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血分寒证的主治方荆当归四逆汤的配伍机理,探讨血分寒证辨证用药思路——温经散寒药合活血药、补血药为主,适当佐以温补阳气药。兼论其他血分证:血热、血瘀、血虚、血溢的用药配伍思路。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各种血分证的疗效,加强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初学者对中医的优势和难点——复方配伍的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古今痛经方药配伍规律和组方配伍新思路,有效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法:建立痛经方药数据库,对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标准化规范后,以SPSS Statistics 22.0及Modeler 1.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痛经方药的配伍规律。结果:发现痛经以气滞血瘀、气血不足、寒凝血瘀证型最为多见;最常用的是养血活血的四物汤化裁方;核心药物为当归、地黄、白芍、甘草、川芎、香附,并据此形成新方千金息痛汤;当归与地黄是治疗痛经的核心药对。结论:女子痛经与气血不畅密切相关,其治疗也紧紧围绕补益和调畅气血。新方千金息痛汤养血活血、化瘀行气,恰中痛经病机之关键。  相似文献   

4.
活血祛瘀药是为血瘀证而设,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以治疗血瘀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络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胁诸痛等证。血瘀证多因寒凝、气滞、血虚、气虚、外伤等导致,临床用药有同有异。笔者拟结合历代名方的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对活血祛瘀方剂的制方配伍方法和用药规律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经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辨证和辨病着手,只要经方应用得当是可以治疗许多骨伤科疾病的。临床上,可按以下方法用方:一,围绕主证用方,即根据骨伤科患者在骨伤后出现的主要证候选方用药;二,根据部位用方,即根据骨伤部位与脏腑经络存在的相关性选方用药;三,循其经脉用方,即根据一些骨伤科疾病循经发病的规律选方用药。遵循经方的理论,结合骨伤科疾病的特点,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收集明清时期鼓胀病病案的相关条文,挖掘其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条文进行分析,建立相应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辨证以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脾阳虚证型最为常见;药物以利水渗湿药及补虚药为主;单味药使用中前3 味分别为茯苓、白术、陈皮。结论:明清鼓胀病用药规律主要为:病变脏腑,脾胃为要;辨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用药补泻兼施,以补为宜;证治对应,辨明主次,该规律为鼓胀病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性早熟配伍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79-2007年中医辨证治疗性早熟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早熟辨证以阴虚火旺型最多见,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复方的使用以知柏地黄丸为主。结论:辨证治疗性早熟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萍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507-250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nritis,CAG)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医辨证治疗CAG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脾胃虚弱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肝胃不和证以疏肝理气药与活血药、养阴药组合配伍最多见;脾胃湿热证以化湿药与理气药、健脾益气药之间的配伍最多见;胃阴不足证中养阴药主要与理气药、活血药、和胃消导药组合配伍;胃络瘀血证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和养阴药。结论:辨证治疗CAG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名医朱良春说:“中医药的生命在于疗效,而疗效则来自明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只有熟谙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特点,灵活地加以配伍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已故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章,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逐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现就脾胃病对药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茯苓杏仁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文为“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全方即获苓、杏仁、甘草三味药物组成。仲景用之治疗因饮阻、气滞所致的胸痹证,整方用药短小精捍,配伍严谨,而且处方衍变之机明晰。笔者根据本方临证加味应用,常获良效,兹举案如下:1.胸痹证王xx,男,68岁。患者于1992年5月28日因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一周入院,入院时还伴有心慌,喘气,胸闷,双下肢浮肿,纳差。大小便正常。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电图检查报告:前间壁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考虑心脉瘀阻,痰饮阻滞。治拟活血通瘀,宣肺化饮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14.
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临床治疗声带息肉多遵"金破不鸣"理论,从肺论治,然其效甚微。声带息肉核心病机为"痰瘀互结",发生与发展与脾关系密切,治疗大法应为健脾化痰、祛瘀散结。声带息肉中痰浊蕴结(脾虚)证、痰瘀交阻证、气滞血瘀证最为常见。海藻玉壶汤正为消癥化积之良方,又有良好的化痰活血作用,适用于痰凝气滞而引发的各种积聚肿块,运用海藻玉壶汤治疗声带息肉,随证加减,可适用于声带息肉兼痰、兼瘀、兼虚的不同证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中医辨证规律及证素提取。方法:例原发性血脂异常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因子分析寻找中医辩证规律,证素分析。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得到6个公因子,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6种证候分布情况:痰瘀互结证占20.9%,脾气虚证占18.8%,其余依次是痰浊阻遏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分别占17.8%、16.3%、13.8%和12.3%。原发性血脂异常的病位证素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为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结论老年原发性血脂异常的常见证候类型有6种,分别是肝肾阴虚证、痰浊阻遏证、痰瘀互结证、脾气虚证、气滞血瘀证及火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与脾气虚证所占比重最大。原发性血脂异常的证素为脾、肝、肾,痰、瘀、气滞、气虚、阴虚、火(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型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49例诊断为NAFL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4组间BMI、血压、肝功能、血脂及空腹血糖等方面的差异,探讨NAFLD中医证型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ALT、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4组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值最低者均为湿浊内停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者为痰瘀互结组,湿浊内停组的ALT、AST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糖方面,湿热蕴结组的空腹血糖(FBG)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脂上,湿浊内停组的胆固醇(TC)与肝郁脾虚组、湿热蕴结组及痰瘀互结组比较均有差异;4组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FLD患者BMI指数、血压、血生化指标对其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07-209
现代的失眠其病机大多当归为痰热。在疾病的动态演变中,痰热易耗气伤血,使气血失和,痰饮易阻滞气机,使脏腑失和,故临床上单纯的痰热失眠并不多见,常虚实夹杂,较为复杂。辨证分为五型论治:痰热内蕴、心脾两虚型;痰热内蕴、肝气郁结型;痰热内蕴、气阴两虚型;痰热内蕴、心肝火旺型;风痰火上扰型。并进一步探讨痰热致病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张静生教授认为癫痫系先天不足,后天情志失调,气机逆乱,痰浊血瘀蒙蔽神窍,神失所养,发而为病,病位在脾肝心三脏,后期涉及于肾。临床上可分为脾虚肝旺、脾肾虚损、肝肾亏虚、痰瘀蒙窍四种证型,每种证型常常相互转化,疾病后期也常互见。治疗上宜健脾涤痰,平肝潜阳,养心安神,补益肾精,活血涤痰开窍。因本病需长期治疗,张教授根据证型、病程、年龄等,辨证论治,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摸索出最适合组方和剂量之后,再制作成胶囊,长期服用,同时要求病人尽量避免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间(CI)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2项观察性研究,样本量总计3379例。Meta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湿内阻中,中度脂肪肝高于轻、重度脂肪肝;湿热内蕴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瘀互结中,重度脂肪肝高于轻、中度脂肪肝;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轻度脂肪肝以肝郁脾虚型及湿热内蕴型为主,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型为主,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其在脂肪肝分型中的分布情况需要更大的样本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