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探讨"扶正祛邪、截断扭转"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并发脓毒症的科学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炎性反应是COVID-19患者主要的病理改变,特别是后期危重患者多并发脓毒症。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具有潜在优势,其中扶正祛邪是COVID-19治疗的主要治则,截断扭转疗法由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提出,并由"岐黄学者"方邦江教授等用于治疗脓毒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故建议COVID-19并发脓毒症患者早期运用"扶正祛邪、截断扭转"治法,并可进一步开展大型临床研究验证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了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两个方面。因此根据脓毒症病程过程中不同时期机体内的免疫紊乱状态和特征实施精准控制是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研究提示针刺对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参与治疗可有效抑制脓毒症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基础研究主要从抑制炎症反应的角度探讨较为深入,从针刺出发创新性地发现了多巴胺抗炎通路。但在针刺治疗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方面还相当薄弱,尚待研究。该文从脓毒症的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广泛传播,给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研究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学说,将抑制炎症因子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初步的疗效。针刺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中,大量实验亦证实了针刺能从多种途径对于多种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激活多种抗炎因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故将针刺运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治疗干预措施中,预计能从抑制“炎症风暴”的途径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并发症以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4.
吴妃叶  周嘉  王珂  陈彤宇 《针刺研究》2023,(12):1282-1287
各种外科手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应激。手术应激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交感神经系统(SNS)过度激活、创伤后免疫抑制(PTI)、高凝状态、炎性反应等多方面的损伤。针刺调节手术应激反应疗效肯定,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针刺在改善术后脏器IRI、SNS过度激活和PTI、高凝状态、炎性反应方面取得了进展。本文就现阶段针刺调节手术应激的相关证据进行梳理,概述其机制研究进展,探讨针刺参与调节手术应激反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MI)损伤后诱发的炎性反应主要分为炎性反应期、纤维增殖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适度的炎性反应可有效清除坏死心肌细胞碎片,是MI损伤病理进程中的必要阶段,但过度的炎性反应则会加剧MI后的损伤,及时控制损伤后的炎性反应已成为抗MI损伤研究的热点。针刺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应,也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能从调控炎性因子、炎性反应通路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方面介导炎性反应调控。因此,从抗炎角度开展针刺促心肌保护研究具有可行性,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广泛应用于中枢缺血性疾病的不同临床治疗时期并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针刺促使脑功能改善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针刺能通过调节中枢血流量、流速,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改善脑血流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基底前脑胆碱能血管舒张系统及血管舒缩物质的水平、抑制炎性反应、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中枢缺血性损伤有关。本文对以上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扩散,对其重症患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病毒感染诱发细胞因子风暴(CS)导致免疫病理损伤是重症肺炎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因此,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CS来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观点日益受到关注。一直以来中药都被广泛用于疫病的防治,其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有望抑制CS,减轻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从抗炎和抑制CS的角度综述了中药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及药效机制,并对中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较大比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现象,进而导致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多年来,中医药在临床用于肝损伤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效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本文将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肝损伤的机制、病毒和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病理变化以及常用防治肝损伤的中药及其制剂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肝损伤防治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10.
检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刺治疗NAFLD机制研究的文献,经分析总结,从下列5个方面阐述针刺治疗NAFLD的可能性机制:针刺调节脂代谢及参与脂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针刺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针刺提高肝组织抗氧化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状态;针刺抑制炎性反应因子表达;针刺改善肝细胞形态结构。最后结合针刺疗法的特点,从腧穴的特异性及配伍作用、针刺干预时机、针刺刺激参数、针刺与饮食调控结合干预4个角度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脓毒症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循证医学角度归纳了近年来针刺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文献,具体分为针刺疗法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调节作用及对重要脏器(胃肠道、肺脏、肝脏、心脏等)的保护作用,可为认识、研究及运用针刺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脑缺血后炎性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性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近年来,针刺抑制脑缺血炎性反应也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抑制白细胞脑组织浸润、调节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及抑制转录因子的表达等方面,对针刺抑制脑缺血损伤炎性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调控脑缺血损伤炎性级联反应的关键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讨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免疫因素在EH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免疫系统的紊乱存在于EH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最终参与靶器官的损伤。而针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其治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研究表明,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可能是针灸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探讨针刺调节血压的免疫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EH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相关;2)针刺对自然杀伤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细胞因子均产生作用;3)针刺通过调整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等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作为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势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中医对脓毒症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据文献报道,无论是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均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据笔者观察发现,大量治疗脓毒症的中医方剂都有人参,人参对脓毒症引发的免疫抑制状态有着极大改善作用。文章将从脓毒症的免疫抑制及人参的现代药理研究来阐述人参对脓毒症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Prof. Ren ZHANG's experie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kind of disease is complicated. Prof. Ren ZHANG treats it in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 In the acute stage and remission stage, based on the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s, acupuncture should be appli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continued. In the acute stage, acupuncture can be an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high dose hormone and shorten the acute course of this disease. In the remission stage, acupunctu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visual function of patients, but also helps to retar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is disease, reduce the recurrence and disability degree, having a long-term effect. The specific treatment method of Prof. Ren ZHANG emphasizes a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acupoint injection, with the extraordinary points as the main acupoints and coordinat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in application. In the manipulation, it is emphasized deep insertion, penetrating method, and needling sensation to the diseased lo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course, it is emphasized that early intervention and long-term regular treatment. Here is the summarization of Prof. Ren ZHANG '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which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sepsis)是一种与炎症相关的高死亡率疾病,目前临床的治疗手段多围绕抗感染、液体复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但疗效有限,仍需进行机制研究以开发新疗法。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受多靶点调控的细胞炎性程序性死亡模式,与机体炎症的调控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抑制细胞焦亡可以显著控制脓毒症发展、改善脓毒症造成的器官功能损伤。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疾病的优势,近些年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通过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的相关靶点治疗脓毒症方面可以发挥较好作用。本文旨在对近几年中医药抑制细胞焦亡多种途径治疗脓毒症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探析,以期为未来探索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配合针灸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参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参照组患者,但肩关节功能评分远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成自霞  聂婷  程晓嫚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51-1354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艾灸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抗炎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可显著提高慢性盆腔炎性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炎性反应,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3例患者采用分层(疾病分期)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63例(急性期18例,急性后期45例)和对照组60例(急性期17例,急性后期43例);两组各期均给予醒脑静20ml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针刺疗法。分别观察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和智能恢复的效果。结果急性期(0~14d):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runnstrom偏瘫积分、ADL指数、lovett肌力分级指数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后期(15d~180d):治疗组治疗后病情、临床症状、Brunnstrom偏瘫积分、lovett肌力分级指数、MMSE积分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针刺早期干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同时针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②针刺能够改善急性后期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研究COVID-19的相关文献和病例报告,从“天人合一”理论出发,分析COVID-19爆发流行的自然、体质因素,从湿毒挟风的病理性质和传变规律论述炎症风暴在COVID-19病程演进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提出以清热宣肺、解毒辟秽、健脾除湿、疏风通络为主的COVID-19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