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喉源性咳嗽嗽疾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本文在总结该病的疾病概念、病面病机和治则治法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致病因素、表现形式、病理基础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分析和认识喉源性咳嗽作为疾病成立的条件,意在为该病确立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深化干祖望教授有关“喉源性咳嗽”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及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喉源性咳嗽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中医外治法治疗该病有良好疗效。通过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总结。就其病因病机、针刺、中药敷贴、穴位注射、推拿及综合疗法等进行综述,旨在为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以期中医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发挥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炜 《河北中医》2005,27(6):427-427
喉源性咳嗽指因咽喉疾病所致的咳嗽,其特点为喉痒即咳,呛咳无痰,遇冷热或异味刺激咳嗽加重。2002-12-2004-11,笔者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喉源性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西药治疗多以抗生素、激素为主,疗效不是十分理想,且患者易产生抗药性,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少,故笔者从小儿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的思路方法及前景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对小儿喉源性咳嗽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喉源性咳嗽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疑难杂症,临床以喉痒咳嗽为主要特征。“提升法”理论是基于干祖望教授无明显辨证的耳鸣耳聋的“冲击法”化裁而成的,对治疗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针对脾不升清、湿浊内困、邪阻喉关、遇风则痒、遇热则痛、遇湿多痰的病机,以求达到清阳得升、浊阴得下、喉关通利、咳嗽自止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兼顾其他引起该病的因素。文章对脾不升清型喉源性咳嗽治疗的临证思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喉源性咳嗽的局部病理改变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杰  安杨 《陕西中医》2010,31(6):690-691
目的:观察12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的局部病理改变与中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电子鼻咽喉镜对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喉等部位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局部病理改变。结果:120例喉源性咳嗽均具备咽喉部病变特征,57.5%患者伴有鼻部疾病,11.67%患者伴有鼻咽部疾病。结论:对喉源性咳嗽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把辨证深入到微观领域,整体辨证结合局部观察从而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见习期间见过多例患喉源性咳嗽患者,后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众医家对该病的治疗各有侧重,但正如《重楼玉钥》所说:"风邪热毒蕴积于内,传在经络,结于三焦,气血凝滞,不得舒畅,故令咽喉诸症种种而发。"即是说咽喉的疾病都与风热息息相关,喉源性咳嗽也不例外。再结合笔者临床观察得,本病应从"风热"论治。  相似文献   

8.
罗辉  刘树春  侯娜 《北京中医》2008,(10):787-788
目的观察喉源性咳嗽实施鼻咽镜检查的必要性及其主要表现。方法对420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行多功能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观察患者鼻咽部的表现,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记录及分析。结果420例患者中有95%患有鼻咽部疾病。结论喉源性咳嗽行鼻咽镜检查是探求病因必要的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中医临床的辨治分型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辉  刘树春  侯娜 《北京中医药》2008,27(10):787-788
目的观察喉源性咳嗽实施鼻咽镜检查的必要性及其主要表现。方法对420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行多功能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观察患者鼻咽部的表现,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记录及分析。结果420例患者中有95%患有鼻咽部疾病。结论喉源性咳嗽行鼻咽镜检查是探求病因必要的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为中医临床的辨治分型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祛风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祛风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0例福州大学医院(350002)刘萍,陈笑平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药疗法,祛风利咽汤,治疗应用喉源性咳嗽系指咽喉部疾病而发生的咳嗽。笔者运用自拟祛风利咽汤治疗本病,每每获效。现将1992年以来治疗记录完整的50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养阴清肺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7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蓝芩口服液,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4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养阴清肺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有效.  相似文献   

12.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治疗一般都不难,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喉源性咳嗽等慢性肺系疾病病程较长,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且取效不易。文章旨在通过3则咳嗽验案,介绍"审症(抓主症)-辨人(体质)-诊病-识证(方证)"四位一体的多元思辨模式在咳嗽诊疗实践中的应用,首当抓主症,次辨体质,明确诊断,从方证入手,谨守病机,遣方用药常以经方和后世经典方化裁治疗咳嗽,衷中参西,圆机活法,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微创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微创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1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微创疗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总结喉源性咳嗽的年节律性。方法详细记录患者咳嗽发作或加剧时间、证型以及咳嗽的轻重程度,应用归属统计及Ridit检验比较喉源性咳嗽的时间特点、证型特点及轻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喉源性咳嗽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两个时段。春季以风邪困肺型为多见,以轻度咳嗽为主;秋季以阴虚火旺型为多见,以中度咳嗽为主。结论喉源性咳嗽具有明显的年节律性,掌握这种规律,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诠释止嗽散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方法通过跟师侍诊,收集病例,从临床中总结止嗽散合四君子汤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初步诠释。结果慢性咳嗽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邪实,益气祛邪可以作为基本治法,止嗽散合四君子汤可以作为基本方药。结论基于祛邪益气治法,以止嗽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药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祛风利咽、敛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祛风利咽、敛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55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9例治以祛风利咽、敛肺止咳法,对照组26例治以联邦止咳露。疗程均为2~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53.85%,P<0.01。结论祛风利咽、敛肺止咳法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为临床的常见病。咳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文章总结杨明会教授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杨教授对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原则。其认为肺肾两虚、阴虚内热是气道高反应性咳嗽的基本病机特征,临床可选用补肺益肾、滋阴清热兼宣降肺气、祛痰化瘀法治疗,为临床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止嗽散治疗慢喉痹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6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止嗽散(紫莞、白前、百部、荆芥、桔梗各15g,甘草、陈皮各5g;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加防风、生姜;风热加桑叶、菊花、薄荷;咽喉红肿疼痛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射干;咽干明显或咽部灼热加知母、天花粉、玄参、生地黄;咽异物感明显、黏痰难咯加半夏、茯苓、浙贝母;干咳无痰加瓜蒌、知母、川贝母;咽部黏膜充血加丹皮、赤芍;咽部黏膜色淡加当归、白术;体虚易感冒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5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5%。[结论]止嗽散治疗慢喉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服用自拟止嗽汤治疗;对照组40例,服用奥亭治疗。两组均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止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