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中风患者及家属、实习医护人员进行中风康复知识的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实习医护人员中风康复知识现状,更好地为患者做好中风康复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例中风患者及50例家属、30例实习医护人员进行中风康复知识的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中风后的康复治疗项目有所了解,但对中风的康复知识普遍缺乏;多数人通过医护人员的现场指导获取中风康复知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中风患者及家属中风康复的健康教育,同时,对即将进入神经科实习的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对中风康复知识的岗前培训,并提供多种获取康复知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边宁涛  马菲鸿 《光明中医》2014,(6):1141-1141,1273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可降低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探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对中风防治,纵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体会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精髓,并将其应用到中风的防治之中,普及中风的防治知识,让公众了解中风的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先兆症状、有效预防措施,加以主动干预,使中风的危害降至最小。  相似文献   

3.
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即脑卒中,为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部血流受阻所致,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病例的75%。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者多于死于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居三大死因之首。中风不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危害人类健康,而且在存活下来的80%中风患者中仅有10%左右能完全恢复正常功能,绝大多数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病人除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心理治疗这些恢复手段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让中风患者从饮食开始走向康复,正确进食,避免危险发生。中风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既要保证病人的合理必需的营养,又要有利于中风危险因素和病因的控制,以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和防止再次中风。  相似文献   

5.
王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4):116-117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且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广东省中医院(510120)邹旭,陈秀华,梅广源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疗法,综述缺血性中风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近年来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进展较快,现综述如下。一、病因病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沈权民 《气功》2011,(9):804-805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疾病,后遗症严重,是造成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中风又有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分,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义称脑梗死。这两类中风原因不同.治疗措施也不一样。对于缺血性中风,临床上一般采用抗凝血和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例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先兆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春悌  王彩华 《江苏中医》1996,17(10):50-52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的早期信号,是中风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中风病人190例为病组组,非中风病人380例为对照组,计调查发病前24小时、1月、1月以上临床症状133个,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风病人发病前症状出现的时段不同,即1月前至数年的称远期先兆证,1月内的称近期先兆证,24小时内的称前夕先兆证,可供临床防治中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111-112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的不同可在临床上将其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本文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关研究报道表明,使用中医方法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并且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