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豆子八种生物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慧  周远鹏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3):47-48,F003
自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苦豆子以来,已发现25种生物碱。其中八种生物碱研究较多,它们是:苦参碱(matrine,MT)、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槐果碱(sophocarpineSC)、氧化槐果碱(oxysoplocarpineOSC)、槐胺碱(sophoramineSA)、槐定碱(sophoridineSRI)、莱曼碱(lehmannineLEH)、苦豆碱(aloperineALO)。现将它们的抗心律失常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11 苦参碱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MT能…  相似文献   

2.
一测多评法测定苦参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建立苦参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5种生物碱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验证该方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苦参中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指标,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较好;21批苦参药材和饮片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同步测定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34,自引:2,他引:134  
李丹  王平全  张楠森 《中草药》1996,27(5):308-310
苦参碱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苦参、苦豆子、广豆根等豆种植物中,是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生物碱,包括苦参碱、氧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单体。本文综述这一类生物碱的成分分析、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苦参等四种槐属植物药中生物碱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用薄层光密度法分析比较了苦参等四个品种(苦参、苦豆子、柔枝槐与砂生槐)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及槐定的含量;还比较了每个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中各生物碱的含量。分析结果为合理用药、扩大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彭程  胡晋红  朱全刚  刘继勇  覃卓  高丽红  王晶 《中草药》2008,39(11):1631-1635
目的对苦参方有效部位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方剂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GC-MS联用技术确定苦参方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色谱法对苦参方生物碱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方剂配伍后的成分变化。结果苦参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胡薄荷酮、薄荷酮等,苦参方所含苦参生物碱主要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苦参方的方剂配伍后有效成分发生了转化,氧化苦参碱部分转化成苦参碱,氧化槐果碱部位转化为槐果碱,挥发油在配伍后成分及量也有所变化。结论确定了苦参方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的量,明确了该方剂配伍后的成分改变。  相似文献   

6.
苦参碱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参是传统中药,系豆科槐属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中医认为苦参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和杀虫利尿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和黄酮类。近年来已分离出不同的苦参碱型生物碱单体,合称苦参总碱,具有药理活性的5种主要成分为苦参碱、苦参素、槐定碱、果角碱、槐胺碱。其中苦参碱药理作用广泛,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苦参汤中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苦参汤中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苦参碱(matrine,Ⅰ)、槐定碱(sophoridine,Ⅱ)、槐果碱(sophocarpine,Ⅲ)、槐胺碱(sophoramine,Ⅳ)、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Ⅴ)、氧化槐果碱(oxysophocarpine,Ⅵ)、苦豆碱(aloperine,Ⅶ)和鹰爪豆碱(sparteine,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苦参汤中分离得到,苦豆碱为首次在组成苦参汤复方的3味中药苦参、生地黄、黄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张蕾  冯志强  陈孝健  谢智勇 《中草药》2012,43(12):2464-246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由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癌纯中药制剂,是由苦参、白土苓经加工提取浓缩而制成,其成分主要为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部颁标准[1] 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中的生物碱总含量;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文献报道的有薄层色谱扫描法[2 ] 、高效液相色谱法[3 ,4] 等,但未见有报道同时分离测定复方制剂中的这3种生物碱。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3种主要成分苦参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的高....  相似文献   

10.
苦参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曙霞 《中成药》2003,25(1):75-77
豆科槐属植物苦参 (SophoraflavscensAit)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inn)为常用中药 ,在我国西北部各省市广泛分布。前者始见于《神经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其性味苦寒 ,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 ,利尿的功能。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从苦参中可分离出槐果碱 (Sophocarpine)、苦参碱 (Ma trine)、槐安碱 (Sophoridine)、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语言深奥典雅,风格隽秀,是中医古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其修辞现象既是文字运用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故基于比喻、摹声、讳饰、谐韵等辞格角度,探讨如何依据题旨情境,在英译中实现本体与喻体、声象与物象、词形与韵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方面清楚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创建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展示中医内涵与文化意蕴,在译语中构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意境,实现“形与意”“情与理”的符号转换,具有良好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40种蛇类动物骨骼的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40种蛇类动物(主要是药用蛇)的骨骼鉴别检索表,可供去皮蛇类药材鉴别时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亚健康研究中有关概念、范畴、病因病机等存在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与体会,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病"的范畴,与中医学"未病"中的"欲病"状态更为接近,亚健康与心身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亚健康状态重在"调理",病机以气虚、气郁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肝、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