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瑾等 《陕西中医》2014,(4):83-85
目的:了解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本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填写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学研究病例调查表。结果:血管性痴呆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痰浊阻窍证、肾精亏虚证、肝阳上亢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及瘀血阻窍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是影响MMSE-R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其他各证型进行两两对比时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7)。结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型分布中以痰浊阻窍证为多,且中医辨证量表(SDSVD)分值也最高,表明痰浊阻窍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气血亏虚是MMSE-R及CDR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应用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证候调查量表、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对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以80~89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50%;病程≥5年患者占68%,平均病程8.01年;肾精亏虚证占49%,痰浊阻窍证占18%,瘀血阻络证占17%。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位居血管性痴呆前三位,是最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天津市养老院590位老人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确诊87例为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组(VD组),进行一般情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以及中医辨证量表调查。结果 通过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的调查,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最常见的证型为肾精亏虚型,其次是瘀血阻络型。中医辨证量表的积分上,2组老人在每个证型上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性痴呆组积分均高于正常组。结论 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脏腑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4.
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辨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病辨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头颅CT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及辨病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辨证以瘀血阻窍型多见 ,CT表现以多发性梗死灶者多见。结论 血管性痴呆各证型中CT主要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陈发军  崔娟  尤劲松 《新中医》2018,50(8):60-62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岭南地区中医证候的构成特点。方法:纳入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9 8例,进行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评分,分析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的特点。结果: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多见,比例分别为44.40%、25.92%、16.70%;中医证候组合形式多为两种或三种的组合形式,单一证候仅出现1种,为肾精亏虚证型;两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8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肾精亏虚+痰浊阻窍为主;三种证候组合形态共出现6种,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气血亏虚为主;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大部分都为虚实夹杂。结论:岭南地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为主,并以组合形式出现为主,多为两种或三种证型组合,构成虚实夹杂证候。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脂变化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辨证分型,进行血脂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的TC、TG、LDL-C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中痰浊阻窍证的TG,肾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的LDL-C值与其他证型差异有显著性;各证型的HDL-C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大多处于高血脂状态,其证型和血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0-271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目前,中医对其认识多局限于形体症状,并未深入挖掘疾病形成背后的精神心理根源。中医"五神"学说是中医认识整体生命以及心理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与形神合一的思想。因此,从中医"五神"辨析血管性痴呆,基于精神心理层面搭建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五神"辨证体系,对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一洲  刘宇  赵强 《四川中医》2013,(1):144-146
目的:分析了解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状况。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综合,从而对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医学界对VD的病证名、证候学、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疗效机制等不同层次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讨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有其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会得到更多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世界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总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数量在我国不断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痛苦和精神压力。在治疗上,西医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潜力和优势显著。文章通过查阅近年中医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从补虚、化痰、祛瘀和解毒四方面论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近况,给科研工作者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