不高;4中药研究经历了从单味中药、复方到中成药的发展阶段,但是研究多不规范,没有按照新药开发要求,药物的基础研究较少,只有少数中药复方进行了相关药效学研究,中药新药很少;5中医指南及临床技术指导原则较少,且没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统一标准;6现行艾滋病中医临床技术指导应用范围较窄,更新较慢;7艾滋病中医规范化临床技术指导原则很少被西医认可及接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感染后咳嗽中医诊疗方案建立与评价的方法和思路,提出方案的建立与评价应确立便于推广的中医辨证规范,优化精简中医治疗方案,确立不同医院适用的西医诊断标准,选择科学、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从而提高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诊疗水平,提高临床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疗方法规范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医诊疗常仿照西医学一病一规范的模式,多以症状命名疾病,乃至中医诊疗方法混乱,难以实现规范化。通过选用《伤寒论》的诊疗模式,把患者的系统症状、体征进行阴阳分类,以六大证候群为纲,客观系统评价患者出现的症状及体征,将个体繁杂的症状与体征总结归纳为六大证候群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中医诊疗方法规范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临床上很多中药单体或者成分复方的使用正在远离中医理论的指导,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阐明中药方药机制的研究没有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本文借鉴中医学对智力的认识,以益智健脑类方药对智能障碍类疾病的防治研究成果为依据,对益智健脑方药的中医机制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和探讨,认为从改善脑供血角度探讨养心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物质代谢和保护脑血管的角度探讨健脾方药益智的机制,从改善脑的自身功能的角度探讨补肾方药益智的机制,有利于阐明益智健脑方药中医机制,为这类新药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加速中医药方药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综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抑郁症患者口服抗抑郁药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减分状况,并综合评价治疗组综合干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抑郁症患者在治疗第六周、第八周周末HAMD的改善程度相对对照组患者要好,而且SDS量表显示治疗组患者改善状况要比对照组早,第八周周末SDS改善状况明显超过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