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盛京 《四川中医》1994,12(12):20-21
  相似文献   

2.
文炷力  张怡  张玲 《陕西中医》2012,(11):1519-15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炎症性肠病。据研究表明,临床上消化道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性与慢性持续性患者占有很大比例,这一阶段的病机也最为复杂,而其基本病机必然包括并贯穿始终的是脾气虚,其中伤及脾阳的情况较多。本文力图阐明慢性溃结的病机之本,易繁为简,并结合临床经验提出用益火补土法治疗慢性溃结,体现治病求本,以期对该阶段溃结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机制的探索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礼见  舒继承  张庆乾 《新中医》2017,49(12):181-183
简版: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PDF全文  相似文献   

4.
吴翔  龚淑芳 《江西中医药》2005,36(12):51-51
金元时代李杲为补土派的开创者,他创立的脾胃学说,对内伤脾胃的病变提出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学脏腑学说的内容,有效指导临床。笔者在多年肿瘤临床中动用健脾法,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济生方》等医籍进行梳理,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是受五运六气理论(即王冰注解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为君火不主令,以相火代之)的影响。六气中君火、相火二气的关系被引入到人体后,广大医家产生了何火以生脾土的思考;相火代行君火之令的出现,为相火生脾土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王金成 《河南中医》2007,27(3):19-20
“益火补土”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讲,是通过温心阳达到补脾阳之目的。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一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故“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的一种方法。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现就如何理解运用,辨别分析如下。1理论探讨1.1五行学说在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脾属土,从而形成心脾之间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故土虚时自当“益火补土”即温心阳以补脾阳。“实则泻其子”,即心火亢盛之时,应泻脾以治之。因脾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胃和小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故泻小肠…  相似文献   

7.
马广昊  魏婷  陈婷婷 《吉林中医药》2013,(10):1052-1053
目的观察益火补土针刺法为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益火补土针刺法结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单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疗程4周,通过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火补土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河南中医学院高体三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训,熟读中医学古籍,研《内经》之理,遵《伤寒杂病论》之旨,深谙《本草》之药性,一生注重中医学经典的研究,博采众长,在中医学教学、科研、临床上获得了较大的成绩。高教授临床诊疗以六经辨证为主线,脏腑辨证为核心,创立了“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重视对足三阴疑难病症的研治,尤其治疗脾胃病,善于运用益火补土、疏木达郁法,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中医》2017,(12)
<正>恶性肠梗阻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对无法手术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腹痛、呕吐、腹胀等病症折磨,而且可能因此放弃治疗,或持消极态度而带来精神痛苦。若能采用合理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医药疗法常用于治疗恶性肠梗阻,并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就益火补土法在恶性肠梗阻中的运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灼热痛感等。西医临床治疗干眼症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泪液替代疗法、抗炎等。用药期间患者症状可短暂得到缓解,但疗效不持久,且病情易于反复。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号东垣)首创“补土法”理论,其主导思想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治疗眼病也应兼顾脾胃。在接诊干眼症患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临床患者脾胃多有受损,此时运用“补土法”治疗干眼症往往可获得良效。文章通过案例探究古代文献中“补土法”治疗干眼症的理论,以期为中医治疗干眼症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正>结直肠癌(以下称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1]。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逐渐显现出优势。针对"火不暖土"型的患者,我们采用益火补土法进行治疗,获效良好,具体阐述如下。1病因分析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典籍中的"肠覃""肠风""锁肛痔""肠溜""肠中积聚"等与之相似。关于本病发病的原因,《灵枢·百病始生》有曰:"积之所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诸病源候论》亦云:"积聚者,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慢性肾脏病的困扰,已成为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各种新方法发展迅速,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移植等虽然有疗效,但是整体看来肾病的预后仍然不乐观.尿毒症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肾透析和肾移植,但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治疗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因此减轻慢性肾脏病的恶化,降低其发展为尿毒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火补土法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以益火补土为治则,采用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90例,同时与应用复合维生素B治疗9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95%CI=82.40%~95.38%),对照组为61.11%(95%CI=51.04%~71.1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5.007 8,P=0.00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不重叠。结论:以益火补土法采用小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阳虚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优于应用复合维生素B,其收益为OR=0.20(95%CI=0.14~0.27),NNT=4(95%CI=2.47~6.61)。  相似文献   

15.
补脾升陷汤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31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脾升陷汤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用复方苯乙哌啶治疗,治疗组31例用补脾升陷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61.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脾升陷汤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补脾法在妇科的运用杨爱云兰州铁路局兰西医院(730050)脾胃在妇女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在临床可见到妇女许多疾病都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因此运用补脾法治疗妇科疾病能收到很好效果,现就自己在临床具体运用举例如下。1健脾和胃法周某,女,1985年4月24日初...  相似文献   

17.
郭根军 《光明中医》2016,(6):813-814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行参附注射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口服思密达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中医证候评分均改善较为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思密达配伍参附注射液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士铎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因其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故在前人的基础上延伸出独到的脏腑辨证观。陈士铎认为,心火以生胃土,命门之火以生脾土,两者均为“益火补土”,虽名同而实异不可混淆,在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较前人更加具体细致,为后世医家治疗脾胃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补火生土法治疗慢性虚寒性腹泻百余例,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从杨叔禹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特点,主要为脾气虚弱,将本病分为糖耐量减低期、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3期,治疗时注意调理饮食、调畅情志,对3期运用不同方药等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