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和总结杨文辉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通过整理分析杨文辉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医案,归纳总结杨文辉教授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特色。杨文辉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提出从奇经八脉论治,将病机归纳为脾胃亏虚、阴阳失衡。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或单用针灸,或针药结合。以“振提阳气、补益气血、平衡阴阳”为治则,重用艾灸奇经八脉以升提阳气、健运脾胃、平衡阴阳,配合杨氏三才单式补泻针法补益气血、调节脏腑,同时重视治神调神,中药以补中益气汤为底方,运用岭南道地药材,随证化裁,临床每获良效,为本病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蓝笛  叶敦敏 《新中医》2015,47(11):10-12
叶敦敏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气血辨证,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中药周期疗法结合西药促排卵治疗,并重视情志治疗、生活调节,孕后倡导积极安胎。  相似文献   

3.
骆继杰教授诊治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聂梦伦  卢延年 《新中医》2003,35(1):15-16
骆继杰教授治疗肾病着眼于整体,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善调脏腑气 血阴阳,治法也多创见。尤对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的病机总属气血(阴阳)失调,心神失养与心神不宁,治宜调和气血(阴阳)、宁心安神。唐蜀华教授重视脉象的变化,并与现代心律失常的概念相联系,强调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与现代药理研究,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力求做到整体调节与强化针对性的最大统一。  相似文献   

5.
介绍罗凌介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提出"谨守病机,分期论治,辨证辨病合参"、"注重疾病传变,治肝重脾,防患于未然"、"柔肝实脾,顾护正气,顺其性而治之"等观点,做到宜补兼攻,综合调理,通过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的功能状态,使之达到整体水平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使疾病向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于月书 《河南中医》2011,31(3):224-225
王久源教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重视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时强调应以脏腑(五脏)辨证为中心,阴阳、气血精津、六淫、痰瘀辨证为辅助,研究制定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7.
介绍黄青松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治疗咳嗽时,辨证上当辨咳嗽之外感内伤、阴阳寒热以及所涉及脏腑;治疗上常以"调理营卫""疏和少阳"为治疗原则,兼以重视治疗禁忌;遣方用药上,擅长使用经典方药,并结合自身经验及临床表现加减变通,故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周仲瑛治疗消化系恶性肿瘤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在癌肿的治疗方面擅长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西医诊断辨病,从而正确、合理地运用针对某些疾病的中药;其中医辨证论治,或辨证定方,随症加减,分证治疗;或瓣病定方,结合辨证加减;或专方专药治疗;或中药、气功、太极拳、外治等综合治疗,从而调节阴阳平衡,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甚至阻止病情的发展恶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黄褐斑立足整体、着眼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张教授在黄褐斑的治疗上主张辨病和辨证结合,病机围绕肝脾肾三脏,通过面部围刺结合体针调理肝脾肾,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全身气血以祛瘀生新。笔者从选穴思路、治疗思路、典型医案3个方面介绍张庆萍教面部围刺法结合体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可供临证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和优势。中医治疗冠心病常采用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通过"主症辨病,兼症辨证"的病证结合辨治体系,判断冠心病患者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变化,确定病因病机。诊治时重视脏腑关联、阴阳气血在冠心病不同阶段的变化,将活血化瘀、通补兼施治则贯穿冠心病治疗全过程,将调畅气机作为冠心病治则的中轴,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拟定正确的治则和方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延缓和阻止病变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浅析肝癌与“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邪是中医学中“六淫”之一,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及转化性;而肝癌的发病及临床表现与湿邪的性质和特点极为相似。肝癌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高发地区气候均具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因此肝癌发病与湿密切相关。湿邪不外乎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因感天地之湿邪而发,内湿因脏腑功能失调而生。在肝癌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治“湿”,预防上注重祛外湿,注意合理饮食、清洁环境;治疗上重视内湿,健脾理气为肝癌的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贾杰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5,25(6):414-416
目的:探讨脏腑背俞穴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背俞穴及其主治的由来,背俞与标本、气街理论的关系以及背俞所反映的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探讨脏腑背俞主治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关系.结果:背俞作为足太阳经循行线上的一组腧穴,其主治病症未见该经的经脉病候,从十二经脉理论很难解释.而标本、气街理论,腧穴主治部位特点与主治的关系,以及因腧穴归经而出现的经脉分支等,有助于解释背俞主治五脏六腑病症的原因.结论:腧穴主治与经脉病候、经脉循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以<灵枢·经脉>而论.  相似文献   

13.
杨春波教授系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脾胃病名家,临床经验丰富,对脾胃湿热证有较深入研究。舌诊是中医诊病的特色诊法,文章介绍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察舌辨湿热泄泻验案1则,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杨春波教授运用舌诊辨治湿热病经验,突出舌诊在湿热病中的优势。文章对其临床运用经验与学术观点进行总结,为湿热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脾胃居中为五脏六腑之枢,脾胃与口、经脉相连,功能相属,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肺、肝有关。李培教授认为本病应宗“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从脾胃论治,脾虚为本,火、瘀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在健脾益气的同时以“清火”为治疗大法,辅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形成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相关脏器兼治的特点,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学"构架图的含义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中医学《内经图》《黄帝内经》以及西医学对"骨髓学"构架图的有关论述。结果:骨髓可以解释为先天之本,也是全身气血的最大枢纽和发源地,且与五脏六腑皆能相通。结论:"骨髓学"有待医学同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高欣  王旸 《吉林中医药》2020,40(4):557-560
近视发病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文献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近视方法较多,中药、针刺、推拿、艾灸、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都可有效提高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且临床治疗常多种疗法并用,临床疗效较好,具有高效、简便、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杨少山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少山教授临证擅长运用膏方调治老年疾病,主张补肾益精,重在养阴抑阳;补益脾胃,主张"清养";兼顾祛邪,重在化痰、祛瘀;调治精气神三宝,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络理论本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鸿谟 《中国针灸》2006,26(7):489-493
目的:探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本输、气街、四海、关合枢等古典经络理论的本义。方法: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简、帛医书及历代注家见解,深入分析探讨。结果:古典经络理论是涉及某些经络结构的理论,其原本意义有三:说明经脉起止走向,说明经气双向运行,说明六经六气六脏六腑亲和关系。绪论:古典经络理论强调经脉向心行走,经穴向心排列,经气双向运行,六经各有亲和。  相似文献   

19.
林平主任医师观察以"胃痛""胃痞"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发现其二者证素基本相同,病位与胃、肝、脾密切相关,病性多表现为气滞、气虚、阳虚和湿。林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多见平和体质、阳虚体质,主要病机"脾虚气滞"贯穿疾病始终。林平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胃炎辨证上注重"体质、病证结合",治疗上强调"脏腑并调",以"调脏运气汤"为基础方,随"证、症、病"加减,使机体阴阳气血归复平衡,充分发挥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慢性疾病治疗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依据<内经>等文献提供的线索,分析了三阴三阳的来源和各自阴阳的含量,指出阳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阳明、太阳、少阳,阴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太阴、少阴、厥阴的内在含义.根据五(六)脏所处部位确定各自的阴气含量,按照阴气多配多、少配少的原则,五(六)脏与三阴相配.膈以上脏联系手经,膈以下脏联系足经,完成六阴经的命名.六阳经的名称与相表里的阴经对应,阴经联系手(足),阳经亦联系手(足),阴经所属脏的阴气多寡与阳经所属腑的阳气多寡相平衡,以此为原则,完成六阳经的命名.强调十二经脉的命名蕴含有深奥的中医理论问题,特别是中医借阴阳及三阴三阳,说明人体从整体到系统和大体器官水平的生命现象,所揭示的科学原理--"阴阳无限可分性"及其意义,一定能够指导现代生命科学从整体到分子生物水平生命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