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朱垚  陆明 《西部中医药》2010,23(4):67-69
淡漠型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结合现有文献研究和临床资料,对淡漠型甲亢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中医辨治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BR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淡漠型甲亢的诊疗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淡漠型甲亢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多发病50岁以的老年人,突出表现为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消瘦、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等: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抗甲状腺药物缓解症状后放射性核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淡漠型甲亢患者的诊断应考虑全面,主要治疗是尽快控制甲亢后口服1311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悸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目前西医多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对症治疗,但仍存在部分甲亢患者心悸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且进一步发展为甲亢性心脏病。中医学对心悸证治首见于《伤寒论》,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现试通过对《伤寒论》中有关心悸诊治的挖掘,以期为甲亢心悸证治思路作出新的探索以彰发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淡漠型甲亢的诊疗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淡漠型甲亢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多发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突出表现为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消瘦、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等;甲状腺功能检查符合甲亢;抗甲状腺药物缓解症状后放射性核素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淡漠型甲亢患者的诊断应考虑全面,主要治疗是尽快控制甲亢后口服131I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医无消化性溃疡病名,属"胃脘痛"、"胃痛"、"心痛"、"吞酸"、"嘈杂"、"呃逆"、"呕吐"等范畴。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和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一定疗效。本文现对该病的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呕吐是一种反射性动作,可因多种病症引起。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呕吐"。虽然呕吐病因较为复杂,但其根源无非就是由于胃的逆蠕动所引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只要是外感、内伤之邪侵犯胃腑,和降失常,即可引起呕吐。中医辨证呕吐,一般分为四种,即伤食呕吐、痰饮呕吐、肝气呕吐、外感呕吐。伤食呕吐就是食积不化,可由过食生冷甘  相似文献   

8.
樊俊 《江西中医药》2012,43(1):24-26
目的:观察抗甲宁方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悸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以心悸为主症的甲亢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治疗优势.方法:选取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心悸为主要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采用自拟抗甲宁方加减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药丙基硫氧嘧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疗程均3个月,观察抗甲宁方对甲亢性心悸症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清学指标、主要中医证候、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心室率、血清学指标、中医证候、体征改善情况方面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改善甲亢心悸、烦躁、失眠、多汗中医单项证候上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抗甲宁方治疗甲亢性心悸症疗效满意,中西药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系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甲亢并发心律失常房颤为本病严重的并发症。 甲亢引起的心律失常似蒙医心悸症范畴。蒙医理论认为,心悸其发病原因多为思虑过度,突受刺激惊恐,过度劳累,多汗,体弱,过用烟酒,失血过多而正精受损等等。根据临床表现心悸可分赫依盛型,血盛型,热盛型和寒盛型四种类型,对症施治。本人从1995年起用蒙医治疗甲亢并发房颤十几例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1 祖国医学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名的认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症候繁多,祖国医学根据其症状表现分散在"瘿病"、"心悸"、"中消"、"腹泻"、"汗症"、"虚劳"等病的范畴中.但中医文献中,有关"心悸"、"中消"等的描述,均属片段而不足以说明本病,唯"瘿病"与"甲亢"的关联最大.长期以来,现代中医界已经习惯于将"甲亢"与"瘿病"相对应,以"瘿病"代指"甲亢".我们认为,祖国医学中"瘿病"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致甲状腺肿大的许多疾病,甲亢只是其中一种.我们根据祖国医学对"瘿病"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认识及其分类的演变过程,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阐明"甲亢"和"瘿病"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本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临床证型,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总结其中医证型的文献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临床调查问卷,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集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方差分析、频数统计等方法,归纳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84例患儿中肺脾胃气虚者58例(69.0%),脾肾阳虚者18例(21.4%),肝脾不和者8例(9.5%)。其中,肺脾胃气虚者和脾肾阳虚者年龄以30 d~2岁为主,分别占55.2%和55.6%;肝脾不和者年龄以6~14岁为主,占62.5%。结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病以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肝脾不和为辨证分型,肺脾胃气虚为主要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3.
冯玉  高月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0):1937-194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目前国内外妇产科学研究的热门疾病之一,中医药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有其优势性。该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江苏地区确诊PCOS的401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观察及饮食失宜情况调查,探究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饮食失宜因素的相关性,为该病的进一步病因学探究提供临床依据。该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是以肾虚证、痰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及由4种基本证型相兼形成的复合证型构成,且以复合兼夹证型为主(占60.85%);结合中医虚实辨证分析,本病以纯实证证型为主(占46.88%),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占45.39%),纯虚证较少见。饮食失宜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相关性,其中不同饮食失宜情况与中医证型分布呈显著性相关。痰湿阻滞证是该病的主要证型,饮食失宜因素与PCOS中医各证型分布相关性如下:偏食肥甘油腻者以痰湿阻滞的基本证型为主,肾虚型基本证型较少;偏食辛辣刺激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贪凉喜冷者以气滞血瘀的基本证型为主;有节食减肥史者以痰湿阻滞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畏寒肢冷、心悸胆怯等都是中医阳虚的证候表现,亦是亚健康状态相关临床表现,根据中医证候分型,阳虚为亚健康的一种证型。亚健康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是一种介于未病和已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临床通过中医理念调整机体阳虚状态对亚健康进行干预取得明显疗效,印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同时对于亚健康的预防、诊治、调养也提出来许多新思路、新手段。通过中医学阳虚理论、阳虚体质、阳虚证等方面探究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医脏腑辨证在临床上进行亚健康阳虚状态的辨别,正确地分析脏腑阳虚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表现,对于指导亚健康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悸等病范畴,现今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是冠心病的主要中医证型。将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系统检索,搜集与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试验相关的所有文献,分析其临床评价指标,用以探索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旨在建立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病与体质、情绪、水土、劳倦内伤、外感邪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多为虚实夹杂的病机。甲亢早期以实为主,病位多在肝、胃,郁火较为明显,随着疾病发展,火耗伤阴,气阴两伤的表现比较常见,遂中期多为本虚标实,病至后期阴损及阳,气虚、阳虚等虚证表现更为明显,病位也已向脾肾两脏转换,此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仍未消散,相互留恋,发展为更为复杂的虚实夹杂的病机,尤其在老年甲亢患者中脾肾不足的表现尤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甲亢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阴虚常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所以对于甲亢的治疗多分期灵活辨证治疗,常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为其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425例疲劳性亚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评,通过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比较,分析疲劳性亚健康人群肝郁脾虚组的疲劳性质、程度及特征。结果:肝郁脾虚组与其他证候组的躯体疲劳、疲劳后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程度以轻度为主;疲劳特征中肝郁脾虚证组休息/睡眠后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75例(61.9%),比较明显29例(23.9%),明显5例(4.1%);疲劳情境中肝郁脾虚证组疲劳程度表现有点明显35例(28.9%),比较明显55例(45.5%),明显25例(20.7%),非常明显占5(4.1%);肝郁脾虚证组时间模式中疲劳在1d中不同时间点疲劳程度比其他证候组重。结论:通过与其他证候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在疲劳类型、程度、特征及时间模式方面表现与其他证候不同,为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