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in JY  Xu YL  Yao X  Hu XL  Feng N 《针刺研究》2010,35(4):255-260
目的:证实穴位给药的药效反应是否具有特异性和循经性以及脾经穴位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5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肌肉治疗组、三阴交治疗组、地机治疗组、血海治疗组。每日以100%生大黄水煎剂灌胃(15mL/kg),连续10d,造成家兔脾气虚模型。自造模第2天起,各治疗组按不同给药途径隔日注射香菇多糖(LNT,0.025mg/kg),共5次。实验结束,各组按郭峰法测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RBC-IC),免疫比浊法测血清IgM浓度,同时观察家兔体征变化。结果:不同途径注射LNT均能不同程度地纠正脾气虚家兔RBC-C3bR花环形成率及血清IgM浓度的下降,以三阴交治疗组和血海治疗组效果最好(与模型组相比,P0.01或P0.05)。结论:脾经不同穴位点注射LNT改善脾气虚模型家兔的体征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比肌肉注射途径更为显著,经络穴位给药的药效具有特异性,经脉脏腑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略论穴位注射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吴焕淦  赵琛 《中国针灸》1998,18(5):303-305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注的药效是针、药、穴的协同作用。若能揭示这一作用的机理,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而且也将为研究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1 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由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因而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按其所选择注射剂的不同可粗略地分成穴位免疫疗法、穴位自血疗法和穴位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氯霉素足三里穴位注射对大鼠血、胃、小肠等组织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大鼠分别在足三里和非穴位对照点注射氯霉素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液和内脏组织,以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测定其药物浓度。结果:与非穴位点肌肉注射对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血药浓度影响不大,但可以迅速而显著地提高胃组织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较长时间;也可以显著而长时间提高小肠组织的药物浓度,但这种提升出现的比胃脏来得慢。在短时间里穴位注射改变内脏的药物分布状况,使胃组织的药物浓度超过心脏和小肠,仅次于脾脏。同时,也提高了脾脏的药物浓度。而对于其他器官组织,并无影响。结论:穴位注射的药效,主要来自于穴位主导药物靶向性输送的结果。这个输药途径与血液循环无关,更合乎经络的走向。因此,可以为临床提供一条新的给药途径,并为经络的研究给出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穴位联合外敷凝胶贴膏的给药形式,建立川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PK/PD拟合模型。首先利用卵蛋白诱导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并采用微透析技术提取家兔的关节腔液,经UPLC-MS/MS分析川芎在家兔关节液中的药动学过程,建立药动学模型;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分析川芎对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所产生的药效作用,建立药效学模型,拟合药动学与药效学数据得到了PK/PD模型。药动学结果说明洋川芎内酯A经典型穴位足三里给药后在关节腔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较阳陵泉高,体现典型穴位优势,而川芎嗪则是经阳陵泉给药后在关节腔中的药物质量浓度较足三里给药高,与传统穴位理论有出入。药效学结果说明药物存在滞后效应。拟合数据构建PK/PD模型,当IL-1β为药效指标时,川芎在典型穴位足三里组、非典型穴位阳陵泉组、非穴位组的PK/PD模型分别为E=115.28Ce/(3 316.72+Ce),E=108.73Ce/(2 993.47+Ce),E=101.34Ce/(3 028.51+Ce...  相似文献   

5.
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皮肤作为药物输入体循环的门户,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是对传统给药观念的重要突破。目前,此法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关注。临床实践证明经皮给药系统优点甚多。例如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等。而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导出的经络穴位经皮给药系统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以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经络穴位的经皮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口服时浓度更…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穴位注射对兔高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结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嗪穴位注射对高眼压兔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的影响。方法:采用1%α-糜蛋白酶后房注射建立30只家兔右眼实验性高眼压模型,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组、噻吗心安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兔,分别用川芎嗪穴位注射、0.2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和不治疗;另以10只健康家兔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每组家兔眼压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穴位注射组眼压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而与噻吗心安组眼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穴位注射组和噻吗心安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均较模型组保存明显要好;与噻吗心安组相比,穴位注射组的视网膜结构损害轻。结论:川芎嗪穴位注射能降低实验性高眼压兔的眼压及保护和修复高眼压下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斌  王香 《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0):38-40
穴位注射疗法研究进展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徐斌王香王玲玲(指导)1.临床研究进展1.1穴位注射给药药效优于口服给药药效:苗春达〔1〕比较了穴位注射与口服甲氰米胍对胃十二脂肠溃疡的疗效。结果表明穴注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口服组的72%,同...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的穴位相对特异性续探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目的为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具有穴位相对特异性。方法与结果肝炎灵3种给药途径注射防治CCl4所致小鼠肝炎的疗效。足三里注射肝炎灵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肌肉和内关注射给药。小鼠4种给药途径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足三里组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显著大于内关、委中、肌注组。速尿经注射三阴交、复溜、三阴交旁和静脉给药后的排钠、排钾、利尿量明显不同,三阴交组与静脉组效应相当,显著大于复溜、三阴交旁组。结论表明药物穴位注射,取穴适当,效果显著,穴位注射具有穴位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药物注射疗法治疗相关口腔疾病。方法: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将药物注入病变区或相关穴位压痛点(反应点),通过药物和针刺作用,调理代谢,激发经络,从而达到调整和改善机体病理状态,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结果:选择性治疗55例口腔病,45例痊愈,5例好转,5例差,总有效率90.1%。结论:对口腔慢性易复发疾患本疗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阳 《中国针灸》2005,25(1):21-23
目的:对比中药穴位注射与口服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穴取肾俞、足三里;对照组27例采用口服心痛定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和51.8%.经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组疗效优于心痛定对照组,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更有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167耳,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穴注组)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穴注组采用翳风、风池和听会穴注射ATP、复方丹参和654-2药物的方法;西药组采用疗效肯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后用电测听检测听力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穴注组85耳,总有效耳数71耳,占83.5%;对照组82耳,总有效耳数58耳,占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作用的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任红  程风宽  邱超 《中国针灸》2008,28(1):41-43
目的:探索中药和针灸有机结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6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西药组,穴注组以患侧睛明、阳白、四白、瞳子醪,双侧肝俞为基础穴,复方当归注射液为主药,再据辨证分型配合相应的腧穴和注射药物。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36天统计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4.7%,西药组为76.3%,经统计学分析,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球运动度、外直肌的恢复2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针刺在创伤性尿潴留中的应用:附182例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新伟  李兰城 《中国针灸》1996,16(11):12-13
本文针刺及穴位注射治疗150例,同时设立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针刺组、穴注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论皆为P<0.01,显示有极显著差异。而针刺组与穴注组的比较,却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针刺在治疗本病中具有见效快、疗效稳定、复发率低的优点。此外还证实,在针刺过程中加注新斯的明,其疗效并非产生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肾病血尿39例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肾病血尿39例,基本痊愈16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04%。动物实验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具有抗氧自由基、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肾组织损伤作用。本治法未见明显副作用,是临床治疗肾病血尿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庞国军  张挺  汤佩飞 《中国针灸》2003,23(12):717-718
目的 :寻求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 :1 68例术后尿潴留患者 ,随机分为穴注组 58例、针刺组 62例及肌注组 48例 ,分别给予新斯的明 0 5mg三阴交穴位注射、三阴交针刺、新斯的明 1mg臀部肌肉注射 ,观察、比较 3组的治愈率。结果 :穴注组治愈率 79 3 % ,分别与针刺组治愈率 61 3 %和肌注组治愈率 60 4%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三阴交针刺及常规西药注射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臻 《中国针灸》2008,28(5):337-339
目的:观察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穴位注射组10例,针刺组15例.穴位注射组注射BTX-A,取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点或其周围腧穴为注射点;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取穴同穴位注射组.随访2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穴位注射组痊愈率为50.0%,起效时间为(3.75±1.65)天;针刺组分别为0和(12.47±5.33)天.2组各项指标比较,穴位注射组均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电针与口服药物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差异.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天突穴穴位注射配合人迎穴电针治疗71例为治疗组,乙酰螺旋霉素、清咽片口服51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0.5%、有效率90.1%,对照组痊愈率21.6%、有效率68.6%.经χ2检验,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20.
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岩  龙云生 《中国针灸》2004,24(1):35-36
目的:观察针刺与西药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疗效差异.方法:31例患者以针刺治疗为主,辅以穴位注射.对于发病2周之内者,局部配合球后注射.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视力、视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该疗法是改善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