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生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接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DC-CIK生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22.3%明显不及观察组的48.0%;观察组发热发烧、中轻度胃肠道反应、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DC-CIK生物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87-168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及中药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以接受放疗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DC-CIK联合放疗及中药治疗者为观察组。在患者接受8周治疗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接受治疗前两组间CD_3~+、CD_3~+CD_4~+、CD_3~+CD_8~+、NK及AFP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8周后,观察组CD_3~+、CD_3~+CD_4~+、CD_3~+CD_8~+及NK明显高于对照组,AFP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接受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及中药治疗肝癌,可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是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随着治疗方案及化疗药物的改进,虽然其治疗效果已经显著提高, 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以及一部分患者因为无合适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所以复发仍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大限度地杀灭残留白血病细胞是防止复发、延长缓解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键,过继免疫治疗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多的应用.本院血液科从2004年起采用具有强大肿瘤抗原递呈能力的树突状细胞(DC)和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治疗急性白血病,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采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常规方法采集细胞,分离培养,10天收获。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并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62例,稳定11例,下降7例,提高率为77.5%,3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护理满意度为97.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期间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利用树突状细胞(DC)及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2IK)培养、输注的方法,辅助或者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完善或增强患者免疫机能,达到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治疗应用的适宜时机,最好是在通过化疗使体内的肿瘤细胞降低到最低程度的时候,亦可与放化疗联合应用,以及应用于耐药与复发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恶性肿瘤患者.我院自2005年初开始恶性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现已对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肾癌、肝癌等20例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雯雯  窦金霞  张琳  乔丽葵  沈娜  高文远 《中草药》2017,48(7):1362-1368
目的观察山药提取物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荷瘤裸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干细胞荷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C-CIK组、山药提取物组、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DC-CIK组、联合治疗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第4天后通过尾iv 1×106个DC-CIK细胞给予治疗,每周2次,共3周;山药提取物组和联合治疗组,按山药提取物125 mg/kg给药,每天ig给药1次,共3周;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天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质量,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山药提取物组、DC-CIK组、联合治疗组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为51.26%。在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方面,联合治疗组与DC-CIK组、山药提取物组相比,PI3K/Akt通路中关键基因PI3KR1,Wnt/β-catenin通路中关键基因Wnt1,Notch通路中关键基因Notch1的m RNA表达均有所下调,DC-CIK组和山药提取物组相比,各基因m RNA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对结肠癌HT29细胞干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抑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白血病化疗致发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清  孔祥梅 《中医杂志》1996,37(8):479-480
化疗为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过程中引起发热已成为最常见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1992年1月~1996年2月,我们对化疗致发热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共72例,均为血液病专科和中医科住院病人,经骨髓检查确诊为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2,33(12):1614-1616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0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1例,观察分析其疗效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统计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所有3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完全缓解9例,有效17,总治疗有效率为83.9%;外周血象中的白细胞计数由原来的50.1±19.8(109/L)降至9.9±2.7(109/L),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总有效率较高,此两者优势互补,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自体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生存期为观察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自体DC+CIK细胞疗法的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2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期缓解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9~27)、l0个月(8~11),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DC+CIK细胞疗法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延缓肝癌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获得大量乳腺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cells,CIK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乳腺癌患者经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取50mL外周血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AIM-V无血清培养基培养DCs和CIK,并设健康人对照组,用RPMI1640完全营养培养基。结果实验组PBMC产出2×108个并诱导出1.2×107个DCs和2×109个CI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Cs的CD86、CD11c和HLA-DR分子都有较高表达,CIK细胞CD3 、CD56 双阳性细胞达到14.41%。细胞毒实验提示CIK细胞有强大的杀瘤活性。结论乳腺癌患者经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用AIM-V无血清系统培养,少量外周血可诱导大量优质自体DCs和CIK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化疗。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培养7~8天,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的表型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黄芪组与对照组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的DC形态学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组DC的细胞数量平均为4.4×10^6/2.5×10^6MNC,对照组DC的数量平均为2.6×10^6/2.5×10^6MN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芪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剂量黄芪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DC的数量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参附注射液(SFI)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体外诱导扩增DC,在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SFI(终浓度分别为:低浓度9.38 mg/mL;中浓度37.50、75 mg/mL;高浓度150、300 mg/mL生药浓度)、GM-CSF/IL-4及不同浓度SFI联合细胞因子,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细胞功能的变化,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单用SFI不能诱导CML细胞分化为DC;细胞因子诱导的CML-DC存在表型及功能障碍;而在含有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添加SFI,对CML-DC有促进成熟和抑制增殖的双向调节作用,添加高浓度SFI可抑制DC的生长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添加中浓度SFI能获得较多成熟CML-DC,可提高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可改善其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IL-12的含量。结论:适当浓度的SFI可影响CML-DC的分化和成熟,并可改变DC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表达,增强其功能;SFI最佳诱导浓度为75 mg/mL,且75 mg/mL SFI与GM-CSF/IL-4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 CD_3单克隆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IL-2)共同诱导的 T-AK 细胞和IL-2脂质体(L-IL-2、T-AK/L-IL-2),对小鼠 L_(1210)白血病的治疗作用,以及红景天多糖(RKP)和以红景天为主药的复方中药合剂对 T-AK/L-IL-2疗法的促进效应。方法:用 DBA/2小鼠建立L_(1210)白血病模型;正常小鼠脾细胞诱生制备 T-AK 细胞。白血病小鼠转输 T-AK 细胞和 IL-2脂质体,RKP 或复方中药灌胃,检测 NK 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 IL-2诱生水平,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L_(1210)白血病小鼠过继输入 T-AK 细胞和 L-IL-2能部分逆转白血病小鼠低下的免疫功能,生存期(天)由16.43±1.92延长至24.78±3.94,14.3%荷瘤鼠长期存活(>60天);RKR)和复方中药合剂与 T-AK/L-IL-2联合应用,白血病小鼠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较单纯应用T-AK/L-IL-2治疗,生存期分别延长62%和89%,长期存活率分别为29%和57%结论:应用 T-AK 细胞和Ⅱ-2脂质体为主体,中药类活性增强剂为辅佐的中西医结合生物治疗方案,是较理想的白血病生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并温肺化饮方治疗癌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并温肺化饮方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组前瞻性研究,选取病人符合纳入标准病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共73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采用常规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试验组36例:先采用顺铂腔内灌注,再予CIK细胞胸腔内灌注3次,1次/d,两者先后间隔2周左右用药。对照组37例:仅采用顺铂腔内灌注。对照组与试验组均按照中医温肺化饮方,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临床证候疗效、Karnofsky评分、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后Karnofsky评分及证候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T,CD4+T,CD8+T,NK细胞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治疗前后CD3+T,N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毒性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CIK细胞联合顺铂胸腔灌注并温肺化饮方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患者胸腔积液,提高行为状况评分,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体外抑制人树突状细胞分化及成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黄素体外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后对人DC分化、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毅  余克强  李娟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0):1543-1545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青藤碱对体外培养类风湿关节炎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1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青藤碱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GM-CSF,IL-4进行刺激分化,于分化第4天开始给予干预,于培养第8天收获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的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不同混合比例下青藤碱可抑制树突状细胞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青藤碱可抑制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及其表面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HLA-DR的表达。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能力,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中药材牛膝中提取牛膝多糖(ABPS),用ABPS和/或SW480肿瘤抗原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进行杀伤试验,研究ABPS刺激的DC联合CIK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成DC和CIK细胞.①把DC分成4个组合:单纯DC组作为对照组,ABPS刺激DC实验组(ABPS刺激的质量浓度为50 mg·L-1),SW480肿瘤抗原刺激DC实验组,ABPS(50 mg·L-1)和SW480肿瘤抗原联合刺激DC实验组,流式检测比较各组DC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CD11c,CD40,HLA-DR的阳性率的差异(每组均为6例样本).②以上述4个组合的DC与CIK细胞以1∶5比例混合共同作为效应细胞;以SW480肿瘤细胞株为靶细胞,设置效靶比分别为30∶1,20∶1及10∶1,进行细胞杀伤活性试验,用CCK-8试剂盒检测、比较各组细胞杀伤活性的差异.③ELISA检测并比较上述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效靶比为30∶1的实验组各反应孔(3个复孔)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2p70,IL-17及TNF-α的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①ABPS和SW480肿瘤抗原联合刺激的DC表面CD80,CD11c,HLA-D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的DC(P<0.05);CD86,CD4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DC实验组(P<0.05),与其他实验组无显著差异.②在效靶比分别为30∶1,20∶1及10∶1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ABPS刺激的DC+ CIK细胞组、SW480肿瘤抗原刺激的DC+ CIK细胞组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DC+ CIK细胞组(P<0.05);ABPS+ SW480肿瘤抗原+DC+ CIK实验组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③效靶比为30∶1的细胞杀伤活性试验中,ABPS+ SW480抗原+DC+ CIK细胞组上清液中IL-12p70,TNF-α的分泌水平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7的分泌水平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ABPS刺激的DC+ CIK细胞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提高,ABPS和SW480肿瘤抗原共同刺激DC能协同CIK提高对SW480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症细胞(HL60)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从柴胡中提取的单体成分SSd,以^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生长,用Northern blot分析SSd对GR mRNA的改变。结果:经SSd作用后,HL60细胞^3T-TdR掺入率明显降低,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SSd10μ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哮喘小鼠肺内树突状细胞(DC)分布、募集的特点及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其的影响。方法:将 BALB/c 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 As_2O_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肺、气道 DC;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 DC 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小鼠整个肺组织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了一个非淋巴样树突状细胞(NLDC)-145~+DC 网络,NLDC-145~+DC 密度从大气道到小气道分别为(500±50)个/mm~2到(60±10)个/mm~2上皮面积(P<0.05);模型组小鼠肺内 NLDC-145~+DC 分布与对照组相似,但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As_2O_3组小鼠肺内 NLDC-145~+DC 分布与模型组相似,但密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树突状细胞在整个肺组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NLDC-145~+DC网络;下调肺内 DC 密度,而不影响其肺内分布,可能是 As_2O_3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与经典免疫抑制剂做比较,了解冬虫夏草在体外对树突细胞的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冬虫夏草的免疫抑制作用机理。方法百令胶囊提取液、他克莫司(FK506)和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分别与小鼠髓源性树突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抑制剂对树突细胞表型的影响。经过与不同药物培养的树突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进行混和培养,观察树突细胞刺激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百令胶囊在体外对树突细胞表型标记物及共刺激分子没有影响,与他克莫司差异无显著性。雷帕酶素可以降低树突细胞表型标记物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对白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百令胶囊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表现为剂量依赖。结论百令胶囊可以影响树突细胞刺激增殖的能力,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阻断外来信号刺激的呈递,达到免疫低反应状态,最终实现免疫抑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