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森 《中医药导报》2011,17(3):119-121
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辨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专方治疗及针剂治疗4个方面综述了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研究现状,并概述了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现状,为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是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的常见疾病,一旦罹患,防残、防复发、防致死就成为主要矛盾."血浊"作为贯穿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1 中风先兆是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中风先兆是未发生中风而临床出现一些需要引起中风警觉的症状.刘完素指出,出现中风先兆后"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0%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有中风先兆史,约1/3的中风先兆患者将发展为中风[1].缺血性中风存活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8.8%,5年内为25%,且预后比首次中风更差,是病死、致残、痴呆的主要原因[2].可见,对已表现出了中风先兆和有中风经历的患者,若能见微知著,通过寻找中风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中风发生与复发,是二级预防的临床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膏,5 g/次,烊化口服,2 次/d,用药30天观察疗效.结果:中风膏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有效率达98.15%.结论:中风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检测56例缺血性中风病人和4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研究缺血性中风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值和“高凝状态”检出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或p<0.05),证实本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其可能为缺血性中风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秉 《世界中医药》2007,2(6):375-378
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虽然缺血性中风的病死率低于出血性中风,但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的70~80%,并且20%的幸存者1~2年内会出现再次中风,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血浆HCY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8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火热、痰证为主,而风、火热、痰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血瘀、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4周组中医证型特点是以风、痰、血瘀证为主,而风、痰、血瘀证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火热、气虚、阴虚阳亢证组.结论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特点与HCY水平一致,为中医辨证施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提供了依据,亦证明高HCY血症是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益气活血院内制剂丹芪片和拜阿司匹林在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益气活血组口服丹芪片8片/次,3次/d;拜阿司匹林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片(100mg),每晚1次,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缺血性中风复发率及药物副反应.结果 丹芪片在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方面具有与拜阿司匹林相似的作用及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结论 丹芪片是一种有效的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笔者运用补肾益气法针刺加肾俞穴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以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约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以防治缺血性中风成为针灸科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对针氧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于静息睡眠中,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主症较轻,头痛头晕多不显著的一类中风.方法 通过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就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系的生理、病理、药理、治疗进行探索.结果 发现对实验动物如鼠按照生理、病理、药理造成相应的模型进行动态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或死亡是可控的.结论 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脑梗塞)在疾病的认识上是一致的,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是有明显的效果的,是有理可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