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生平简历 冯济卿(1874-1964年),名怀宽,字济卿,北京人[1].其幼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稍长酷爱中医,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潜心研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成绩优异,学有所成.其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精于方药,每见神效,于清末光绪之际供职于太医院.先为太医院九品医士、寿药房值宿供奉官,后升为吏目.民国初期,他在崇文门外东河槽2号寓所悬壶济世,为民众疗疾.解放后,被聘为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2].  相似文献   

2.
prevalence.A number of clinical work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 effective drugs for treatment.However,no effective drugs with antiviral effects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have been discovered currentl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has gained abundant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or thousands of years.In this review,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outcome,pathogensis and current application of TCM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Further,we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CM again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相似文献   

3.
夏慧茹 《陕西中医》2008,29(1):124-125
中医治疗的历史十分久远,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与研究,早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境内的"元谋猿人"就已经开始用火了.伴随着火的发现和使用,人们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砂土熨烫腹痛或者关节痛,会减轻症状,这就是后世热熨法的开端.人们还发现,用火烧灼局部皮肤,可以治疗牙痛、胃痛等,这又是我国古老灸法的雏形.  相似文献   

4.
黄芪治"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芪是补气要药,在肾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补益元气,大补肾气,古文献中有丰富的记载与研究。结合古文献及笔者临床经验,临床常用黄芪配防风、当归、茯苓、甘草、陈皮、人参、牛膝等进行肾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徐右丞,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苦研歧黄.青年时奔走革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医药顾问.民国初期来京开业行医.徐氏擅治肿瘤及杂病:处方多采温病方为主,兼用伤寒之方,既用汤方,又用成药,且内服外用兼施;巧用四物加减:凡病涉血证,无论阴证阳证、兼寒兼热、兼虚兼实、兼表兼里,每治以四物汤加减,曲尽其妙.  相似文献   

6.
宋代医学诏令及其对宋代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学诏令是中国古代皇帝发布的关于医学政策和医学活动的最高命令与行遣文书,具有最高权威性、命令性和强制执行性的特点。由于医学一直被古代中国当作“仁政”来看待,所以医学的兴衰与皇帝和政府对医学的关注与重视紧密相关。宋代,医学诏令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数量众多;二是内容丰富且发生显著变化;三是部分诏令成为国家补充的法律。从这些诏令中可以看到:与国家统治关系密切的医学,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4):202-204
生平简历袁鹤侪(1879-1958),河北雄县人.少年丧父母,自学医书,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医学馆,系统学习中医.1906年从医学馆毕业,同年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清太医院,曾供职清太医院御医兼医学馆教习,慈禧随侍御医.后悬壶京城.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普及协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耆宿顾问、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教授以及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医顾问等职.学术成就袁氏对内难经理论、伤寒病、温病皆有深入研究,著有《太医院伤寒论讲草》、《伤寒方义辑粹》、《温病概要》、《温病条辨选注》、《中医诊疗原则》、《医术经谈》、《袁氏医案》等,并主持、组织修订和重刊了《医统正脉》等一批古典医籍.治学特点袁氏治学法度严谨,临证诊病一丝不苟,用药精当而有创新,药味平淡而有出奇,对许多疑难重症的治疗颇有建树.学术思想袁氏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尤其注重气化学说;临床以擅治伤寒、长于温病著称.特别是治疗痨瘵、疟疾、肝病、结石诸疾,尤为见长.  相似文献   

8.
阎念斌  阎杰 《北京中医药》2006,25(10):613-614
1 医案 患者,男,56岁,患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已10余年,血压持续在170/110mmHg上下,经常头晕,性情急躁,易怒语謇,肢体麻木,舌淡苔白,脉弦滑.曾在省、地、县医院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效果欠佳.闻民间医生有高见,于是求之治疗.笔者以祛风活血之法,拟:麻黄30g,马钱子60g,没药10g,乳香10g.上药共研细末,装胶囊,每次5粒,3次/d,温开水送服.患者有宿疾数年,欲愈之情迫切,望重剂而取效,将上药总量的1/2于2003年11月16日上午9:00冲服,9:50患者先出现周身颤栗,双下肢尤甚,胸部气憋,继则面部潮红而抽搐,说话困难,下肢屈曲痉挛不能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人民已经认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已有漱口、剔牙等口腔清洁措施。外来的佛教文化对我国的菌斑控制措施的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汉代起,部分僧侣用杨枝清洁口腔卫生,并注意到了口腔卫生与口腔疾患间的关系。从辽代开始,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并制造植毛牙刷。在宋代,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已经商品化。综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药物制剂漱口,最早使用并制造牙签、植毛牙刷、牙粉等菌斑控制用具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牙周病学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鼎 《中医药文化》2008,3(3):38-41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家和医药学家陶弘景,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周旋于朝廷和山林之间.通过对其隐居前后几次东游浙江各地和"南霍"的史实作详细考证,并记隐居生活中从事服食、养生、本草、医方和炼丹的研究.分别论述陶弘景早年博涉文史、访道寻山及其与南朝文士沈约的交往和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