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本文对20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并就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及难点如实验设计方法、药效机理研究、效应成分的研究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的功效代表了复方的整体效应,该效应是中药复方特定化学成分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对机体发生作用进行调整和整合后的生物效应表达,而这些化学成分就是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开展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较少,多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这就造成与中医药理论的脱节,很难对中药复方的功能主治进行科学阐释。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力争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的有机结合,构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技术体系,进而阐释中药复方功效的产生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建荣  李晓玫 《中草药》2003,34(11):963-966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药复方历经2000余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其构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中药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对阐明复方有效成分及其作用原理,赋予传统医药以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复方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使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针对复方效应物质基础的研究有许多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近些年又发展了多种新理论和新方法,如天然组合化学库、血清有效成分论等理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多靶点筛选与组合化学技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技术、分子生物色谱与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综述了这些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的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开展国家863计划“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等多项课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名优中成药特点,从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的提取分离方法、效应物质基础的确认、效应物质基础的成分分离解析及确定、指纹图谱谱效相关性、效应物质体内过程的构成变化及其作用靶点、复方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以及重组现代化复方中药的系统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当前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促进中药现代化。方法: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若干原则入手,分析了文献中关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两种错误观点,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单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关系、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其特征、系统学原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中能实现该复方功用并起主治作用的所有化学成分构成了该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有效系统,复方有效系统中的化学成分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相互制约性,表现出整体取效的特征,故在研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时,必须结合系统学原理,在建立中医学证候模型的基础上,以功用和主治为判别依据,逐一排除非有效系统成分。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但目前现存的各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述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现状和方法,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及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思路及发展方向,力求寻找并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符合中医中药用药原则的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综述了在中药及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希望为探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药多组分网络靶点PK-PD结合模型,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合理的网络靶点效应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智能计算方法、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中药复方给药方案,促进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和药物再评价.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Xiaoxianxiong decoction is a classic formul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d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ven to be effective. But the material basi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unclea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effective material basis of Xiaoxianxiong deco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Network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obtain effect targets for docking verification with the absorbed prototype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effective material basis. On the above basis, network pharmacolog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Results: 76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f Xiaoxianxiong decoction and 61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 and ALB were key targets acquired by network analysis for molecular docking. Subsequently, 5 compound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potential effective material basis, namely berberine, berberrubine, lariciresinol and gingerenone A, jatrorrhizine. Further, the mechanism mainly lies in the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HIF-1 signaling pathway,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FoxO signaling pathway, 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 phospholipase D signaling pathway to regulate blood glucose levels on target tissues as well as organs and exhibit anti-inflammatory, promot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cell growth, maintain oxygen homeostasis and affect the enzymes along with key metabolites. Conclusion:This integrated research strategy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Xiaoxianxiong decoction 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rther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Xiaoxianxiong deco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数据库筛选出射干麻黄汤的有效化合物及化合物作用靶点,从TTD数据库和CTD数据库中检索哮喘相关的靶点,将二者进行交集得到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在线服务器及软件分析出射干麻黄汤治疗哮喘的关键作用靶点,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关键作用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信息。结果:经过筛选后得到射干麻黄汤有效化合物114个,这些化合物共作用于79个靶点,其中与哮喘相关的靶点有39个,再次筛选后得到12个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作用靶点。这些作用靶点参与机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阳性调控、炎症反应、蛋白激酶B信号阳性调节等100种生物学过程及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等45条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揭示了射干麻黄汤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射干麻黄汤通过黄芩素、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儿茶素、槲皮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和调控多种信号通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干预哮喘疾病的发生发展,为下一步对射干麻黄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一种基于通路模式的方法,对传统中药名方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进行预测。方法:首先搜索TCM中医药资料库与CTD数据库来整理出小青龙汤已知的各种化合物成分与相关基因,再通过DAVID生物分析系统与KEGG数据库挖掘出与咳喘相关的通路模式。然后利用该通路模式对候选基因打分,筛选出相关性高的基因,并据此推测出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结果:根据上述的计算方式,我们将相关基因根据得分进行排序,得到相关性最好的三种基因分别为MAPK1、MAPK3与RELA。最终预测出的有效成分中效能最高的三种分别是Paeonol(丹皮酚)、Glycyrol(甘草醇)、Geraniin(老鹳草素)。结论:此种基于通路模式的方法可以较好的预测出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的有效成分,加以推广更有利于中药基础药理研究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葛根芩连汤配伍与解热药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对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解热药效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 ,灭活细菌悬液造成大鼠发热模型 ,以 6h体温反应指数 (TRI6)及平均最大体温反应高度 (△T)为指标 ,观察葛根芩连汤各配伍与药效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降低发热大鼠的TRI6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能增强黄芩的作用 ,黄连与炙甘草则拮抗。降低△T值 ,主要作用药物为黄芩 ,葛根增强黄芩的作用 ,炙甘草与黄连拮抗黄芩的作用。结论 :在葛根芩连汤的解热药效中 ,其最佳组合为黄芩、葛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式对芍药甘草复方大鼠血中移行组分的药动学影响,从药动学角度阐释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在建立芍药甘草体内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药动学方法比较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大鼠血浆中各药味特征移行入血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移行入血的6个成分在体内的吸收趋势均为芍药甘草合煎液大于单煎合并液,其中保留时间为5.2,11.0,12.0,14.6 min处的特征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在体内吸收以合煎较好,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同一复方用黄芪与用红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同一复方用黄芪与用红芪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正常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含黄芪益气养血汤组(6 g.kg-1)、含红芪益气养血汤组(6 g.kg-1)、含黄芪补中益气汤组(4 g.kg-1)、含红芪补中益气汤组(4 g.kg-1),连续ig 14 d,用药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分别比较补中益气汤和益气养血汤用红芪和用黄芪对免疫低下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杀伤活性、血清溶血素和血清IL-1,IL-4水平的影响。结果:这两个复方无论用红芪还是用黄芪均能使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杀伤活性、血清溶血素和血清IL-1,IL-4水平提高至正常水平,其中,在T淋巴细胞增殖上,两复方用红芪均比用黄芪作用更为显著(P<0.05),而在其余指标上两复方无论用红芪还是黄芪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养血汤和补中益气汤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方面用红芪均比用黄芪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新中  雷鹏  刘韶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86-1688
目的: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方法:三波长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45,280,238 nm。结果:建立了同时对黄连解毒汤中的5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本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论:为黄连解毒汤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物汤组方前后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组方中各单味药组方前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中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其组方单味药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中分别鉴定出25、38、41、30、51个化合物,分别占总量(不明确)的92.952%、76.093%、87.133%、70.304%、92.708%。结论四物汤及其组方各单味药主要成分均为不饱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9.
商晶  靳瑞婷  李雪峰  秦建平  吴云  丁岗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13):2246-2251
目的研究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化学成分及醇提部位药材的合提与分提的差异性。方法以UPLC-Q-TOF-MS作为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质谱图特征,结合文献报道,确认芪白平肺颗粒中醇提部位的化学成分,并以主成分分析明确醇提部位药材分提与合提的差异性。结果对芪白平肺颗粒醇提部位中产生的26个离子进行鉴定,确定了22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推测了另外4个离子的化学结构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人参黄芪分提提取液和合提提取液进行分析,确定了12个化合物为人参黄芪合提与分提的差异物。结论本实验为完善芪白平肺颗粒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香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中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40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黄香汤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结果:黄香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6.3%。结论:黄香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其中有效药物成分可保护胃黏膜、调节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