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至地黄汤治疗经间期出血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之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96-696
经间期出血又称排卵期出血,系指两次月经中间"姻之时"阴道少量出血,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第 12~ 16日,以青壮年女子多见.本病出血或多或少,病程或长或短.出血同时常伴有腰酸腹坠,或一侧下腹部不适,或兼带下量多.本病在中医学中未见记载,<竹林女科>"一月经再行"、<陈素庵女科补解>"经水断续之论"的记载与本病有相似之处.笔者 1997~ 2000年采用中药二至地黄汤治疗本病 46例,并与 46例西药治疗者对比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至八正散治疗经间期出血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雯 《河北中医》2009,31(10):1492-1492
经间期出血是指2次月经中间,氤氲乐育之时出现的有规律的阴道出血,且呈周期性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排卵期出血。临床上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由于本病发生的特殊时期,正处于氤氲之时,为促进受孕或控制生育的关键时刻,可致已婚妇女难以受孕。2005—01—2008—12,笔者应用自拟二至八正散治疗经间期出血56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经间期出血临床特点为两次月经中间,约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持续数日,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1]。1病因病机吴克明教授认为,经间期是月经净后,血海空虚、冲任衰少、经气由衰到盛之转折,由阴转阳之时,精血渐充。女  相似文献   

4.
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出血称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一般发生于月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月经量少,持续1~4天,现代医学称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常见于月经初潮后l~2年和近更年期,有人认为有些不孕症由此而引起。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由于病因有异,因此治疗亦不相同。笔者本着经水出诸于肾,肾为月经之本的原则,根据月经周期性阴阳消长转化规律,从肾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经间期的认识经间期即织组期,如《女科准绳》中引古人袁了凡之言回:“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细组之候,于一时辰间,气蒸而热………  相似文献   

5.
经间期出血为现代医学所述的排卵期出血,临床上以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乐育之时,周期性的阴道出血.其诊断要点为:在月经周期的第10~16天,即月经干净后7天左右出血,临床上又可分为经间前期出血,经间中期出血,经间后期出血3种.  相似文献   

6.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称为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会影响排卵、同房,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治疗。顺应月经周期变化,运用丹栀二至方加减以滋肾阴,燥湿化瘀治疗本病,屡有治验。  相似文献   

7.
针刺加TDP灯照射治疗妇女排卵期出血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静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28-28
排卵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发生的周期性出血,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天,一般不超过5天,血量明显少于月经量.中医又称为"经间期出血".如出血期长,出血量增多进一步可发展为"崩漏"给患者造成痛苦.笔者运用针刺加TDP灯照射治疗本病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间期出血即西医所说的排卵期出血.中医学文献中没有专论,散见于月经先期、月经量少、经漏、赤白带下等有关记载中.由于本病发生的特殊时间,正处于氤氲之期,可致已婚妇女难以受孕,故有论治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经间期出血指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的少量阴道出血,相当于西医的"排卵期出血",属于妇科常见病.笔者于2006年1月~2010年8月,运用滋肾阴、疏肝解郁法治疗经间期出血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2)
目的:观察仙子益真(益真Ⅱ号)胶囊、仙芪益真(益真Ⅰ号)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运用周期疗法治疗,月经后开始服用益真Ⅱ号胶囊,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加服益真Ⅰ号胶囊,2种胶囊交替口服,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对照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月经第12天开始口服,1次/天,每次0.5 mg,共5天。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间期出血量评分低于对量组,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伴随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益真胶囊周期序贯治疗肾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