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科学、客观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病证结合模式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现状,同时指出了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关系研究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关键。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来自半个多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的总结,是两种医学体系交叉融合的良好切入点,是较为成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思维、意象思维、辩证思维与现代医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7)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中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构建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之一,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以人为本"的诊疗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表现形式。将此理论其用于流感动物模型建立能更好地服务临床。本文分析流感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并结合流感的病因病机等对流感动物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提出自己思考,为建立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具有代表性的流感病证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实践已证明,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对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中西医两种医学在临床研究层面结合的范例,也是中西医结合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是否真正找到此种研究模式的研究切入点有关,唯有找准切入点方有可能取得医学顽疾在理论和治疗上的突破。现就病证结合在儿科临床研究的切入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模式为中医临床的重要诊疗模式,陈可冀院士不仅在应用病证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病、老年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于如何开展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之一,“病”与“证”在研究中的碰撞,不仅为进一步优化疾病辨识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对中西两种医学的互补融合、乃至新医学体系的创建也具有重要意义。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疾病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研究、疾病证候客观化研究、疾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研究、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研究等,陈可冀院士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以提高疗效、应用推广为目标,力争所研究的治疗方案或中药制剂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界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7.
"病证效"结合的临床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能够凸显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机体在病证状态和药物作用下,引起全身水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和分析这些代谢的变化,可以探究病证本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将代谢组学运用到"病证效"结合研究中,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现状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西医结合是在发展中医、发展西医基础上的结合,是两个医学前进中的结合、提高中的结合,这是人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西医结合将独具特色和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方向是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认识和方法上的思维结合,因为两套医学针对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体,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表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会由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而有所改变的,而这两套医学体系对人体的认识,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不同,所以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22-1724
糖尿病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单纯西医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医疗需要,病证结合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糖尿病冠心病重要的诊疗模式,适应了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而病症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凸显了中医学临床优势的重要指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复制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搭建了沟通桥梁。文章通过对糖尿病冠心病"病-证-效"的临床与实验探索,论述了糖尿病冠心病病证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糖尿病冠心病研究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有辨病论治、辨证论治、方证相对等辨治体系,并由此指导组方用药。其中,辨证论治是最主要的论治手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医学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疾病有了明确的西医诊断体系,中药药理学针对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辨病论治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存在着优势互补的必然性,事实上,病证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诊疗模式,已被临床工作者普遍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西医学结合研究搞了几十年却未能在理论创新和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状况,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对中西医学各自的本质和相互关系、中西医学结合的目的和方式缺乏深刻的认识。指出反思是为了提高,首先,要一切从临床实际出发,所提出了观点和方法应该具有临床实用性,杜绝空谈;第二,当前中西医学结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遣药组方上的中西医学对立和治疗缺乏针对性。认为在疾病的诊治中主张宏观上符合中医理论和微观上符合西医理论的“双符合理论“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是延续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途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多元化。然而,大量隐性知识存在于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极大地增加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难度。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现代医学诊疗中已有了初步应用,它可以拓展人类局限的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能力。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中医传承模式,可以深度挖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现状,探讨并展望人工智能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中的应用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病证结合,因中、西医“病”的内涵不同,可分为传统病证结合及中西医病证结合。这两种病证结合模式虽有相同之处,但差异更为突出,体现在“病”“辨病”“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和“应用范围”等若干个方面。通过梳理两者的“同”与“异”,知晓病证结合模式应当秉承中医内涵,“衷中参西”,才能更有助于中医诊疗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病因多种、病情复杂,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方法均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需要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肝硬化的病证结合诊治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诊断上宜据病分证,即依据西医病名,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分类、程度分期及其并发证等,而后根据主症表现而中医辨证分型。我们发现肝硬化的中医证型与疾病分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分期辨证与据因辨证的中医证候特征。治疗上,当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我们观察证实西医病因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可提高肝硬化疗效。但需注意具体病因肝硬化的病证结合治疗策略,如中西药物序贯或同时治疗,更要强调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以优化疗效显著、宜于推广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发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作用,促进提高肝硬化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西医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方法应用血管病变对糖尿病足作为基础,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做相应的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低患病率,减低截肢率,提高疗效。结论中西医相互补充,提高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吕爱平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9-1640
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在中医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它在两千多年前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形成了一整套与西医学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即为其中之一。从意象思维的含义入手,从生理、病理、诊断、辨证等方面阐述了意象思维在中医理论思维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为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救治刘海若一的过程,对中医疗效、中医理论、中药剂型及中西医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中医药疗效确凿,但中药的剂型有必要进行改革。中医、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相互之间只可借鉴,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