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颖 《中医药研究》2012,(11):1361-1362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  相似文献   

2.
心律失常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分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物理因素有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病理因素多见于心脏病、内分泌疾病、代谢异常患者,也有药物影响、毒物或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心导管检查.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脏冲动形成或起源传导异常而使心脏的活动频率、节律发生紊乱.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min.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冲动传导的异常,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导致异常自律性的形成,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也成为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防治心肌纤维化也是防治心律失常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了心肌纤维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并说明了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从而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我们采用按揉阳溪、少府、神门、通里、内关、间使6穴位纠正心律失常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我们采用按揉阳溪、少府、神门、通里、内关、间使6穴位纠正心律失常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调律汤治疗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7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交界性心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都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之重症,临床心电图要加以鉴别。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冲动形成异常和(或)冲动传导障碍所造成的正常节律或速律的失调,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心慌”、“怔忡”和“眩晕”等范畴。现把心律失常的食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