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新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银杏叶片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钙、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钙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厚,内膜增生百分比显著变大,管腔狭窄指数显著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血糖、血钙明显降低(P0.05),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管腔比银杏叶片组明显狭窄(P0.05)。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有表达,而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3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P0.01)。血清炎症因子(CRP、sICAM-1、sVCAM-1)水平与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1、0.604、0.581,均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表达增强,且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银杏叶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清道夫受体A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毒化浊方对慢性输卵管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解毒化浊方治疗慢性输卵管炎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结果:解毒化浊方能降低慢性输卵管炎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的含量(均P<0.01)。结论:解毒化浊方可阻断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浸润至炎症部位,起到"抗黏附治疗"作用,为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有效方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明显降低,SCr、血脂水平改善(P〈0.05或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水平及瘀血状态,分析瘀血与尿中黏附分子及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HSP患儿80例分为无肾损(NO-HSPN)组、血尿组、血尿加蛋白尿组,正常组(健康儿童10名)。根据中医瘀血症候积分表进行瘀血评分。ELISA法测定sICAM-1、s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NO-HSPN组比较,血尿加蛋白尿组瘀血积分明显升高(P0.01)。②血清sICAM-1在各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sICAM-1在血尿加蛋白尿组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和NO-HS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血清sVCAM-1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④血尿加蛋白尿组尿sICAM-1和sVCAM-1的表达与瘀血积分的评定呈正相关。结论:瘀血参与了HSP肾损害过程。血尿加蛋白尿组HSP患儿尿中sICAM-1、sVCAM-1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入选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法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结果 AMI组和UAP组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AMI组和UAP组之间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和sICAM-1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元护肾消癜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微循环指标、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SPN急性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养元护肾消癜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一氧化氮(NO)、sICAM-1、sVCAM-1、IL-33、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6-Keto-PGF-1α、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XB2、ET-1、sICAM-1、sVCAM-1、IL-33、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肾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白蛋白量(24 h UP)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元护肾消癜方治疗HSPN急性期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微循环状态并抑制炎症状态,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痛(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血瘀阻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2例、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和sVCAM-1的异常程度均呈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P<0.05或P<0.01);而CHD心血瘀阻证组和非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和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5,25(3):214-216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PBMs)转化为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Gingko biloba extract,(jBE)对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清道夫受体活性关系及GBE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可能机制、方法97例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2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观察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并在体外分离培养PBMs转化为巨噬细胞,观察GBE对其表达清道夫受体的影响.结果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及血清CRP、slCAM-1、sVCAM-1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GBE能下调冠心病患者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结论冠心病患者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与CRP、sICAM-1、sVCAM-1呈正相关,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可作为易损斑块活动程度的监测指标;GBE可抑制冠心病患者血PBMs源性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相关内皮损伤、炎症、免疫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4例ACS按患者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葛根素注射液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20d。观察治疗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可溶性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清ET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NO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sVCAM-1、sICAM-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血清ET、sVCAM-1、sICAM-1含量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NO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②治疗组白细胞活化显著增加(P〈0.05),黏附分子CD11b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CD11b均有明显变化(P均〈0.001)。③两组治疗后血清P-选择素、MMP-9、IL-18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两组OX-LDL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能通过多环节影响ACS患者相关内皮损伤、炎症、免疫与细胞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达到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熊攀  周莉 《中医药研究》2009,(5):510-5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复方丹参滴丸组(89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类、美托洛尔(或钙拮抗剂)及阿司匹林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前1周和治疗结束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自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值,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ET和GMP-140水平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疼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记分均有明显减少,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降低程度比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两组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ST段的偏移,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和GMP-140水平均明显减低,而复方丹参滴丸组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组显著(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sICAM-1、ET、NO水平,比较两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中医症状评分、血清sICAM-1、ET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观察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比对照组高(88.46%与69.23%,P<0.05); 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相近(P>0.05); 两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0.38%与75.00%,P<0.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方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心绞痛症状,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LAD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显著增加(P〈0.01),NO水平升高(P〈0.01),ET水平下降(P〈0.01),NO/ET比值升高(P〈0.01);而对照组LAD血流,NO和ET水平无明显变化。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AD血流的增加与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以及NO/ET比值升高显著相关(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冠心病患者LAD血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NO和ET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及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分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血清ESM-1、ICAM-1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及血清ESM-1、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绞痛分级及心功能指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ESM-1、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痰瘀气滞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AP的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心痛方+西医常规治疗)及对照组30例(西医常规治疗),均连续用药4周,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MMP-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缓解心绞痛、停减硝酸甘油使用以及降低血清MMP-2浓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痛方治疗UAP有良好疗效,能降低UAP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减缓粥样斑块的进展,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18名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uAP患者血清IL-18、IL-1、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8、IL-1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在丹参多酚酸盐组IL-18、IL-1、sICAM-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IL-18、IL-1和sICAM-1可能不同程度参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进程。丹参多酚酸盐对UAP患者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与其显著降低IL-18、1L-1以及sICAM-1水平,从而抑制冠脉局部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外,治疗组50例另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对照组50例另予复方丹参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血脂变化情况,并评价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2.0%、52.0%;组间心绞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52.0%、30.0%;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