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证候动态演变是疾病作用于人体后病理机制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证候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对于抓住证候本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继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从证候基本概念人手,探讨了证候动态演变的科学内涵、机制、模式、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为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黄开泰 《江苏中医药》2007,39(10):19-22
从本体论角度认识症状与证候及其关系.本体论的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包含了自然客观、理性客观和思维客观.辨证是中医的思维客观,症状是辨证思维前的自然客观,证候是辨证思维后的理性客观,症状与证候是存在理论距离的两端点.自然客观的症状,是"在场的",但与"不在场的"天地自然、社会环境等等不确定因素密切相关,将它们在大脑里与中医理论联系一起,才能形成证候判断.从症状走向证候的辨证过程,是经过中医辨证思维的临床还原过程,以将症状转化为证明证候病机的证候标识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感热病寒温统一的辨证方法.方法 根据文献学习及中医学基本理论分析邪正盛衰在外感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伤寒、温病的关系,提出以正邪为纲,脏腑气血、六淫为纬统一外感热病辨证,将外感热病的临床证候分为邪犯卫表证、正邪俱盛证、邪盛正伤证、正气衰竭证、正虚邪恋证5种证候类型.结果与结论 以正邪为纲的辨证方法,基本上切合临床实际,能较全面地概括外感热病辨证的全貌,从理论上较完善地统一了外感热病辨证.  相似文献   

4.
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新发布的关于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制定了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肝气郁结证(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等,较1994年版有了较大改动,与临床的吻合度提高了许多.对于证的准确辨识和驾驭,在中医临床诊治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证的称谓不尽相同,证的诊断标准也有区别.迄今为止,有关慢性肝炎辨证为湿热类的证名有湿热中阻、湿热蕴结、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阻脾胃、肝胆湿热、热郁湿阻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大多表现为兼夹证、复合证,即使表现为单一证,如肝胃不和证,是肝郁多,还是胃不和重,令人难以把握,也成为影响疗效可靠性和重复性的重要因素.照搬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估方法,或简单地沿袭单一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作为判别指标均不能及时、动态、客观、量化地表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因证候由诸多临床症状、体征有规律组合在一起,多表现为复合证和兼夹证,具备动态性、集合性、变化性.如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证,如何表述其临床疗效?为此,笔者提出单元证的概念,希望能弥补这些缺陷,通过降维的方式,对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了解临床单元证的表现及其构成方式,并通过单元证积分值的变化来制定疗效评估方案.现介绍单元证的分析和判断部分.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与证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医体质与证的历史源流、内涵、分类及其特点,以及二者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并指出体质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中医体质学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提出体质是证的前提和灵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体质与证的关系,使中医体质学说真正融入于辨证论治的体系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113方中,应用桂枝汤以及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综观仲景立方之意,是为治疗太阳中风及其变证而设.然而,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桂枝汤及其加减应用,又有所发展,常用以治疗里证、痛证,笔者在临床应用中,亦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证名及其概念规范是证候诊断标准规范的前提条件,而症状规范是证候规范的必要准备。临床采取单一“主症+次症”证候诊断标准无法概括所有疾病中证候的发展变化情况,也不符合中医学理论的要求。证候诊断标准应该是在结合病名诊断前提下,从定因症、定位症、定性症三个方向综合的结果,其规范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复杂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8.
症、病、证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认识疾病,分析证候、判别病名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弄清三者的涵义、相互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对全面系统掌握中医理论、促进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症"是疾病诊断和证候判断的依据.对疾病、证候的诊断性评价及结局评价都离不开对"症"的考察.分析"症"及其分类在辨证论治、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对疾病临床评价指标遴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建立包括"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相关因素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关系. 方法将138例EH-LVH患者分为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分析其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水平、血脂、血尿酸(UA)等对各证型的影响. 结果在年龄及病程的分布上,阴阳两虚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在舒张压水平、脉压大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以及UA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年龄、病程均是影响临床证型分类的基本因素;血压水平的变化尤其是脉压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临床证型的分类和发展变化;痰瘀互结是EH-LVH痰湿壅盛证病理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