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应用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以80~8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50%;病程≥5年患者占68%,平均病程8.01年;肾精亏虚证占49%,痰浊阻窍证占18%,瘀血阻络证占17%。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位居血管性痴呆前三位,是最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2.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2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中医杂志》2005,46(10):766-767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我们在经过神经心理学评价培训和一致性检验后,于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7家单位,应用天智颗粒治疗VD肝阳上亢证患者2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天智颗粒在血管性痴呆伴肝阳上亢证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筛选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天智颗粒Ⅳ期临床试验研究数据库中血管性痴呆伴肝阳上亢证患者1 606例,最终纳入1 465例,分为天智颗粒组(服用天智颗粒)、非天智颗粒组(服用盐酸多奈哌齐或安慰剂)。收集分析基线(0 周)、服药4周、12周和24周的4次血压数据。将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90 mmHg和(或)舒张压(DBP)<60 mmHg,比较两组间各时点血压差异及低血压总发生率。结果?共纳入血管性痴呆伴肝阳上亢证患者共1 465例,其中天智颗粒组占73.7%(1 080/1 465例),非天智颗粒组占26.3%(385/1 465例);两组间基线资料年龄、身高、体重、静息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智颗粒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1%(12/1 080例),非天智颗粒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3%(5/385例),两组间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24周非天智颗粒组舒张压低于天智颗粒组(P<0.05)。天智颗粒组共12例低血压患者,最低DBP为50 mmHg,临床均无与低血压相关的临床表现,未做特殊处理继续试验,并顺利完成试验。结论?服用天智颗粒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与服用多奈哌齐或安慰剂者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异,服药后血压不低于服用多奈哌齐或安慰剂者。  相似文献   

4.
李四方 《光明中医》2013,28(4):709-710
目的研究采用益肾健脾汤辨证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组(益肾健脾汤)各55例,应用MMSE法评定并比较组别间患者的精神状况。结果 MMSE得分上,中医组治疗后MMSE得分显著高于西医组(P<0.01)。组别间治疗后患者精神状况上,中医组显效率(47.3%)、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西医组,无效率(20.0%)显著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益肾健脾汤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是指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痴呆 ,多发于老年患者 ,为老年科的常见病 ,由于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护理难度较大 ,我在多年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该病的中医辨证施护颇有体会 ,现介绍之。1 一般护理1 .1 病室环境 :宜整洁、安静 ,光线柔和 ,避免噪声和强光等不良刺激 ;避免一切锐器及易碎品入室 ,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随时调节室温 ,避免感受病邪。1 .2 情志护理 :耐心安慰、启发 ,对轻症病人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智能训练 ,使之逐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及工作技能 ,消除不稳定情绪 ,对重症病人则应多安抚 ,避免精神刺激。1 .3 饮食护理 :宜…  相似文献   

6.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因素造成脑组织损害,导致大脑功能全面衰退,以记忆力、认知力、情绪和行为障碍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痴呆综合征[1]。本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对此,我们应用天智颗粒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刘洋 《河北中医》2003,25(11):868-87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on,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将VD列为 2 1世纪的重点研究项目。目前 ,国际上对VD尚缺乏治疗或控制疾病进展具有肯定效果的药物 ,探索非药物疗法治疗VD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 ,针灸的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 ,现将近 1 0年针灸治疗VD的研究综述如下。1 体针治疗黄文川等[1 ] 开展针刺对 3 1例多发性脑梗死痴呆 (MI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 潜伏期的研究。方法 :选取百会、神庭、风池、神门、大钟作为针刺主穴 ,配以丰隆、太冲、…  相似文献   

9.
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0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针刺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脑法,主穴取百会、神庭、大钟,药物对照组口服都可喜,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针刺治疗组能够提高VD患者的MMSE、HDS-R评分,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总有效率为83.3%,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脑法治疗VD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痴呆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V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是指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概括所形成的关于该阶段病理特点的规律性认识.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整体、综合、辨证、动态及多样性的特点.证候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和靶向,也是联系疾病与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