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风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相安 《中医药学刊》2002,20(2):207-208
“百病皆源于肾衰精竭”,指出,中风不论是虚症,还是实症,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不论是心火暴甚,还是肝火自旺,都是因肾衰精竭所致,认为,肾衰精竭是导致中风的重要根源,同时也是致成损命短寿,百病峰起,五行逆乱的重要根源,家传溢阴潜阳益元汤对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百病皆源于肾衰精竭”。指出 ,中风不论是虚症 ,还是实症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 ,不论是心火暴甚 ,还是肝火自旺 ,都是因肾衰精竭所致。认为 ,肾衰精竭是导致中风的重要根源 ,同时也是致成损命短寿、百病峰起、五行逆乱的重要根源。家传滋阴潜阳益元汤对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常以痰热、腑实、瘀血的症状为突出表现,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2000-01—2006-12,我们从痰瘀论治缺血性中风8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中风病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通过对248例中风病临床分型分析,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占38.31%,其次为阴虚风动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本组病人不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均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基础上,口服中成药及静脉滴注活血化瘀针剂以加强活血化瘀、涤痰通络这一治疗法则,总有效率为84.27%,其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5%和83.24%,对血液流变学、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脑CT对照观察,认为 一  相似文献   

5.
中风的发生与瘀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都可选用活血化瘀药来治疗,但在治疗这两种类型中风时要正确地选择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6.
对中风病因病机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以“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血瘀生风”为本立论,阐述了其与中风发病之内在关系。并认为瘀血证候贯穿中风整个病变过程,活血化瘀法对于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的治疗,皆是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7.
广文 《家庭中医药》2005,12(12):15-15
在生活中,常听到一些人对中风半身不遂患者关切地说:“捂着点别着风。”他们错误地认为中风是由于受“风”引起的。因此,家中一旦有中风病人,不论在家或是住院,都特意紧闭门窗,穿长衣长裤,即使大热天也这样,惟恐病人再“受风”,其实,这样做对病人是不恰当的。中风是祖国医学对因动脉硬化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一般分为出血性中风和局部暂时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压迫到其他脑组织引起的,通常在白天情绪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属中医"血瘀证"范畴。缺血性中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传统中医对中风无缺血性与出血性之分。本病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与气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性中风的病机较复杂,有风、火、痰、瘀、虚之分。笔者立足临床,通过对缺血性中风古今文献的整理,认为气虚血瘀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因素、先兆症、临床表现、现代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 1 缺血性中风相关因素与气虚血瘀的关系 1.1 年龄大小 缺血性中风多发生在40岁以上,尤以50~70岁为多[1]。《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说:“每见中风之人,必中年以后。”为什么步入中年以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增高呢?因为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由强到弱不断衰减,影响气血运行。如《杂病源流犀烛》云:“人至五六十岁,气血就衰,乃…  相似文献   

10.
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经验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亦名“卒中” ,现代医学将之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其中 ,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有高血压性脑出血 ,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TIA等。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而致的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的一类疾病 ,并被列为中医“四大证”之首 ,故对于本病的防治历来被古今医家所重视 ,而著名老一辈中医学者论治本病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亦各得要妙。1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较多 ,病机复杂多变。任继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详且别有见地 ,以病因有三 ,一为情志失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