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资源调查及其蕴藏量测算是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首要问题,文章利用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黄芩资源调查的3S数据平台,结合传统的野外实地调查方法,建立小尺度基于不同生境类型的黄芩储量估算模型,对京津冀地区野生黄芩资源量进行了估算,提高了估算精度,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和基于3S技术的中药资源多空间尺度模型估算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
用3S技术推动中药资源信息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3S(GPS、GIS、RS)技术的。中药资源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和改造传统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等供应链的前提条件,可以帮助中药资源管理的需求者获得相应的中药信息和管理决策支持,进而对我国中药自然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在药用植物适宜性评价中应用较多,但在资源调查和储量估算方面研究较少,只集中在大面积栽培品种或野生广布种如人参、甘草、红花等少数几种药用植物,特别是在野生稀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尚属空白。简述了中药资源普查的现状及近几年3S技术在栽培品种、野生广布种、野生稀有种、特殊生态环境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储量估算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高光谱遥感在中药资源调查及储量估算进行案例介绍。随着我国高分辨卫星的发射以及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3S技术对野生稀有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配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设计了基于3S技术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案,包括空间抽样调查方法以及野外调查代表区域样地和样方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3S技术的发展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药现代化呼声的日益高涨,中药现代化的种植也迫在眉睫,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本文讨论了3S技术及在中药种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调查陕西省宜川县野生中药资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陕西省宜川县野生中药资源。方法:利用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指导下,结合宜川县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及县域内目前植被分布状态,制定普查方案。通过样线样地调查,对县域内野生药用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采集标本、药材和种质资源;通过走访,对传统知识和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对普查结果归纳整理,填报国家采集系统数据库。结果:共完成39个样地调查,195个套方,涉及35科、158个物种,其中重点调查品种44个,一般调查品种74个,特色品种3个。结论:通过这次普查,明确了宜川县域野生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为中药材资源开发及医疗保障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黄芩野生与栽培植物资源现状,为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黄芩野生和栽培资源的地理分布、生长情况以及采收和消长等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黄芩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呈不连续的零星分布,其生境和群落特征多样、植株形态差异显著。栽培黄芩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栽培模式多样,各地黄芩资源产量和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黄芩野生资源的破坏与资源质量不稳定是黄芩资源的两大问题。为保护黄芩植物资源使其可持续利用,建议加强黄芩质量成因和质量控制研究,并做好制度性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8.
谷婧  冯成强  张文生 《中草药》2014,45(10):1502-1506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统称3S,是一种现代化信息综合处理技术,近年来在资源和环境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概述3S相关技术的特点,对近10年来3S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和管理领域包括中药资源调查、动态监测、适宜性评价、中药区划、中药品质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道地药材研究以及中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3S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和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和前景,并对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给药用植物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使3S(RS,GIS,GPS)技术在药用植物各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从3S技术在栽培药用植物、野生大量分布药用植物、稀有濒危药用植物和特殊生境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讨论了其在药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3S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大量成功经验,但它在药用植物领域还属新兴技术,大多数药用植物工作者对其还不够熟悉,今后还需加强3S技术相关知识在药用植物一线工作者中的宣传和普及,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学科交叉,使3S技术在药用植物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S技术在民族药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民族药资源研究的现状及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民族药用资源调查的新方法--3S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优势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一些3S技术在国内外资源调查中的实例.3S方法在民族药资源调查上的应用必将为今后民族药资源的来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大头续断Dipsacus chinensis蕴藏量进行研究,为中药资源量化提供新方法。方法以全国大头续断的主要分布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分别利用MaxEnt模型和空间插值法建立大头续断物种密度栅格数据和单株生物量栅格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头续断资源分布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全国大头续断野生资源适生区面积3.34×105 km~2左右,资源药材蕴藏量约3.08×10~7 kg,主要分布在横断山脉及青海高原东南部地区,其中四川省大头续断资源蕴藏量约为全国的69.48%,尤以四川省的阿坝州境内资源蕴藏量高;大头续断分布密度较高区段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阿坝州、甘孜州和凉山州境内,此区域为大头续断的核心分布区,并以此区域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趋势;单株生物量地理分布整体特征呈现以横断山脉的垂直面为分界面,向两侧递增的趋势;生物量与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年均温变化范围和4月份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12月份均温、月均(7、8月)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大头续断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中药资源可视量化评估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珊珊  王谦  白立川  郭政东 《中草药》2014,45(10):1481-1485
配伍是中药复方用药的特色和优势,而药对则是最常见的配伍形式。芍药-甘草是来源于《伤寒论》的经典药对,研究显示芍药-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综述芍药-甘草配伍后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其药动学研究进展,分析配伍后化学成分在机体内的变化规律,了解其体内的生物药剂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芩专利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彦峰  扆铁梅  刘海波 《中草药》2019,50(20):5117-5124
黄芩是常用清热燥湿类大宗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基于中药自身的特点制定检索策略,使用Innography专利数据库检索全球黄芩专利数据,在世界范围检索到黄芩相关专利23 426件,运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展趋势、全球专利布局、研发热点、核心专利等方面对黄芩的技术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芩研发正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黄芩方剂、保健品和茶饮是研发热点。中国、日本、美国、韩国是全球黄芩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和专利布局地。国内黄芩产业以华东、京津和四川等地区特色较为突出。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黄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因其药性和缓,是中医方剂中发挥调和作用的首选药物;而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其药性峻烈,虽为泻下良药,使用不当却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大黄-甘草临床配伍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甘草以其"调和"之性缓大黄峻烈之力,不...  相似文献   

15.
张玉风  杨美娜  庞靖祥  周宝宸  韩金祥 《中草药》2018,49(23):5573-5579
目的寻找表征制天南星、胆南星寒热药性的延迟发光指标。方法非等间隔测量制天南星煎煮后26d内其煎煮液加入栅藻中的延迟发光,验证自然延迟发光平均强度和激发延迟发光线性拟合斜率(k)的稳定性。生物指示剂法测量6个批次制天南星、胆南星的延迟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天南星、胆南星中β-谷甾醇的含量及胆南星中胆红素和胆酸的含量,并探索k值与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制天南星煎煮后14 d内k值较自然延迟发光平均强度更稳定。6个批次的制天南星的k值均高于胆南星。6个批次的制天南星、胆南星中β-谷甾醇含量与k值呈负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胆南星中胆红素和胆酸的含量与胆南星k值呈不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k值是反映制天南星、胆南星药性的科学指标,为研究中药药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菲  艾国  盛柳青  王建美  黄正明 《中草药》2014,45(23):3397-3401
目的 考察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常温留样实验考察,连续追踪12个月,比较不同时间的3种中药最细粉的形貌结构、粒径、比表面积、堆密度、休止角等粉体学特征以及有效成分的量和体外溶出曲线.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的粉体学特征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3种中药最细粉的有效成分的量基本保持不变,体外溶出率曲线的差异性很小,具有等价性.结论 浙贝母、天麻和红景天最细粉,在12个月的常温留样实验考察期内,质量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野生与移栽黄芪化学成分及抗心衰药效差异。方法利用HPLC-UV-ELSD联用技术测定黄芪样本中黄酮及皂苷成分的含量;采用ip阿霉素方法复制心衰大鼠模型,比较野生芪与移栽芪对心衰大鼠传统药效指标及代谢组学指标的干预作用。结果野生芪中总黄酮、黄芪皂苷I及黄芪皂苷III含量显著高于移栽芪,但总皂苷含量相当。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改善大鼠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心功能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但与模型组相比,野生芪对心功能参数[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和血清BNP含量的干预作用优于移栽芪,且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明显区分,并鉴定了14个与心衰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野生芪与移栽芪均能不同程度地回调其中14个标志物,2-羟基异丁酸、谷氨酸、丙酮酸盐、甲酸盐代谢物在野生芪组中变化率较大。结论野生芪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作用显著优于移栽芪,可为黄芪精细化商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和制药企业分类选择黄芪原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祝聪  罗瑶  董永波  彭文甫  徐新良  方清茂 《中草药》2018,49(6):1405-1412
目的利用3S技术寻找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在四川省的生长适宜区,为独一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确定独一味生境特征,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提取适宜独一味生长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群落等环境因子,对各个环境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确定独一味在四川省的生长适宜区分布,统计适宜区面积,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实地调查进行验证。结果验证结果表明,运用3S技术提取的独一味生长适宜区与实际独一味生长分布基本吻合。四川省独一味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县、理塘县等20个县范围内,适宜区总面积约135 200 hm2,占区域国土面积的0.71%。结论在适宜区范围内进行独一味种植和保护,将有利于独一味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该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中药材适宜区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