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参反藜芦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实验证实 ,中药十八反诸参药物中党参和藜芦同用 ,是否能增强毒性反应。方法 :在生理条件下党参反藜芦的实验 ,用药物加减法对不同药物分组给药 ,设立对照组 ,记录动物的自发活动或死亡数。 72 h后处死 ,取血清谷丙转氨酶 ,测定其含量。取肝肾组织切片 ,观察药物对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 :小鼠死亡数和对 SGPT含量的影响 ,肝肾组织的变化均未发现能增加毒性反应。结论 :党参和藜芦同用没有相反作用。“诸参”反藜芦中不应有党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为南沙参、北沙参与藜芦不同比例配伍是否产生相反作用提供动物急性毒性数据,并考察煎煮因素是否与毒性相关。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南沙参、北沙参分别与藜芦进行2因素7水平配比优化,以急性毒性实验小鼠死亡率作为毒性指标,考察不同配比情况对藜芦毒性的影响;并利用南沙参、北沙参配伍藜芦合煎液和合并液分别对毒性进行考察,以期探寻配伍毒性是否与共同煎煮因素有关。结果 南沙参、北沙参与藜芦合用后,毒性作用主要由藜芦来介导且毒性随藜芦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南沙参、北沙参与藜芦在1∶1配伍时合煎液毒性大于合并液,提示南沙参、北沙参与藜芦共煎过程可能对藜芦中毒性成分的溶出产生了影响,进而表现为合煎液毒性大于合并液毒性。结论 南、北沙参与藜芦配伍在动物水平上表现出相反的配伍规律,提示临床应用此类药物应谨慎。  相似文献   

3.
"反药”在治疗肿瘤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药”是指某些药物相互配合使用后,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的药物.中医<本草>有关文献记载:"凡用药须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唯相反不可投.”以此作为中药配伍使用的禁忌,告诫后世,并形成所谓"十八反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指出: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半夏、瓜蒌、贝母、白及不宜与附子同用;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人参、沙参、红参、玄参、苦参、丹参、赤芍、白芍、细辛不宜与藜芦同用.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是以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被列为中医四大难症之首,因此挖掘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药具有重要意义。反药被认为是合用可产生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的药物,关于反药是否能在临床中应用,古今均存在较大争议,有反对者,亦有赞同者,对于其在中风病中的运用尤其如此。事实上,反药在中风病中应用历史悠久且较为普遍,据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古今中风病方中,含有"十八反"相反药物者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其应用主要集中于3组药物,即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组,与半夏、瓜蒌、天花粉组合;藜芦组,与人参、细辛组合;甘草组,与海藻组合,作用主要表现在温经化痰、润通经脉、涌吐风痰等方面。临床应用经验表明,相反药物若辨证准确,运用得当,确能对中风病产生良好的防治作用,因此认为反药在中风病中的运用并非绝对禁忌。由于药物基源、品种、炮制方法、配伍等众多影响反药作用的因素存在,对于古文献中记载的相反药物应当客观地看待,需进一步行理论和实践的挖掘,不能墨守成规的认为反药均不可应用,以使确切有效的药物配伍湮没,影响患者的诊疗。  相似文献   

5.
崔凤云 《河南中医》2004,24(10):71-72
“相反”为中药配伍的主要禁忌 ,为历代中医药界严格遵守。相反诸药的提出首见于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以下称《集注》)与同时期北宋·徐之才《药对》。十世纪四十年代《蜀本草》指出 :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中 ,相反者十八种…… ,特别说明“本经”中有十八种药物相反 ,这也是为什么叫“十八反”的原因。陶弘景在《集注》中增入瓜蒌实 ,并列入相反药中 ,所以金元时代的“十八反”歌中是十九种药物 :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反藜芦 (诸参指以上五参为历代共识…  相似文献   

6.
党参反藜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实验证实,中药十八反中诸参药物中党参和藜芦同用,是否能增强毒性反应。方法:在病理条件下党参反藜芦的实验,给小鼠注射4%四氯化碳,制作肝损伤病理模型,24h后分别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分组给药,设立对照组,记录动物的自发活动或死亡数,72h后处死,取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其含量,取肝肾组织切片,观察药物对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小鼠死亡数和对SGPT含量的影响,肝肾组织的变化均未发现能增加毒性反应。结论:党参和藜芦同用没有相反作用,“诸参”反藜芦中不应有党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通顶散及其拆方的急性毒性,探讨通顶散中人参、细辛与藜芦相反相用的配伍对其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通顶散及其拆方的小鼠灌服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通顶散(TDS)及其去人参样品(TDS-R)、去藜芦样品(TDS-L)和去细辛样品(TDS-X)的LD50分别为5.48 g/kg,2.62 g/kg,23.62 g/kg和44.86 g/kg.结论:毒性从大到小顺序为TDS-R、TDS、TDS-L和TDS-X.可见通顶散中2个相反药对“人参-藜芦”和“细辛-藜芦”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了通顶散及其拆方的急性毒性,其中“细辛-藜芦”起到增强毒性的作用,“人参-藜芦”起到了减弱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等数据库,系统检索1949~2014年关于中药"十八反"中人参藜芦反药组合同用的文献,从检索到的文章中剔除综述及临床研究文章,仅选取实验研究类的文章,总结归纳人参藜芦反药组合的适宜条件和禁忌条件。结合现有的实验成果,未能归纳出人参藜芦反药组合的适宜的条件,初步认为人参藜芦反药组合的禁忌条件为:人参藜芦合用,人参相当于临床最大剂量的2~10倍,藜芦相当于临床最大剂量的10~30倍;藜芦为临床最高剂量的一半,而人参为临床剂量的4~8倍;人参与藜芦配伍比例小于100∶1;红参配伍黑藜芦,生晒参配伍黑藜芦。人参藜芦入药方式、煎煮时间和复方应用因为相关研究较少或不够全面,未能归纳出禁忌条件。人参藜芦反药组合是否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不能一概而论,宜忌条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条件下较难确定某一个条件是宜的条件还是忌的条件,随着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宜忌条件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  相似文献   

9.
藜芦反“诸参”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与藜芦相反的“诸参”应包括哪些参,一直有争议。本文试图通过本草考查,探索历代医家对藜芦反“诸参”的认识发展,从而为十八反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娜  高晓山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2):754-756
<正> 前代部分十八反歌诀中载有藜芦反酒,《医学入门》称:“藜芦莫使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苦。”;《元亨疗马集》甚至称:“藜芦莫使酒来浸,人若犯之都是死。”;《医宗必读》称:“藜芦与酒相反,同用杀人”;《罗氏会约医镜》称:“藜芦反诸酒,若同酒,即杀人”。这些内容在明、清时期影响较广,据不完全统计,共20部以上医著载之。  相似文献   

11.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今临床医家把十八反的药物视作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致毒增毒,然而成功运用反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本文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方剂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藜芦组方剂应用在宋元时期达到最高,而甘草和乌头组方剂则是在明清时期最多,3组方剂在民国时期和现代应用均较快下降;并且外用方的比例偏高,方剂药味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8~9味。本文认为十八反配伍与毒性药材密切相关,是有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如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配比剂量的变化,不同的给药途径,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配伍致毒/增毒机理的阐明将为保障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推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将为其他禁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古代传统用药配伍禁忌由来已久,对相关理论的态度也是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该文从十八反、十九畏的产生源流到当代中医对其的不同认识,从毒理、药理、化学与信息等方面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验证结果的分析归纳,来探讨十八反、十九畏的科学内涵。并提出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每个组对各具特点,一个或几个组对不能作为整个十八反、十九畏的代表,必须系统研究其中的所有组对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药"十八反"基层医院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调查基层医院应用中药十八反的现状.检索某县级中医院及9所乡镇卫生院2008-2011年的处方78 238首,对其中含十八反药对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含十八反药对的处方255首,其中乌头组198首,甘草组57首,藜芦组0首,以附子半夏应用最多,并出现多组反药同用的情况,临床医生对十八反问题多持回避态度.中药十八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是客观存在的,并非绝对的禁总.  相似文献   

14.
中药"十八反"虽是中药配伍禁忌,但在从古至今的临床实践中仍得以延用且能获良效。文章从临床应用、理论溯源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分析认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最终使其得以科学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临床应用探析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十八反"虽是中药配伍禁忌,但在从古至今的临床实践中仍得以延用且能获良效.文章从临床应用、理论溯源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而分析认为,中药"十八反"的科学内涵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最终使其得以科学地阐释.  相似文献   

16.
附子配伍半夏、瓜蒌、贝母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中,查阅古今著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八反”的理论应用应重新认识,只要辩证准确,药物依法炮制,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剂量及给药途径,对某些顽固性的疾病,可产生更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证明处方配伍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中药"十八反"临床渊源、临床的不同认识去分析探讨"十八反"问题,从合理用药角度思考其发展思路:中药"十八反"研究是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的研究范畴,应加强临床安全性研究,在充分证明药物的安全性后,进行相关的有效性研究。全面考虑药材基源、加工方法、配比关系、制剂形式、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因素,尽量统一规范,以明确其涵盖范围和量效关系,促进其研究结果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十八反”属于中药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出现过反药同方应用的情况。为揭示反药同方应用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古方中记载的反药同方进行分析,发现反药中存在归经相同、性味相反的药性组合,在反药同方应用中,常根据辨证取其中1 味药的非相反药性组合为主用,而相反药性组合相互制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反药的合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均匀设计的藜芦与细辛配伍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藜芦与细辛同用,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一。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结合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以动物死亡数为观测指标,探讨藜芦与细辛配伍的毒性规律。结果显示配伍后的毒性产生于藜芦和细辛的共同作用,且藜芦对配伍毒性的贡献所占权重更大,但配伍后毒性并未随藜芦用量的增加呈绝对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分析历代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及临床应用特点。从《中医方剂大辞典》96 592首方剂中检索包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运用SPSS 11.0中对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1 40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十八反药对及其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特点;运用Excel统计得出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发现各年代的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应用具有差异性,宋代应用频率最高;隋唐时期含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占同时期总方的比例为各年代最高;乌头药对、附子药对与宋代关联较为密切,川乌药对与明代关联较为密切,藜芦药对与隋唐年代关联较为密切,甘草药对与各年代关联无明显差异;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也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应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外科疾病中其次,其他各科疾病均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