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疏肝调气中药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肾健脾、疏肝调气中药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BMI均有下降(P〈0.05,P〈0.01),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FINS、IL-6、TNF-α、CRP含量治疗后均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温肾健脾、疏肝调气中药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87例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FBG、PBG、HbAtc明显降低(P〈0.01),甘油三脂(TG)降低(P〈0.05),ISI升高(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β-细胞功能状态、胰岛素抵抗和中医症证特点: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68例为观察组,45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之匹配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空腹血糖(FB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2h胰岛素(2bINS),并计算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两组中医症证,分析一级亲属组症证特点:结果观察组FBG、FIN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hPG和2hINS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一级亲属组舌质紫暗、神疲乏力、脉弦细和腰膝酸软症状多见,辨证属气阴两虚证占51.47%,阴虚证占30.88%,瘀血为主要兼证占61.7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具有较高的β-细胞分泌功能和低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胰岛素抵抗,中医症证特点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患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糖敏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纳入观察的 61 例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患者分为 2 组。2 组均予饮食及运动控制,对照组 30 例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 31 例给予糖敏方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 组均治疗 8 周后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 (P2h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 (HOMA-IR) 指 数、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87.10%,优于对照组 50.00% (P<0.05)2 组治疗后 FBG、 P2hBG、HbA1c、FINS、ISI、HOMA-IR 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 (P<0.05),其中P2hBG、FINS、ISI、HOMA-IR 指标及中医症状疗效积分提示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糖敏方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证 2 型糖尿病患者 P2hBG、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配合调脂降糖片(组成:水蛭、大黄、黄连等)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体重(W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T及BMI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FINS及ISI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FB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HDL—C均得以改善,其中TC降低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I、对照组t—PA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脂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类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消渴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肾虚络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3—4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补肾消渴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u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2hPG、HbAlc以及UP、BUN、Se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消渴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能使肾虚络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保持稳定、蛋白尿减少、水肿减轻、。肾功能恶化进程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空腹血糖(FBG)、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增高趋势。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症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Ⅸ(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和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清瘟败毒饮)18例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20例,疗程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PACHEII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TNF—α、IL-1、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II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IL-10水平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瘟败毒饮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调节TNF—α、IL-6、IL-1和IL-10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阴柔肝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养阴柔肝方和金芪降糖片,疗程8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HbAlC、INS、HOMA—IR、HOMAβ及ISI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P〈0.05),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HOMA—IR、HOMA-β及IsI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P〈0.05)。结论养阴柔肝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为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补肾法和清肝法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补肾组和清肝组,各20例;补肾组给予巴菟补肾益肝颗粒,清肝组给予双虎清肝颗粒,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6、IL-8、IL-10、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结果补肾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补肾组积分降低幅度较清肝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补肾组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清肝组(P〈0.05)。两组肝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提高(P〈0.05),而清肝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各T淋巴细胞亚群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组IL-2、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IL-6、IL-8水平降低(P〈0.05),清肝组IL.6水平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IL-2、IL-6、IL-8、IFN-γ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法和清肝法均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但补肾法免疫调控作用显著优于清肝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及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并常规应用西药降血糖,治疗组加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h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2hBG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CRP含量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温脾肾暖肝胃方药可以明显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IR和低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芪连汤与相应降糖药协同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降糖药,治疗组同时加用芪连汤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4周。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胰岛素、C肽、IsI、TNFd、IL-6和CRP含量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芪连汤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T2DM+OMP)、56例2型单纯糖尿病患者(T2DM)及56例健康对照者(HC)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糖(FBG)、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分析,用稳态模型方法评估各组人群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T2DM+OMP组FBG、FINS、HOMA-IR、HbA1c、TC、TG、LDL-C浓度均显著高于T2DM组及HC组(P均<0.01),ISI、HOMA-β、HDL-C血清浓度显著低于T2DM组及HC组(P均<0.01)。T2DM组FBG、FINS、HOMA-IR、HbA1c、TC、TG浓度高于HC组(P均<0.05),T2DM组ISI、HOMA-β、HDL-C浓度低于HC组(P均<0.01)。结论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极大地促进了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加扣刺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依据证候轻重特征将阴虚夹瘀患者分为瘀证为主的阴虚夹瘀型(简称组1)和阴虚为主的阴虚夹瘀型(简称组2)两组各46例。采用针刺加叩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41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项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HDLC,ISI低于正常组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LP、FINS、Homa-IR、TC、TG、LD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SI、HDL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组1 TG、Homa-IR的改善优于组2(P<0.05)。组1总有效率为91.3%,组2总有效率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扣刺治疗女性2型糖尿病阴虚夹瘀型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且以瘀证为主的阴虚夹瘀型在降低胰岛素、改善胰岛抵抗指数相关参数方面的作用优于以阴虚为主的阴虚夹瘀型患者。  相似文献   

15.
单味中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血尿酸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味中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IR)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用 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6周后再用腺嘌呤[100 mg/(kg·d)]加乙胺丁醇[250 mg/(kg·d)]灌胃2周,造成胰岛素抵抗并高尿酸血症的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黄芪治疗组、别嘌醇治疗组、黄芪加别嘌醇治疗组、模型对照组进行实验,分别于治疗的第3周、第6周测量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尿酸(UA)及测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观察其对胰岛素抵抗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黄芪明显降低IR并高尿酸血症大鼠的FPG、FINS、UA(P<0.05或P<0.01),增加ISI(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黄芪与别嘌醇合用在改善IR的同时降低UA最明显(P<0.001);黄芪治疗组治疗后UA与FPG、FINS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2和0.66(P<0.05);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为-0.64(P<0.05).结论 中药黄芪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中药黄芪对IR并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降血尿酸作用;中药黄芪与别嘌醇合用在改善IR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其降UA的作用较单独使用黄芪或单独使用别嘌醇更明显;中药黄芪降低IR并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的作用似与提高ISI及降低FPG、 FINS密切相关,因此,提示IR应是高尿酸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的共同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黄芪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治疗IR和IR并高尿酸血症的中药.  相似文献   

16.
疏肝化浊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 DM)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00例T2 DM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疏肝化浊降糖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测量体重(Wt)、腰围(W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血清瘦素(LP)、血清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IL-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HbA1c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HOMA-IR低于对照组(P<0.01),HOMA-IS和ISI高于对照组(P<0.01),IL-6,L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PN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化浊降糖方能调节糖代谢,降低T2 DM患者血糖,并能改善β细胞分泌功能,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轻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Cai H  Zhao LJ  Zhao ZM  Guo JH  Yuan AH 《针刺研究》2011,36(4):288-291
目的:探讨瘦素与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及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以脾俞、肺俞、胰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每次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12周;优降糖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空腹瘦素(酶联免疫法),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和优降糖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P<0.01);针刺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瘦素下降明显(P<0.01),优降糖组空腹胰岛素有所上升(P<0.01)。治疗后,针刺组空腹胰岛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优降糖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针刺组高于优降糖组(P<0.01)。结论:针刺对瘦素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Ⅱ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用单盲随机法将 90例患者分成 2组 ,治疗组 ( 6 0例 )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对照组 ( 30例 )给予防风通圣丸治疗 ,并与同期 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观察各组的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前单纯性肥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与健康组比较ISI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BMI ,WHR ,FINS及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ISI明显上升 (P <0 .0 5 ) ,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P <0 .0 5 )。ISI的提高与BMI ,WHR的下降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不仅能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脂参数 ,同时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预防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痰瘀证候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深入研究高脂血症痰瘀病理演变中胰岛素抵抗变化的特点,我们在临床计量辨证的基础上,进行了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相关因素的检测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