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籍所载“高粱之疾”颇似今之代谢综合征,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为“高粱之疾”主要病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亦为“消瘅”、“胸痹心痛”、“眩晕”等病证之因,也有医家认为“高粱之疾”及其相关病变与肝失条达、痰湿瘀血内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中医”之名来自(周易)“中医”乃中国之医,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尤其是当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西医对称,就更肯定了“中医”即中国之医的名词解释。其实,“中医”并不是“中国之医”的简称,而是医与(易)理相结合的一个概念。以(周易)“中道”的原理治病,使之恢复阴阳平衡,达到祛病疗疾目的的医术,叫做“中医”。何谓(周易)的“中”?(周易)六十四别卦,每卦由两个经卦重迭而成,共分六天,其中二、五两支分别处在下卦和上卦的中位,用(周易)的语言就叫做“得中”。如果二是阴交“六二”,五是阳岔‘九五”,那便…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结节临证以肝郁、脾郁者多见,胡宗德教授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疗中,结合《黄帝内经》“五郁之治”“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等理论,提出了甲状腺结节“木郁达之,土郁夺之,结者散之,以平为期”的中医治疗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一、单项选择题1.在“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中,“变*(”之义为A.变乱B.变化C.不和D.改变诊法2.在“求之如此其详,然而犹惧失之”中,“其”之义为A.而B.然C.之D.岂3.在“创始者难为用,后起者易为功”中,“为用”之义是A.被运用B.发挥作用C.作出成效D.获得成功4.在“以六一泥泥于火畔”中,后一个“泥”临时性语法功能是A.名词动用B.名词作状语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5.在“《济生方》加牛膝、车前以治水肿,……随证加减,允为得法”中,“允”之义为A.允许…  相似文献   

5.
“此受五脏浊气”置于“传化之府”条文中属于错简,运用医、文、哲理方法进行剖析。证明“此受五脏浊气”实质是奇恒之府接受五脏的精气,因而提出,将“此受五脏浊气”移至”奇恒之府“条文中”名曰奇恒之府“句后,句式上,上下经文形成了完好对仗,医理上,补充了奇恒之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概述两宋煎点茶汤、以茶入药之俗,并以四君子汤为例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实物及其方剂学意义进行探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白汤”在方剂的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笔者粗考两宋药事、茶事民俗,认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白汤”或为两宋时期冲点团茶。四君子汤中虽无“大行气”之品,然得“白汤”之助却获“大行气”之用。诸家或循此“以茶入药”之实践,终成四君子汤后世“行补兼施,补而不滞”之衍化。  相似文献   

7.
“精血虚衰”理论及由此衍生的“补精养形”之学术思想在中医药防治衰老与老年病的历史长河中地位斐然。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承接《黄帝内经》“阴虚致衰”的学术精髓,确立了“精血俱耗致衰”学说,开启了“补精养形治衰”之先河。临床上强调味厚以补精,针对精血虚衰之老年病擅用大量味厚之品;重视温存以养形,倡导老年人温存养气、保全形体的养生之法,提示了在老年病的防治中补益精血与温存养形的缺一不可性。文章先溯“精”与“精血”之源,后基于丹溪《格致余论》中“精血虚衰”的核心学术理论,凝练丹溪“精血俱耗乃衰老之本”的学术精髓以及由此开创的“补精养形”之治衰大法,无疑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提出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忠恕”,明确了行恕道,是行“仁”之事,即是“爱人”,是“王道”;并通过对中医学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医乃仁术”等理论观点,特别是中医学史上儒医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医道即是儒道,医者只有通儒道,明“仁义”,方能存仁心而博施济众。又从儒家“仁义”、“中庸”与中医学“精诚”、“平衡”的对比分析入手,进一步论述了中医学与儒学的密切关系:一是以仁爱之心,行精诚之医;二是解“中庸”之道,行执中有权之术。  相似文献   

9.
“大丁”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内经》原文“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中之“大丁”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大丁”应释为“薄厥”,即“中风病”。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涉及“酒”的方剂共有26首,其中酒剂有“清酒”“白酒”“苦酒”“酒”之分,入药又有“酒制”“酒煎”“酒服”之别。酒剂及其入药方式的不同,在方剂中发挥行气活血、通阳宣痹、助阳益气、醒脾和胃、开腠散邪、引药入经等不同功效。从《金匮要略》“酒”之种类、用法、功效及用量等方面入手,探讨仲景用“酒”之义、用“酒”之巧,以期为临床用酒入药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