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笔者师仲景之法 ,临床用于治疗疑难杂病 ,常收立竿见影之效 ,现举例述于次。1 盗汗、自汗案孙某 ,女 ,5 5岁 ,1998-10 -3 0初诊。患者素有头昏、乏力病史 ,15 d前因老伴住院 ,操劳过度而发盗汗、自汗 ,用滋阴清热、益气敛汗法罔效。近日稍活动则汗出淋漓 ,入睡后汗出浸衣 ,伴食少、头昏、体乏等症 ,面色 白光白 ,舌质淡 ,苔白 ,脉沉细。此为营卫失调 ,气阴亏损之证 ,宜调和营卫 ,益气敛汗。处方 :桂枝 6g,白芍 15 g,炙甘草 6g,大枣 10枚 ,鲜生姜 2 g,煅龙骨、煅牡蛎 (先煎 )各 3 0 g,黄芪 2 4g,当归 12 g,…  相似文献   

2.
典型病例患者,男,22岁。手足掌心出汗,以手心为甚,其状淋漓,病已10余载,不分四季,寐则汗收,醒则汗出,烦惊更甚。多次求治,均以敛汗为法,未能获效。现面临择业等压力,更为头晕心慌,失眠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而弱。  相似文献   

3.
略论自汗与盗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汗与盗汗。均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多认为自汗属阳虚,治以益气固表;盗汗属阴虚,治以滋阴敛汗。笔者认为这种划分和治疗是欠全面的,现略书管见,以就正于同道。1 自汗盗汗临床鉴别对于汗证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而对自汗、盗汗的记载,则分别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太阳篇》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这是指太阳病汗自出之意,与后世杂病自汗之意有别。《金匮·血痹虚劳脉证并治》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在《景岳全书·汗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二者的临床鉴别:"自汗者,濈濈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觉醒渐收。"把自汗  相似文献   

4.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5.
尹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2年1月29日初诊。述入冬以来,每因遇冷而遍身汗出,寒甚则汗甚,遇温则汗止。曾屡医迭药,中西合治,均罔效。观其面色晦黯,形体踡缩,手足湿冷,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营卫失和,卫弱营强。处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桂枝12g,白芍12g,熟附子10g,炮姜10g,生姜4片,大枣6枚。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返告:药尽5剂,汗出即止,并感体暖身轻,全如常人。  相似文献   

6.
正组成:黄芪30g,生晒参10g,炒白术12g,桂枝10g,白芍15g,茯神15g,桑叶末(冲服) 15g,墨旱莲30g,仙鹤草30g,浮小麦30~50g,生龙骨、生牡蛎(先煎)各30g,炙甘草6g。功效:益气固卫,潜阳敛汗。主治:自汗、盗汗等汗证。症见动则汗多,夜卧尤甚,倦怠乏力,心悸易惊,虚羸短气,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证属肺脾气虚、卫气不固、阴液外泄者均可加减运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 0例 ,其中男 138例 ,女 10 2例 ;年龄最大者 71岁 ,最小者 8岁 ,平均 36 .7岁 ;病程最长者 4个月 ,最短者 8d。主要症状为感冒后咳嗽久不愈 ,干咳无痰 ,咽喉不适 ,咽痒则咳 ,早晚为甚 ,舌淡苔薄白 ,脉弦或细。全部病例均服用过中西药而未见效。2 治疗方法 桂枝止咳汤组成 :桂枝 10 g,白芍 2 0 g,桔梗6 g,橘红 12 g,荆芥 9g,炙紫菀 10 g,炙百部 15 g,炙麻黄9g,杏仁 10 g,木蝴蝶 12 g,炙甘草 6 g,生姜 3片。随证加减 :病久咽干明显加北沙参 12 g,五味子 6 g;夜间咳甚加当归 15 g;咳则汗出加黄芪 15 g,太子参 10 g;久…  相似文献   

8.
经方验案2则     
王淑颖 《吉林中医药》2011,31(4):357+374-357,374
1柴胡桂枝汤治疗自汗周氏,女,71岁。主诉间断胸闷、憋气、汗出12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面色少华、语声低微、畏寒、汗出。胃脘支结不适、纳少、反酸、偶有呕吐、寐欠安、二便调。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年。EKG示:窦性心律过缓。血压:145/85mmHg,心率:55次/min,律齐。舌红,苔薄白,脉浮弦而虚,诊为自汗。辨证属伤寒论之太少并病,治以柴胡桂枝汤:柴胡15 g,黄芩10 g,白芍12 g,桂枝15 g,党  相似文献   

9.
越鞠丸为朱丹溪《丹溪心法》方,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剂,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胀疼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之症均可施治。笔者在临床中谨守肝脾郁结之病机,根据不同案例病因病机的特点,精于辨证,灵活遣方施药,推广新用于临床是证,收到满意效果,报告于下。自汗某男,52岁,2007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汗出,入夜犹甚,历时2月。患者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胆囊炎史4—5年,近两月来因单位裁员,竞聘待岗引发精神紧张,夜寐不实,蒸蒸汗出,面赤低热,气粗干呕,渴喜冷饮,胸胁胀痛,烦躁郁冒,大便干而排泄不爽。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中医辨证属自汗,病机属肝郁气滞,里热迫蒸,治以疏肝解郁,清泄里热,消导畅中。方用越鞠丸合金铃子散加减:川芎10g,香附15g,神曲15g,生栀子6g,苍术6g,川楝子15g,元胡15g,制大黄15g,黄芩10g,青蒿15g,法半夏10g,火麻仁20g。投药3剂,腹中肠鸣,矢气频转,5剂后大便日行2次,自觉胃肠豁然,心平神安。自汗渐止,上方调整后再进7剂告愈。按该例患者年逾六八,时届更年期,既往患甲亢热,邪热在里则迫津外泄,故见燥烦郁冒,蒸蒸汗出,面赤气粗,津液初耗则口渴饮冷,大便...  相似文献   

10.
汗为心之液,津血汗同源,汗液之排泄受心之调控,故调心亦可疗汗病也。心气虚损而汗出者,当补心益气;心阳不振自汗者,当温固心阳;心血失养而汗不止寐不安者,当养血安神敛汗;病久致瘀而汗泄者,当活血化瘀通心脉;热迫汗出者,实者清之,虚者补之;若大汗暴脱者,当摄心急固为先。因五脏相关,法当整体内外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