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在病证结合的思想指导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证候要素为基本研究单位,以《神经病学》第6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4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常见证候要素为肝、脑髓、脾、肾、痰浊、血瘀、血虚、湿热。中医证候分型出现频次前5位的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覆盖全部病例的94.5%。肝豆状核变性证素组合形式7种,单证形式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两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肝、脑髓,痰浊、瘀血和瘀血、肝;三证组合形态前3位的为痰浊、肝、脑髓,痰浊、瘀血、肝和痰浊、瘀血、脑髓;而四证组合以痰浊、瘀血、脑髓、肝和内湿、内热、脑髓、肝最多见。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的核心病位为肝、脑髓,与脾、肾、胆关系密切,而痰浊、瘀血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与内湿、内热关系密切,血虚、气郁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和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影像学改变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为VCI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VaD组)及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组(VCIND组),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颅脑MRI检查.结果:①在VCI患者中医证候中,单一证候较少,多为复合证候.在本次研究中各个证候出现率由大到小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肝阳上亢、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气血亏虚.②在中医证候和磁共振成像改变的分析中,VCI的中医证候在不同部位的脑损害时的出现率具有显著差异性.③脑损害部位与中医证候积分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腑滞浊留、热毒内盛和肾精亏虚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在VCI的中医证候中,痰浊阻窍证在头颅MRI上多表现基底节梗塞;瘀血阻络证多表现侧脑室旁梗塞;热毒内盛证多表现左侧脑半球梗塞;肾精亏虚证多表现双侧脑半球梗塞和脑萎缩,而瘀血阻络证则多表现为皮质损害.同时腑滞浊留证、热毒内盛证和肾精亏虚证可能分别是基底节梗塞、脑萎缩和双侧半球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现代文献的查询,研究其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IR证候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设定检索条件下查询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者进行分析,统一证候名称,提取证素,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其证型及证候要素频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R常见的证型有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瘀血、痰浊。病位集中在肝、肾、脾;病性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气虚(、火)热、瘀血、痰。结论:目前IR辨证缺乏统一标准,不便于研究和临床治疗该病,证候要素分布的研究为该病量化诊断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IL-18、sCD40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将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并以2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IL-18、sCD40L水平,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IL-18、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中医各证型组IL-18水平:痰浊内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sCD40L水平: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IL-18与sCD40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8、sCD40L水平检测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IL-18、sCD40L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关联.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模型形成过程的中医证候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作为许多疾病发生的共同基础,近10多年来倍受关注,从而成为基础与临床医学共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改善IR的优势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从IR模型、单味中药及复方对IR的改善作用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对IR形成过程的中医证候动态演变研究尚未见报道。笔者选用高脂高糖饲料复制IR大鼠模型,并在IR形成过程中埘其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中医基本理论与这些指标生物学特性的内在联系,阐明IR形成过程的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消渴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按照WHO诊断标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和中医辨证标准,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中医证候以风证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痰证与火热证,其余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证候组合以三证组合形式最多,其次是二证组合;三证组合中以风证、痰证、火热证组合最多。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消渴中风病)急性期以标实(风证、火热证和痰证)为主,痰浊和瘀血为脑梗塞急性发作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风动是其发作的环节,火热可能是该病的加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无相关性,为冠心病痰浊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积累经验.方法 冠心病(痰浊证)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高低,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每组各40例,同时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痰浊证中医证候积分的增加,baPWV、ABI及IMT呈上升趋势,中分组大于低分组同时低于高分组(P< 0.05或P<0.01).中医证侯积分与baPWV及IMT存在正相关.结论 baPWV、IMT可以作为评估痰浊证程度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和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选取宁夏区内不同地域的503例回族冠心病确诊患者,从证候分布规律、证型与性别、合并症、年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证候要素看,宁夏地区503例回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以血瘀最常见,占77.5%,其次为痰浊、气虚、毒热、阴虚、气滞、寒凝;各证型中,毒热痰瘀证最多,占34.2%,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及有无合并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回族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毒热痰瘀证是主要证型。随着年龄增长,回族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肺结节(P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71例肺结节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肺结节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北京地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结果:肺结节的证候要素主要为痰浊、痰湿、气虚、血瘀和阳气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肺结节的中医证候以肺气虚证占比最多(34.3%),其余依次为肺气阴两虚证(19.2%)、瘀血阻络证(17.7%)、痰热郁肺(16.2%)、肝郁气滞(12.5%)。结论:肺结节的病位主要在肺,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肺气虚证、痰热郁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其中以肺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占比较高。在治疗和辨证过程中,要首重气阴两虚的问题,适时加用补气养阴,强肺气,润肺脉,使气血调达通畅,则邪无以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肾性骨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与演变。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8月我院中医科及肾内科慢性肾衰肾性骨病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中医证候分布与演变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肾性骨病的中医证候是以浊邪内聚成毒为标、脾肾阴阳衰惫为本的基础上,以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浊毒内停证虚实夹杂不断演变而来的。结论:掌握疾病各阶段的证型分布及演变特点,对于制定诊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生化法及免疫组化法,根据造模时间先后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指标的变化。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变化,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均随病情加重而变化,细胞凋亡逐渐增加。结论 细胞凋亡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致瘀终至痰瘀互结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方法:对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辨证为痰热夹瘀、痰瘀阻络、气虚痰瘀证,并行紧急或择期冠脉造影术的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在冠脉造影下病变的特征。结果:痰热夹瘀型血管变化最严重,气虚痰瘀型血管变化最广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痰瘀辨证存在一定的病变基础,可运用于临床做为冠脉病变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8-889
认为胃息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脾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痰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胃膜,终致胃息肉形成。治疗要在健脾补虚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化浊解毒,扶正化积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胸痹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痰瘀同治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痰瘀同治法与化痰法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作用强于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还能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作用显著优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结论:痰瘀同治法能显著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除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加重的危险因素,达到防治胸痹(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始终的一种特异致癌性毒邪,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内生性复合病理因素,也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前提。当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癌毒内生,瘀血、痰浊、湿毒等诸邪结于络道,络道亢进,增生无制,病络生成,这与肿瘤患者病态微循环的建立极为相似。攻毒治法是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采用攻毒类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破血消癥、豁痰开瘀、软坚散结、消积导滞、泻下攻积、通里攻下、祛腐蚀疮和拔毒生肌等治疗肿瘤的治疗大法,结合肿瘤血管生成之“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抗肿瘤血管生成常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三法入手。本文从古今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析、攻毒机制剖析、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证攻毒治法抗肿瘤血管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纳入2016年10月—2019年12月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72例,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轻中度认知障碍组、重度认知障碍组,按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分为负荷1~2分组和负荷3~4分组。采集人口学信息,采用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归纳证型分布,并结合患者影像学总体负荷评分比较组间分布差别。结果272例CSVD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最高证候要素为瘀、痰(均超过50%),其次是腑浊(32.72%),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见于1/3的患者。进一步分析,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腑滞浊留、气血亏虚4个证型在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重度认知障碍组间分布存在差异,重度认知障碍组瘀、痰、浊证型占比较轻度认知障碍组更高(P均<0.05)。以影像学负荷评分分组,负荷1~2分组以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负荷3~4分组则以瘀血阻络和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2组瘀血阻络、气血亏虚证型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脑结构影像方面反映出血瘀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本虚标实是脑络病变的重要病机特点。结论CSVD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虚实夹杂、多证兼合的特点,瘀、痰、浊可能是认知损害的重要病理因素,血瘀脑络是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推移“痰瘀”演变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生化法及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症状的变化(即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均随病情加重而变化),VSMC肌动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结论VSMC肌动蛋白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由痰到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