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神经定位探讨针刺疗效评价的效果。方法:根据面神经损伤平面的不同,通常将面瘫分为单纯性面神经炎、Bell氏面瘫、Hunt综合征。观察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瘫100例,对其进行针刺疗效评价。结果:3种不同部位的面瘫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性面神经炎与Bell氏面瘫比较、Bell氏面瘫与Hunt综合征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的部位越高,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平面与针刺疗效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刺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手段,对不同神经损伤平面的周围性面瘫疗效不同,笔者通过对针刺治疗67例不同神经损伤平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表明周围性面瘫神经损伤节段越高,针灸治疗效果越差,两者间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刺分段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不同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神经损伤节段不同分为A组14例,B组19例,C组20例和D组33例。A组为面神经Ⅰ段损伤,B组为面神经Ⅱ段损伤,C组为面神经Ⅲ段损伤,D组为面神经Ⅳ段损伤。四组均采用针刺方法进行分期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分析,6个月后回访患者后遗症发病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与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后遗症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且面神经损伤平面越低,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合谷穴烧山火"气至病所"与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简称周围性面瘫。自 2 0 0 2年 5月~ 2 0 0 2年 1 1月采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40例 ,观察了合谷穴烧山火“气至病所”与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关系。1 临床资料40例周围性面瘫中 ,男 1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 2~ 70岁 ,其中 <2 0岁 6例 ,2 1~ 3 0岁 1 2例 ,3 1~ 40岁 1 0例 ,41~ 5 0岁 1 0例 ,>5 1岁 2例 ;发病时间最短 1天 ,最长 8周。临床分期 :急性期 ,发病后 2周之内 ;恢复期 ,发病后 2周以上 ,1个月之内 ;后遗症期 ,发病后 1个月以上者。2 治疗方法1 .1 合…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配合中西药物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登记序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病理及证候变化,采用不同针刺手法配合中西药物口服、静脉滴注等方法分期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愈显率89.58%,高于对照组愈显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药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随机设观察组 116例采用透穴刺法 ,对照组4 2例采用常规刺法 ,并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 81.8%,对照组痊愈率 6 6 .7%(P <0 .0 5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 .5 %,对照组部有效率 88.1%(P <0 .0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与疗效的比较 ,以观察组为优 (P <0 .0 5 )。结论 :透穴刺法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疗程短 ,提示本法疗效优于常规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及面神经功能、面瘫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神经功能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度差均明显缩小,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侧面部温度和面部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据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结果:分期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针刺配合面肌功能训练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的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按不同时期针刺太阳、颊车、风池、合谷等穴位,并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两组各疗程痊愈例数及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系统与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3、P=0.032,均P0.05);治疗组在第一、二疗程的痊愈例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系统与面部对称详细评价系统(DEFS)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对照组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均P0.01)。结论:分期针刺配合面肌功能训练能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16例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与耳穴贴压组,每组各72例。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取穴均为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丰隆(双)。电针组在双侧天枢、大横接电针仪,治疗为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为15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为内分泌、三焦、饥点、神门、皮质下、渴点、肝、脾、胃、腹,两耳交替,隔日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IWQOL-Lite评分值)、治疗总时间比、成效比,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60/65),高于穴位埋线组89.9%(62/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耳穴贴压组63.8%(37/58)(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耳穴贴压组患者IWQOL-Lite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效果相当,均优于耳穴贴压组(P<0.05或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和耳穴贴压组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450、90、225,穴位埋线组的总时间成本最低,电针组成效比为85.2,穴位埋线组成效比为43.7,耳穴贴压组成效比为109.3,3组的成效比为:穴位埋线组<电针组<耳穴贴压组。结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减肥降脂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疗法的稳定疗效和时间、成本优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背肌筋膜炎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实验组采用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日常活动功能情况(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之间比较,各个时段的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SF-36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于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并且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87例LDH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组(n=95)和椎间孔镜组(n=92)。电针组在病变节段患侧选取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椎间孔镜组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行病变节段突出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VAS、ODI、SF-36量表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椎间孔镜组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间孔镜组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高于电针组(P<0.05); 治疗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椎间孔镜组近期疗效优于电针治疗组,两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infarctional dementia.Methods Eighty-eight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in which 48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control group in which 40 cases were trea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uperzine A.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in treatment group and 71% in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core of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increased more obviously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multiple infarctional dementia. Author: Shen Wei-dong (1967-), male, junior consultant doctor Translator: Xiao Yuan-chu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电针针刺经筋结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徐晓莉 《光明中医》2021,36(1):97-99
目的观察电针序贯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取穴相同(太阳、阳白、地仓、下关、颊车、合谷、太冲等),治疗组采用电针序贯疗法,急性期面部穴位轻刺激、浅刺,远端穴位强刺激;平台期取穴相同,将阳白、太阳一组,地仓、下关一组,分别连接电针,连续波刺激30 min,刺激的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选择;恢复期取穴相同,但电针的波形由连续波改为断续波,强度仍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配合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电针常规疗法,急性期及平台期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恢复期的治疗仍以电针连续波刺激配合患侧面部TDP照射,每次30 min。2组均每日1次治疗,一个疗程6次,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H-B评分及治疗1、2、3、4个疗程后的愈显率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9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分别为93.3%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分别为71.1%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3疗程与第4疗程结束后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序贯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电针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7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汕头市中医医院,脱落5例,共有169例患者完成病例随访,其中整脊锻炼组88例,电针组81例。整脊锻炼组通过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而电针组则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1 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痛量表(NPQ)评分变化。[结果]整脊锻炼组和电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NPQ评分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整脊锻炼组的疗效改善优于电针组(P0.05)。随访1 a期间整脊锻炼组复发2例,电针组复发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提整脊法结合两式八段锦锻炼治疗青年颈型颈椎病在缓解患者颈肩部疼痛和总体疗效上优于电针治疗,复发率比电针治疗低,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颈肩部疼痛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眼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t-PA、PAI-1、D-D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t-PA、PAI-1、D-D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I-1、D-D水平均显著降低,t-PA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眼针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肌采用中药熏蒸、口服地巴唑和复合维生素B、肌注弥可保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神经传导速度都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耳甲电针已被证明类似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抑郁症有效,本研究探讨耳甲电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增效效应。方法 通过门诊及广告招募到23例TRD患者,采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SDZ-IIB,华佗牌)刺激患者双侧耳甲区进行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 min,共2次,原基础药物治疗保持不变。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抑郁自评量表总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冗思反应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RRS)等6个临床心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除脱落3例外,大部分患者治疗2、4、8周后,症状逐渐减轻, HAMD、HAMA、SDS、SAS量表评分减分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HAMD平均减分率分别为43.77%、61.74%、74.83%,临床痊愈9例(9/20),8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1例无效,总反应率为95.0%。治疗8周后RRS、PSQI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结论 耳电针对TR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