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中髎、下髎对出口梗阻型便秘两类亚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盆底失弛缓型61例,盆底松弛型26例。采用0.30 mm×75 mm针灸针针刺中髎、下髎,垂直于骶后孔进针60~75 mm,并接电针(疏密波,频率为2 Hz/15 Hz)。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情况。结果:两类亚型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总评分,便质、排便频率、排便花费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松弛型腹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1),失弛缓型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亚型排便时间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失弛缓型大于松弛型(P0.05),肛门坠胀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松弛型大于失弛缓型(P0.05)。两类亚型治疗后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两类亚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电针方案对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均有效,在改善排便时间方面,失弛缓型优于松弛型,在改善肛门坠胀感方面,松弛型优于失弛缓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予以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n=30)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两个疗程治疗,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评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总积分治疗组(5.10±1.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10±1.65)分(P<0.05); 治疗组肛管压力测定各数值改善也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50例.均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单纯针刺组均予针刺治疗,针灸组于气海、足三里及大肠俞、脾俞施麦...  相似文献   

6.
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LJ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4):320-324
目的:比较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50例.均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单纯针刺组均予针刺治疗,针灸组于气海、足三里及大肠俞、脾俞施麦...  相似文献   

7.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是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证候群,患者由于盆底肌反射性或伴有随意性异常,用力排便时腹部肌肉群收缩,而盆底肌不能同步放松,肛直角伸展受限,致排便阻力增大而引起排便困难。本病占慢性难治性便秘的63.4%,其病因涉及盆底肌群、神经等多种因素,症状顽固,复发率高,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随着现代盆底理论与盆底康复学的发展,本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从局部到整体,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采取综合治疗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8.
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以及配合穴位注射。每日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等情况了解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有了明显的变化,总有效率达到86.6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肛肠科门诊治疗的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平补平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初始便意感容积、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法针刺中髎、下髎配合电针治疗盆底痉挛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