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与药物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控制发作效应差异。方法: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合格受试者300例随机纳入治疗组(符合方案者146例)和对照组(140例),分别给予电针太阳穴和口服药物(去痛片、麦角胺咖啡因、安定)治疗,观察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头痛评分、伴随症状、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随访结果的变化。结果:2组控制发作疗效,治疗组临床控制率47.3%,显效率73.3%,有效率90.4%,其临床控制率、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的效果(临床控制率35.7%,显效率61.4%,有效率85.7%),P〈0.01,其疗效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度患者身上;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组间头痛评分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伴随症状评分变化的差异则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远期控制发作效应不甚理想,组间复发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复发患者的头痛程度较治疗前减轻且好于对照组(P〈0.01),头痛频度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2月内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对照组普遍嗜睡、部分患者面色发红的副作用。结论: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明确的控制发作效应,其在改善患者伴随症状、克服药物毒副作用方面较常规西药治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穴位电针治疗偏头痛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丘墟穴和天枢穴对偏头痛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将27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8例,采用电针丘墟穴治疗;对照组137例,采用电针天枢穴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即时有效率为70.3%,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P<0.05,治疗4周、随访3个月和6个月疗效比较均P<0.001,电针丘墟穴的效果优于电针天枢穴;电针治疗偏头痛对从事脑力劳动人群、治疗时疼痛评分高、偏头痛发作次数多的人群即时镇痛效果更好;电针治疗偏头痛的长期疗效丘墟穴优于天枢穴。结论: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天枢穴,患者的职业和病情等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华德  方针  王翀敏 《中国针灸》2004,24(4):229-231
目的:探寻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有效治法.方法:90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耳尖放血组、络活喜组、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组,对3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血压变化进行评估.结果:3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病人的主要症状,以耳尖放血组和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组的治疗效果较好;3组均能降低血压,但以两种疗法合用组效果最佳.结论:耳尖放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症状,耳尖放血合络活喜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耳尖放血或单用络活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针四关穴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55例,脱落2例)。电针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1~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以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降低头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朱俊岭  孔凡 《陕西中医》2011,32(11):1534-153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49例符合条件的病例,给以穴位埋线治疗,15~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本组49例,治愈19例,占38.8%;好转27例,占55.1%;无效3例,占6.1%。总有效率93.9%。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通过辨证取穴,激发经络气血,从而促使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加滞针手法对偏头痛的即时镇痛效果。方法:将52例偏头痛患者分不同时段观察。结果:最快5分钟起效,45分钟后起效率100%。结论:董氏奇穴加滞针手法治疗偏头痛起效迅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唐胜修  罗明富 《陕西中医》2006,27(10):1276-1277
目的:观察电针胃经小肠经下合穴背俞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58例偏头痛兼Hp阳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局部取穴组、下合背俞穴组和综合组。综合组取取以下两组选穴:局部取穴组取患侧头维、太阳、曲鬓等。下合背俞穴组取胃经小肠经之下合穴及背俞穴足三里、下巨虚、胃俞等。结果:局部取穴可使偏头痛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取下合穴背俞穴可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P<0.05),并使H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电针合穴和背俞穴能显著延长偏头痛再次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魏丹 《北京中医》2012,(1):46-48
目的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魏丹 《北京中医药》2012,31(1):46-48
目的 观察针刺透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头痛综合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各个治疗阶段头痛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析2种方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结果 针刺透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偏头痛综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间疗效分别为93.33%和83.33%,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在治疗5次和10次后对偏头痛综合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针刺透穴组优于常规针刺组;2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偏头痛综合评分与疗程刚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的患者情况稳定.结论 针刺透穴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而且远期疗效稳定.但治疗初期针刺透穴法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慧  胡幼平  吴佳  郑晖 《中国针灸》2015,(2):127-131
目的:观察少阳经循经取穴与非经非穴电针治疗急性偏头痛即时镇痛效应及时效性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10例急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取少阳经经穴风池、外关等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次,留针30min。在电针前、电针后5min、10min、20min、30min(起针后即刻)、1h、2h、4h、6h、8h的镇痛效果。采用11点疼痛强度数字等级量表(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即时镇痛有效率为87.3%(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29/55,P<0.01);2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电针后5min开始至电针后8h各时间点NRS均降低(均P<0.01);3电针后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比较,30min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但是2h、4h、6h及8h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5min、10min、20min及1h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电针后同时间点NRS减值幅度,电针后20 min、30min及1h时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但是电针后2h、4h、6h及8h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5 min及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电针后24h观察组偏头痛复发率为12.7%(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19/55,P<0.05);6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少阳经穴对急性期偏头痛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与电针非经非穴比较镇痛作用更强且持久。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优化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参数(频率、强度、留针时间、治疗频次)主次地位及各水平的优劣,筛选出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优化参数方案。方法:选取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用抓阄方法随机分27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27(313),研究电针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频次、强度的最佳组合。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共治疗2疗程。结果:(1)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各因素(参数)的主次顺序为:频率、留针时间、治疗间隔、强度。(2)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各项的优化参数方案分别为,甘油三酯:频率AM50Hz、留针20分钟、强度1mA、每周2次;总胆固醇:频率AM100Hz、留针30分钟、强度1mA、隔日1次;低密度脂蛋白:频率AM100Hz、留针30分钟、强度为病人舒适耐受、隔日1次。结论: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电针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刺"四神聪"对睡眠紊乱模型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希言  马巧琳  胡斌 《中国针灸》2007,27(9):681-683
目的:探讨针刺"四神聪"穴对睡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小白鼠48只随机分为四神聪组、足三里组、模型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前3组反复定时腹腔注射小剂量咖啡因致小鼠睡眠节律紊乱,前2组分别给予针刺"四神聪"、针刺"足三里"治疗。观察各组生活状态、昼夜活动情况,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针刺"四神聪"和"足三里"均可改善睡眠节律紊乱小鼠的一般生存状态、睡眠节律、睡眠质量,但四神聪组优于足三里组;针刺"四神聪""足三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NOS活性及NO含量,但"四神聪"组疗效明显优于"足三里"组(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调整睡眠及多种精神神经症状,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强NOS活性、提高NO含量,促进了脑组织的正常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针支沟穴方法,对照组则电针相近位置的非穴点,以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结肠传输试验及各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定,观察治疗4周,治疗结束1个月、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电针支沟穴能明显改善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结肠传输时间,降低开塞露和泻剂的使用率,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61.3%,两组相比,P<0.0001。结论:支沟穴具有良好的调气通腑作用,电针支沟穴是治疗便秘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春华  刘继明 《中国针灸》2005,25(12):847-849
目的:评价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失眠患者65例,采用多导睡眠检测仪进行规范检测,比较失眠患者经针刺四神聪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睡眠结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经过针刺四神聪治疗3周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睡眠率由(61.95±22.90)%升高至(79.27±11.05)%(P<0.05).结论: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后溪穴与药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50例。电针组电针后溪穴,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药物组用莫比可治疗,每日口服1次,每次7·5mg。两组分别在治疗7天和1个月后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评定。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7·3%,药物组有效率为89·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远期疗效比较,电针组有效率为99·3%,药物组有效率为93·2%,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6.
黄仕荣 《中国针灸》2007,27(9):699-70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穴电针疗法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从该疗法的选穴与针刺方法、临床适应证和疗效机制等方面进行阐释。结论:该疗法具有"少而精"的选穴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其镇痛机制不甚明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 in the right insula between 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 and healthy controls by using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 and to observe the instant alteration of FC in MWoA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EA) stimulation at Shuaigu(GB8).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MWoA(PM group) and 30 healthy controls(HC group) underwent rs-fMRI scans. The PM group underwent a second rs-fMRI scan while recei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